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传承传统文化,大学大有可为
  作者:连海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08 | 点击数:4740
 

  日前,广东高校美育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其间,广东省教育厅向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10所院校授予了“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牌匾。

  大学之滥觞,蔡元培认为“吾国今日之大学,乃直取欧洲大学之制而模仿之,并不自古代大学演化而成也,大学文明之根在中国。”揆诸现实,我国高校与中华文明之根——优秀传统文化的疏离越来越严重,文科学生不懂传统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现象比比皆是。有鉴于此,教育部近年来力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去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广东的华南理工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两所高校入选,传承项目皆为粤剧。

  粤剧,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以其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广东优秀传统文化绝非粤剧一种,珠三角地区有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广绣、广彩、榄雕、醒狮等等,潮汕地区有潮剧、潮州大锣鼓、潮绣、潮州木雕等,这些都是世代岭南人智慧的结晶、岭南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广东高校认真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

  高校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挂牌不难,传承好不易。如果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满足于“一本书”“45分钟”,把本来充满活力和趣味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粤剧、潮剧),上成沉闷的、了无趣味的普通专业课,学生坐不住、听不进、记不住,传承又从何谈起?所以,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转变观念,无论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一定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乐”起来,让大学生愿意亲近并有参与冲动才行。

  高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要坚持开门办学,“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请进来”请的是行家里手,靠高校自身师资未必足以应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任,因此,必须善于借力——诚意邀请专业机构研究人员、文艺团体专业人员、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到高校开设讲座、课程,让课程更接近原生态。“走出去”是让大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景,亲身感受文化魅力。对于校园文艺团体,要创造条件,让团队有机会走出校门甚至国门,与同行交流。在这方面,苏州大学的昆曲传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们不仅请名家进校园搞演出、开设昆曲课程,还让学生艺术团出国演出,增长见识。

  中华优秀文化进高校,润泽学子心灵、培养新生力量,功德无量。获得传承重托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名实相符、不负期望。(连海平)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2019年6月19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成立
下一条: ·杭州拱墅首届大运河戏曲节:让老传统成为新潮流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