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刁统菊]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
——以对济南芙蓉街学徒的考察为例
  作者:刁统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9 | 点击数:1388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
——以对济南芙蓉街学徒的考察为例
刁统菊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摘 要:城市以其各种层面上特别是人口的异质性决定了研究城市民俗与研究乡村民俗应该有所差别。“感受生活的民俗学”重视个体的经验性叙述,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城市研究,比应用于乡村研究还要有优势。城市民俗研究可以考虑重点关注一类群体,即由乡入城的那些人。由乡入城群体的流动,不仅显示出城市文化传统创造与传承的合理性,同时还有助于理解城市价值以及城乡界限,甚至还可以反过来去理解乡村。学徒不是他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学徒就是我们自身,无论是从劳动分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个体或其所属阶层在社会中的位置而言,我们和学徒一样,怀抱着实现某一种跨越的企图。对由乡入城群体进行研究且注意访谈情境,恰恰能体现民俗学是一门有温度、有“生活气息和人间味道”的学问。温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访谈对象无论是拒绝“共情”还是接受访谈,作为研究者都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研究者对他们(实际上也是我们)予以主动的、必要的、足够的关注,这本身就说明了民俗学及其田野作业的温度。
关键词:感受;入户访谈;学徒;民俗学;温度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池艳慧]头二营供销社月饼:“杀鞑子”与“团圆”
下一条: ·[董秀团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故事中“换装”母题的象征性
   相关链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刁统菊]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 ·[郭贵荣]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新型师徒关系探究
·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 近19万观众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刘洁洁]观三王宫庙会,感受夜郎文化魅力
·[黄龙光]民俗艺术田野调查与艺术民俗志书写·[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
·《四川民歌采风录》让你感受原生态的四川民歌风味·在美国感受中国年味
·感受文物里的“鸡”文化·感受《萨满神歌》的独特魅力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郎维伟]一部表达“主体感受”的口述史佳作
·李仕安口述、马林英记录:《百岁人生川康史——彝族老人李仕安口述记录》·[李晓宁]从“民俗学是感受之学”看“田野作业”和“民俗志”
·[黄清喜]民俗为民众身体感受的生活事象·北京:“非遗保护传承扶持办法”出台 非遗传承学徒获补贴
·走进亚洲各地唐人街:感受“活动的博物馆”·在文化的源头感受文化的真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