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程正民]将中华优秀文化视为命根子
  作者:程正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16 | 点击数:17671
 

      编者按

      钟敬文先生是20世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中外学术文化巨匠中的“中国民俗学之父”。1月初,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钟敬文全集》(全16卷共30册),展现了钟先生以百年人生,对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借此机会,我们约请四位专家学者撰写文章,重温钟敬文先生的精神和品格。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奠基人,学界称他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百岁学术泰斗”。在我的心中,他永远是一位对事业始终如一、不知疲倦的劳动者。钟敬文是“五四”时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本可以在这些领域里大放异彩,他却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毫不懈怠、毫不动摇、心无旁骛地进行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研究。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感到时间紧迫,可以说拼着老命搞学科建设。1995年,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作为重点学科进入高校211工程建设,为了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他不顾年迈体衰,顶着中午火热的太阳,让我陪他到北师大主楼找校长。1997年,领导提出要调整民间文学的学科分类,或归入古代文学,或归入现代文学,事关学科存亡,他又是撰写文章,又是开会发言,据理力争,毫不退让。1998年,他利用暑假疗养的机会,修改《民俗学概论》,每天工作几小时,几乎整个假期都没休息,最后终于晕倒。大家说,先生这哪里是在疗养,简直是在拼命。先生视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为自己的生命,这种执着和忠诚,源于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是创立中国民俗学派,他提出:“要将中国优秀文化视为我们的命根子”,民俗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点。先生坚持“五四”以来一个深刻的理念,即要重视民间文化。他的根本立场,就是要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先生提出,中国民俗学派“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要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从研究对象看,中国民俗学具有独特的性格。它不是单一民族的民俗学,而是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中国有56个民族,存在着民族文化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存在着地方文化多样性。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多民族多地区文化长期共处与交流,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国情,中国的民俗文化有自己的独特资源和历史形态,这是祖先的馈赠和人民的功劳。西方学者称中国是民俗学的乐园,先生说,我们把中国民俗学建设好,就是对世界文化宝库的一种丰富和贡献。

      从学科建设来看,先生认为,建立中国民俗学派,要增强学科的自觉意识。中国人认识和谈论民俗的历史很长,从“五四”开始,借鉴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成民俗学的学科。在中国民俗学的早期阶段,是受到外国影响的,他称为“描红格子”的阶段。但是,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我们不再“描红格子”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再三强调,中国民俗学研究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进行建设。中外民俗学要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但两者之间不是主仆关系。中国民俗学学者要有国际视野,但不能成为外国民俗学的附庸。

      先生举起中国民俗学派这面大旗,并且毕生践行。他提出,中国民俗学派要从事中国民俗事象的搜集、整理和阐发,更重要的是要在民俗学理论上有所建树,要从中国民俗事象中概括和提升出具有中国特色、能与国际民俗学展开对话的理论,《钟敬文全集》正是他全面奠定中国民俗学派基础理论的里程碑。其中,他提出的“文化三层说”,是重大理论贡献之一。俄罗斯著名文艺学家巴赫金提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是有区分的整体,要重视底层民间文化对作家创作强大而深刻的影响。钟先生从中国文化实际出发,早就提出“文化三层说”,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三大干流,即一是正统的上层文化,二是中层的市民文化,三是下层的民间文化。三层文化荟萃,构成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他特别强调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部分,对于整体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转型时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他还认为,“五四”运动也不是一概反对传统,它打击的是上层封建文化,对下层和中层文化却大力弘扬(如提倡白话文、征集歌谣、提高通俗小说的地位、发动民俗调查等),因为后者所体现的反封建精神正是对“五四”运动的极大支撑。先生的中国民俗学派理论还有其他重要学说,对整个文化研究都有不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在国际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1998年,先生参加《巴赫金全集》中文版首发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巴赫金的学术贡献,但他没有照搬巴赫金的理论,而是结合中国民间文化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一个在西方已经引起很大反响的理论,经先生的阐发,不仅具有民族品格,在理论上也引向深入,还可能产生更为普遍的学术意义。

      钟敬文先生自觉地扛起民族自信和学术自觉这面大旗,他的理论取向和治学道路,对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作者:程正民,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6日 09版:光明阅读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
下一条: ·[未酉寅]日本的乡村文化印象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第35期敬文沙龙“钟敬文先生的故事”成功举办·[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