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
  作者:记者 邹晓华   摄影/图:杨继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26 | 点击数:5211
 

   截至目前,江西共有175个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列全国第八。此外,还有省级传统村落248个。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保护古村落就是我们落实这个重大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如何留住乡愁?留住美丽?在保护传统村落过程中,如何与旅游开发完美结合找到平衡点?开发古村落如何把握度,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村生活方式和古村传统文化?连日来,一连串的疑问和思考,萦绕在记者的脑中。

  古村落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非常重要

  高墙围屋,峰峦迭起,座座祠宇……从赣南的客家老屋到北部浙赣皖交界处的婺源徽派民居,遍布江西全境的古村落千姿百态。这些古村落虽然各具特色,却又隐隐透露出些许相互联系的共性。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陈志军介绍说,江西古村落从建筑特点看,主要有客家围屋、徽派建筑、赣派建筑三种。客家围屋多为方形,四角建有外突的碉楼,主要在赣州分布;徽派建筑主要在婺源,特色是粉墙黛瓦;赣派建筑的特色是青砖黛瓦,如金溪县的古村和吉安市青原区渼陂古村。

  目前,许多古村落,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系列问题。胡庆华是金溪县合市镇肖公村的文保员。他告诉记者,游垫古村已经没人住了。“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住在老屋内,在村子外面建了新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屋都破烂不堪,岌岌可危。”省内一名长期从事古村落调研的专家分析,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古村保护意识淡漠,财力不济,人员外出务工等原因,以致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还存在古村“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商业化过度等情况,导致古村落遭受“旅游性开发破坏”的威胁。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袁小平对记者直抒胸臆:“古村落是一部活生生的字典,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过去。古村落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古村落保护和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保护古村落江西已有多种模式

  我省在保护古村落方面,存在多种保护模式。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陈志军介绍,保护开发古村落模式有两种,“单纯性的保护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一种静态和固态的保护,把房子破损的地方进行修葺,然后让游客参观。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的汪山土库就是此种保护模式。另一种是保护利用,比如婺源县的篁岭景区,把古村修好后,建民宿、酒吧、商业街,这是一种动态的保护。”

  陈志军建议:“可以以政府管理为主体,统一保护性开发经营,成立管委会。此种集中度比较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规划性和整体性。还有让企业为主体独自经营管理,或者成立股份制集团公司经营,让一家企业经营管理一个景区。也可以以村集体为主体+农户,把农户的内动力调动起来,农户可以住在家里,又可以带来收益。如果运营的好,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吉安市青原区渼陂古村、金溪县竹桥古村、乐安流坑古村均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保护。北京一位长期从事旅游开发的业内人士称,还有就是政府与公司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政府和公司以股份制的模式合作,公司控股。政府负责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修路等,公司进行策划营销及推广。”

  还有些古村,政府花巨资打造好了景区,让公司注资取得控股权经营权。一名专家称,现在流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指政府为主体的古村景区。

  “篁岭模式”让各方利益都得到增长

  篁岭村地处婺源县东端,位于婺源县主峰海拔1260米的石耳山中,归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近580年历史,典型的山居古村。

  婺源的篁岭古村保护模式(以下简称“篁岭模式”)或许为目前保护古村模式一个样本,也取得了其他景区的效仿效应。陈志军介绍,此种模式应该在全省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全国也可以排上名。“篁岭模式”就是以企业或者公司独立经营一个景区。记者了解到,篁岭景区的开发商为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篁岭已陷入缺水缺电、经济凋敝、居民搬离、房屋失修、梯田荒废的困境,面临着在“半空心化”中逐渐消亡的命运。2009年,公司开始融资介入篁岭,进行古村开发保护,2013年试营业,2014年正式营业。“通过房屋产权整体置换统合旅游开发经营权;通过老建筑异地搬迁复兴古村鼎盛期的风貌;通过对原来的村民返迁兼业和就业实现‘就地城镇化’;通过打造‘篁岭晒秋’品牌构筑乡土中国符号。”

  婺源县相关人士介绍,篁岭景区经过“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入”这三部曲,每一个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增长。“以前,居住在山上的村民,由于交通不便和缺水等因素,每人年均收入6000元。现在,篁岭村山脚下农家乐有150多家,每户人家年收入5万至15万元,就连在篁岭山上晒秋的70多岁老太,年收入都有2万元。加上年底分红和返迁在山上公司上班的收入,村民富起来了。”“篁岭模式”让省内其他旅游景点纷纷过来取经。

  婺源县江湾镇栗木坑村村支书黄永和见证了篁岭景区的发展。他说:“之前,古屋都快倒掉了,村里也没钱修,村民更没钱。不但保护不了房屋,我们还担心,房子倒塌了万一砸死人就麻烦。所以,有公司进行商业开发可以把房子修好,最起码不会发生房屋倒塌造成人身安全的事故。村民也得到了实惠,他们对这种保护古村模式很赞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都市新刊》2017-11-22 C1版:关注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传统民间文化不应再有“百鸟朝凤”式的悲哀
下一条: ·郭梅:过了冬至便是年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
·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
·[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
·[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广东江门:“仓东计划”唤醒古村落
·[魏娜]芳华再现:古村落在时代发展下的人文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村落通讯》英文版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