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讲座║ 纳日碧力戈:无形的有形困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八
  作者:焦学振   摄影/图:焦学振 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6 | 点击数:4666
 

时间:2017年7月23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纳日碧力戈教授
主持点评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
记录:焦学振


 
  2017年7月23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无形的有形困扰》的讲座。该讲座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敖其教授主持。来自中、美、日三国的几十名学者参加了此次讲座。
 
 
纳日碧力戈教授
 
  本次讲座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1)非遗保护的物质性;(2)索绪尔:悬置社会与历史;(3)诗性(poetics)的复兴:再续地天通;(4)做就是学;(5)经验的“肉身性”;(6)经验的人类学呼应;(7)制作:非遗保护是一种有形+无形的制作过程。
 
  一、非遗保护的物质性(Materiality of ICH Safeguarding)
 
  非遗保护的物质性包含人力、物力、财力及各种资源在内的诸多方面(Human resources,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plethora of capitals”)。在这一过程中,手段成为了目的:非遗保护的目的性发生扩散,除了非遗保护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Difusion of aims: besides ICH Safeguarding, there are others)。非遗保护是一个“大过程”(ICH Safeguarding as a “big process”)。有形与无形交融是一种“大经验”(A“big experience” of tangibility and intangibility)。
 
  此次讲座的题目是“connection”,就是“关联”。很多事情都是互相关联的,所以研究的时候不能把关联的事情分开一个一个去研究,而是把他们放在一起,做活的研究、活态研究。把经验做成研究单位,以经历的事件、事情从头到尾作为一个单位来研究,而不是把他割断,一个个分开。杜威在其《艺术即经验》里面有一个核心思想和皮尔士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讲经验。经验是一个大的研究单位,所以今天我们做事情的经验可以联系到很久以前,一直联系到儿时。在做非遗实践的时候要涉及方方面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具体的人加入,有很多物质的感知,比如说触觉、味觉、肤感、感情、情绪,类似这样的感情会在其中。还有很多思维,很多思考,甚至有社会记忆、集体记忆。记忆可以很远,没有限制。你可以想到神话时代,可以想到小的时候经历的一个事情,就像小说《追忆似水年华》里提到的那样。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过程,一个事件,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种资源都可以加入。
 
  二、索绪尔:悬置社会与历史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提到了“能指”与“所指”(signifier-signified)两个重要概念。除此之外,他还指出语言具有内部规律。MPR、NPR在发音的时候并不能区分清楚,这两者一样,因为嘴唇发N音的同时发P音的时候,发音就变成MPR,这个就是语言的内部规律。当然语言不仅仅是内部规律,更多的是外部规律。当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条件、能力把社会、历史和其他方面放进来研究,索绪尔只好先研究语言,而把其它方面悬置起来,但这一悬置就悬置到了今天。当然这是一种思维,但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倾向,就是把很多事情先悬置起来,先研究语言或是研究文字。于是悬置社会和历史使得我们最终变成了概念的奴隶。有两个哲学家争论什么是客观,什么是现实。其中一个哲学家就说:“你还说什么现实。他拿脚踢一下地,这个就是现实,还用嘴上去说么,还用去论证么,不用论证。你摸一下,这个就是现实。”
 
  三、诗性(poetics)的复兴
 
  中国古代文论有“诗言志”的传统。此处所讲的诗性(poetics)是指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的诗性。根据上古传说,以往天和地相通,人神混杂甚至可以恋爱通婚。最后五帝之一的颛顼不高兴了,于是派了两个大臣“重”和“黎”把路给阻绝了,不让神和人混杂,“绝地天通”。
 
  现在需要“续地天通”的隐喻就是让物质的、生活中感觉到的点滴和最抽象的思维联结起来,是从感知到思维的整体经验。希腊语poetics本身就有制作的意思;拉丁语materiality也表示制作,所以从这里看得出来,制作是一个过程。非遗的保护也是一个制作的过程,每一点都有创造性,每一点都有继承性,又继承又创造,每一个事件都有新的内容出来。所以“地天通”要通过这个过程,把过程、把经验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就能实现地天通。需要警惕概念和意识对肉身的侵夺。地上的事情、脚踩大地的事情,手上感觉到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和思维要联系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这样,不能简单就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要把它跟它的生活、历史、记忆和苦难等要素联系起来,然后再看非物质文化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而且还要对未来负责。
 
  四、做就是学
 
  最牢固的知识是如何做的知识,所以学开车是一个做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光靠读书的过程。学车不是学方向盘,不是学左脚右脚操作,它更多地是指一种整体经验。有了感觉以后你怎么开都行,感觉一不好,肯定撞上去。所以经验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与周围的环境是互构的。那个环境不是简单的物质环境,而是你的身体、你的感觉进入环境的一部分从而构成整体环境。你感知的那个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这个环境有你的感情、你的知觉,还有你神秘的一部分。环境反过来又会把你建构起来,是互构的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把主客观统一起来,因此无需刻意区分主观和客观。前些时候网上流传着一份不知真假的爱因斯坦最终遗言。遗言认为最大的动力不是客观的,也不是科学的,而是一种爱。皮尔士也在去世前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的逻辑学应该服从伦理学,伦理学应该服从美学,所以最重要的是美学。”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去是科学兴国,以后要文艺兴国”,都是类似的道理。
 
  五、经验性的肉身性
 
  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什么:在登山的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呼吸困难、寒冷和极度疲劳。如果不幸遭遇危险,登山者在遇难的前夕可能更会想到最抽象的哲学问题。山地居民同样最熟悉脚踩大地的“脚感”。梅洛-庞蒂关于“肉身”的思考和研究极具启发性:他从自己的肉身过渡到世界的肉身。以身体为中介,胡塞尔从现象学出发,以其经典瞬间左右手互摸进行了相关说明。所以在做研究时必须回到原点,回到两手触碰的一瞬间上来,而不是记录别人的语言与感受,做成文献综述似的学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讲座║ 萨克斯夫妇:美国腹心地带的民歌提琴表演:一个美国乡村社区的传统与变迁
下一条: ·闭幕║ 学术讲座与田野实践并行:探索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的发展路径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