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高校社区公共民俗学的实践
——以辽宁大学非遗进校园为例
张丽丽
(辽宁大学)
摘 要: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式公共民俗学的有力实践,高校民俗学者作为“文化中介”,起到协调作用,他们的功能是生产性的,而不仅仅是复制性的,主要是为了促使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能够顺利进行。但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民俗学视角更偏向于在活动当中充当解决问题的建议者,似乎学者作为公共民俗学者的角度更多的是解决事务的一个参考标准。但在这里发现,民俗学者不仅建议并且参与到了实践中,学者和当地企业达成合作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并且在一定意义上默许传承人在展演自身文化的同时发生一些买卖行为。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一些差异,并不影响公共民俗在实践过程中体现的公共性和实践性。非遗进校园体现的中国式的公共民俗学实践是可行的案例。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人;文化中介;公共民俗;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