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闭幕║ 学术讲座与田野实践并行:探索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的发展路径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闭幕
  作者: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10 | 点击数:4912
 


       2017年7月26日下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闭幕。本次研讨会暨暑校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呼伦贝尔学院科技处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承办,包括历时10天的学术讲座和田野调查。闭幕式由呼伦贝尔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敖特根教授主持。 

  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敖其教授对此次研讨会暨暑校进行了总结。总结主要涉及学术演讲讨论和田野实践活动两部分。敖其教授将学术演讲讨论部分分为四个部分,即:(1)地域文化与综合研究;(2)学术史研究:(3)非遗保护的经验研究;(4)传统与变迁。
 
  “地域文化与综合研究”部分包含了敖其教授、常海教授和次仁央宗教授对呼伦贝尔和西藏地区地域文化的综合研究方面的讲座,分别涉及呼伦贝地区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与巴尔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深受地理环境影响的西藏地区藏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学术史研究”部分包括美国学者罗仪德(Timothy Lloyd)教授对美国民俗学历史与现状的介绍,以及日本学者川森博司(Hiroshi Kawamori)教授对日本民俗学研究的主流与发展趋势的剖析。
 
  在“非遗保护的经验研究”部分,朝戈金会长对社区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多方协作机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非政府组织在非遗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纳日碧力戈教授解读了非遗的物质性,认为非遗是有形与无形交融的综合性经验,强调了实践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李松主任以节日研究为个案,从神圣性、公共性、狂欢性和艺术性等四个方面对节日类非遗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了这一类非遗保护中的问题。总之,三位学者都主张非遗保护实践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相结合,以促进文化多样性。
 
  在“传统与变迁”部分,霍华德·萨克斯(Howard L. Sacks)和朱蒂斯·萨克斯(Judith Sacks)教授的讲座以小提琴手的生活史为背景,讨论传统是如何被交替创造出来,并影响当地文化的。玛吉·霍尔茨伯格(Maggie Holzberg)教授从美国公共民俗学者的视角,通过三个案例阐述了民间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关系。日本学者桑山敬己(Takami Kuwayama)教授以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为例阐述了1945年以来日本乡村的变迁与传统的延续。这一组讲座都关注了民间传统传承与时代变迁之间的联系,大体上都表达出既要关注传统,又要在变迁大潮中注重民众诉求的观点。
 
  此外,敖其教授还对此次研讨会暨暑校的实地考察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学员们通过考察进一步加深对民间智慧的认知和体会。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院长乌云达来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乌云达来副院长、敖其教授和迪姆·罗仪德教授等领导和学者还为全程参与此次活动的35名中、美、日三国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经过为期十天共同的田野考察和学术讨论,三个国家的专家和学员之间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了解了各个国家民俗学研究或非遗保护的若干状况,初步建立了个人之间的联系,也为今后的合作研究和学科建设积累了经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圆满闭幕。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讲座║ 纳日碧力戈:无形的有形困扰
下一条: ·田野║ 朝向民众生活研究:陈巴尔虎旗调研侧记
   相关链接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