【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文忠祥]乡村振兴中民俗文化介入的可能性
——以土族纳顿节为例
  作者:文忠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20 | 点击数:4878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乡村振兴中民俗文化介入的可能性
——以土族纳顿节为例
文忠祥
青海师范大学
摘 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青海的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青海的乡村,除了全国上下都存在的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导致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和非农化是引致中国农村走向衰败等主要原因之外,“去农文化”一直在加剧乡村衰落,致使农本价值扭曲,农耕文化衰落。青海的乡村振兴,在物质“塑形”同时需要通过文化来实现精神“铸魂”。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决策者、或者对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撑的研究者、制度设计者,务必要在深刻理解作为对象的村庄异质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振兴策略。基于纳顿与民和土族历史以及生产、生活方面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传统,以纳顿作为个案讨论纳顿在民和土族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介入的可行性及策略,认为一要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二要重构乡村振兴的文化体系,三要以振兴尚农文化作为文化核心,四要农民自我认同的提振。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俗文化;土族纳顿;尚农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温小兴]红色文化的族谱书写与民间传承
下一条: ·[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卫华]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传承·[王凌志]电白乡镇非遗文化治理实践探寻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瑜恒]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孔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空间规划的要求、模式与建设原则·[郭永平]乡村振兴背景下晋陕豫民俗组织与治理共同体建设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