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作者:彭栓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1 | 点击数:4549
 

 

 
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彭栓红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要: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统一我国北方建立北魏。北魏在南北朝时期南下西进对中国影响巨大,其雄阔的视野、开放包容的心态,使得云冈石窟造像不仅仅是宗教文化的表达,而且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承载。细品云冈石窟造像,我们会发现其鲜明的鲜卑民族特色,多民族文化交融,胡汉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印记。从这一角度来看,云冈石窟是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北魏史。
关键词:云冈石窟;鲜卑族;文化;民族交融;民俗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潘昱州 彭荔 柯小杰]虫蚀纹:中国文字的另类缘起物
下一条: ·[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相关链接
·[浩斯巴雅尔 木仁]《元朝秘史》中的民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挑战、机遇与实践探索·[韩亚轩]“花儿”中的程式、表演与文化记忆考察
·[郭凤尧]民俗场域中女性参与的类型构建及禁忌逻辑·[顾佳敏]从地方符号到公共认同:“苏超”出圈的文化认同动态建构路径与机制
·[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高继显]城市民俗学视角下的夜市文化研究
·[付晓丰]从技术祛魅到新民俗建构:中国婚礼摄影的现代实践与文化重构·[冯晶 卫才华]“太行文化人座谈会”的乡村社会改造与文艺实践
·[樊存常 邱晨]弘扬梁祝文化 读书爱家报国 倡树爱情永恒·[段淑洁]身体、社会与文化:节庆民俗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记忆维度
·[杜韵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生态博物馆研究综述:理论演进、实践反思与未来路径·[杜小钰]石臼湖舞龙非遗的活态传承与长江文化精神特质研究
·[丁玉蓉]从"蛇妖"到"新女性":白蛇传说的民间叙事流变与文化记忆重构·[翟笑轩]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动态共生
·[邓又嘉]非遗语境下传统表演艺术的“新生”·[邓晶晶]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饮食生活方式变迁
·[崔泽玲]山西朔州社火寻踪:从朔城区到平鲁区,看地方文化在全球交流与本土扎根中的传承新径·[崔若男]从“national poetry”汉译看歌谣运动的文化民族主义取向
·[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陈在扬]磁州窑烧制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文化景观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