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8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8年两会专区

[张丽丽]高校社区公共民俗学的实践
——以辽宁大学非遗进校园为例
  作者:张丽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7 | 点击数:2453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高校社区公共民俗学的实践
——以辽宁大学非遗进校园为例
张丽丽
(辽宁大学)
摘 要: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式公共民俗学的有力实践,高校民俗学者作为“文化中介”,起到协调作用,他们的功能是生产性的,而不仅仅是复制性的,主要是为了促使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能够顺利进行。但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民俗学视角更偏向于在活动当中充当解决问题的建议者,似乎学者作为公共民俗学者的角度更多的是解决事务的一个参考标准。但在这里发现,民俗学者不仅建议并且参与到了实践中,学者和当地企业达成合作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并且在一定意义上默许传承人在展演自身文化的同时发生一些买卖行为。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一些差异,并不影响公共民俗在实践过程中体现的公共性和实践性。非遗进校园体现的中国式的公共民俗学实践是可行的案例。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人;文化中介;公共民俗;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隽波]明代历书中的节气定位探析
下一条: ·[张启龙 张文艳 张统夏]红白理事会在村落治理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凌志]电白乡镇非遗文化治理实践探寻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涂慷]大美工匠·[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李颖]与动画IP联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径探索·[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王翘楚]“重生”的兔子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