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张静]西方传说学发展轨辙
  作者:张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23 | 点击数:4050
 

摘   要:西方传说学自格林兄弟搜集德意志传说开始走过了二百年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以搜集出版为主,发展期以编制索引和目录为主,这两个阶段研究的中心在欧洲,文学的研究方法占据领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说研究崛起,以当代(都市)传说为阵地,引领了西方传说学的转型,社会学—人类学的取向日益突出,广泛运用表演理论、语境分析、讲述者分析等民俗学流行的方法,同时引入心理学、社会学、性别研究、族群研究等理论视角,呈现多维拓展的态势,传说学在民俗学领域中获得了独立的地位,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传说学;传说;当代(都市)传说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方传说研究的当代转向”(CCNU17A03047)


  传说,作为民间叙事的体裁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历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西方传说学自格林兄弟开始至今,积累了丰厚的学术遗产和成果。本文主要梳理西方传说学研究的发展历程,重在从历时的角度介绍主要理论和方法,为中国传说学的理论建设提供参照系。西方传说学至今已走过二百年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萌芽期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以搜集出版为主;发展期由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主导,主要的工作是编制各地区和国际传说索引和目录;20世纪60年代,美国引领西方传说学的学术转型,摆脱格林兄弟开创的文学研究传统,立足田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术取向日益凸显;随后美国以当代(都市)传说研究为阵地,逐渐占据西方传说学研究的领导地位,理论方法上呈现多维探索的态势。

  一、萌芽期——格林兄弟的搜集出版和研究

  西方民俗学界将传说学的起源归于格林兄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第一个一百年,主要成就是欧洲国家对传说的搜集出版档案工作,同时开展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格林兄弟的成就带动了欧洲各国对民间文学的搜集、出版活动,成为传说研究的基础,他们有关传说的初步研究的影响深远,持续近百年。格林兄弟在逐渐上扬的浪漫主义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推动下,搜集德意志的神话、传说和故事(Mythology,Märchen and Sage),于1812年出版《Kinder-und Hausmärchen》(《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后来又分别于1816年和1818年出版《Deutsche Sagen》(German Legends)两卷,包括585则传说,该书于1981年译为英文版《The German Legends of the Brothers Grimm》。格林兄弟为该书的准备工作长达十年之久,一方面从16和17世纪的书面文献中搜寻,包括Johannes Prätorius,Otmar,Musäus,Lady Naubert,Büsching和Gottschalk等人的传说集,也包括他们从口头传统中搜集的文本。在他们的影响下,希腊、比利时、爱尔兰、匈牙利及北欧各国都开始搜集出版神话、传说和故事。

  格林兄弟对传说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与神话和故事的对比来界定传说及其特征。在序言中,格林兄弟专门讨论了传说的特性:与幻想故事(Märchen)比较,传说具有历史性,往往与实物相关联,如历史中保留下来的地区或者名字;传说与民间故事存在融合的现象,同时作为非官方的历史深入地方和民间。格林兄弟发现许多历史传说与真实的历史相关,需要仔细辨别区分,传说饱含深情,用简单的诗性语言传达深厚的情感,赋予相关历史新的生命。

  格林兄弟开创了传说学中文学研究的传统,影响深远,传说与民间故事,传说与历史关系的讨论被各国学者延续。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的搜集出版工作推动了早期理论建设,主要集中在通过与民间故事和历史的比较,分析传说在内容、形式、风格上的特征。某种程度上,传说研究是故事学的附庸。

  二、发展期——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的编目工作

  欧洲各国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积累了大量文本,受到民间故事母题和类型索引编撰的影响,以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olk-Narrative Research)为主导,西方民俗学界将编定传说目录的工作推上了日程。1959年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提出仿照阿尔奈·汤普森的母题索引编撰传说母题索引,并成立了由十多位学者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在接下来的1961年年会上,学者们将计划由母题索引扩展到类型索引,1963年安特卫普年会上,学者们提出先编撰各国的索引,最终编撰一部国际传说类型索引的目标,制定了地区间合作开展田野工作以及构建传说分类体系的计划,并安排了部分地区和民族的索引编撰工作,当时有些学者已经完成了部分工作。

  为了编纂目录的方便,安特卫普会议上,民间传说专业委员会提出了传说分类体系,包括四大类别:

  1.起源传说。主要是解释世界的创造,秩序的建立,万物的起源,如自然现象、大地、天空和水,以及动植物的来源。

  2.历史传说。主要是关于英雄、影响国家和地区的事件,以及地方、河流、山川、史前遗迹的来源等。可分为六个类别:地名和事物的起源传说、有关地方的传说、有关史前和早期历史的传说、战争和灾难传说、杰出人物传说、秩序的破坏的传说。

  3.超自然传说。关于超自然的存在,如具有超自然力的人物、祖先和亡灵,白巫术和黑巫术,家庭和财产的保护和失落。包括十三个类别:命运、死亡和死者、闹鬼的房子和幽灵、鬼魂的游行和战争、另一世界的旅行、自然精灵、某一地方的鬼、变形的人或事物、魔鬼、疾病的恶魔、拥有超自然力量的人、神奇的动物和植物、宝藏。

  4.宗教传说/神和英雄的神话。主要是基督、圣徒、殉道者和奇迹的故事。

  这一阶段较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是瑞德·克里斯滕森(Reidar Th.Christiansen)根据挪威传说编纂的类型索引《Migratory Legends》(《流动的传说》),作为FFC(Folklore Fellow Communication)175号于1958年出版。在该索引中,克里斯滕森共归纳了80多个传说类型,分为八大类:3000-3025.黑魔法书和法师,3030-3080.巫师和巫术,4000-4030.灵魂、鬼和归来者的传说,4050-4090.河、湖和海的精灵,5000-5020.怪物和巨人,5050-6070.仙女,7000-7020.地方的精灵,7050—8025.关于地点、事件和人物的地方传说,每一类型只占据编号中尾数为0和5的编码。

  克里斯滕森在序言中明确说明了该书的编纂目的:一是依据民间故事类型索引(AT分类法)编纂一部传说索引,二是对挪威口头传统中的传说做系统整理,以利于将来的研究工作。克里斯滕森认为自己的分类是非常初步的研究,不仅现有的条目需要完善,更重要的是类型编号需要补充。因为传说分类的难度极大,出于操作性的考虑,他将分类的对象集中于传说的一个类别——流动的传说(the migratory legends)。所用的材料是位于奥斯陆的挪威民俗研究中心(The Norwegian Folklore Institute)馆藏资料的1-50卷。书中的分类自3000起,是为了承接AT分类法的故事编号。书中索引编号留下了大量空白供补充,编号从3000一直到8025,却只有80多个类型,每个类型空余5个编号,目的是以现有的类型作为指导,在分析更多的文本之后归纳新的类型,可以填入适当的位置,以最后一部分为例:

  7050—8025.关于地点、事件和人物的地方传说。

  7050.鱼肚中的戒指

  7060.教堂废弃的角落

  7065.建造教堂,建造师的名字

  7070—7075.教堂的钟

  7080—7095.大饥荒(黑死病)

  8000—8005.战争和勇士

  8010.埋藏的宝藏

  8025.强盗和被劫持的少女

  每一类型下面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与重要参考书的对应关系,如母题索引、故事类型索引等;二是基本情节;三是在挪威六大文化区的分布情况,并列出异文的出处。

  克里斯滕森工作的艰辛和难度在序言中表露无遗,这也是民俗学家们在从事传说编目时遇到的普遍问题。不同于故事,传说在文本和形式上存在巨大的变异性,比如西方学界认为是传说的几种体裁,memorate、fabulate、personal experience,有关信仰的母题等,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形式差异性大,但是内容又相对固定,是否能够纳入到目录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田野调查中不断发现新的材料,学者们对传说这一体裁有了新的认识。加拿大民俗学家赫伯特·哈尔伯特(Herbert Halpert)陈述了编纂传说索引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因为传说文本变异性强,若仅仅基于已搜集的文本进行分类,是否反映了传说流传的真实状况;其次,母题在传说中运用难度极大,因为同一传说或者情节的不同异文涉及的可能是不同的母题,而许多传说母题根本不在母题索引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传说体裁特征的认识,许多与信仰相关的叙事篇幅短小,但是数量庞大、流传面广,能否纳入分类范围?民俗学家逐渐认识到,对于传说学来说,所运用的档案资料、田野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原有的定义和概念,已经不合时宜,进而开始质疑并反思格林兄弟的传说定义:基于遗留物学说的传说定义指向过去,而忽视了现实社会中不断产生、发展的传说,忽视工业化、都市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

  西方传说学发展初期,在搜集出版、分类编目和基本理论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因为传说这一体裁本身的复杂性,编制各国、地区和国际的传说索引的工作被证明是无法实现的。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在传说研究中占据领导地位,格林兄弟开创的文学研究方法普遍流行,在具体方法上参照民间故事研究,传说作为一个体裁处于从属地位,传说学并未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侯姝慧]人民性·民间性·大众化:20世纪60—80年代《故事会》理论栏目与价值研究
下一条: ·[李传军 罗含]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相关链接
·叶涛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
·[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