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土著知识为气候变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作者: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1-08 | 点击数:3147
 



Indigenous Peoples and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 Martinho Smart / shutterstock.com

2016-11-07

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6年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2)上的展厅正式开放,举办了一系列讨论,探讨土著知识能为气候变化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最好地支持那些最易受到危害的当地社区和土著群体。全球超过4亿土著居民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北欧、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土著居民、萨赫勒地区的游牧民族、及太平洋的海岛社区都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他们也正在用世代相传的直接经验所产生的具体知识来观察并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2016年11月2日至3日,为支持国际社会促成巴黎协定生效所作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合作举办了一次国际会议,重点关注在观察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时,土著和本土知识如何与科学一起发挥作用。在这次活动上,土著居民代表发表了那次会议的主要结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认识到我们需要结合不同视角的理解,价值和方案来解决全球挑战。“土著居民在应对,创新并适应这个变化的情境,而他们的抗逆能力植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团结。” 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助理总干事Flavia Schlegel强调,“得益于他们对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的信任,和他们既古老又创新的观察和知识,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他们总能找到解决方法。”

土著知识与主流科学研究的结合能产生新的合作知识,促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行动。要促成更好的合作,我们必须更好地理解不同知识系统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例如,萨米牧民会根据结果来衡量极端事件,而气候学家则关注强度。一系列低强度的暖潮和寒潮造成雪面结冰,导致驯鹿无法觅食的状况就会被萨米人记录为极端事件,而气候学家则不会记录。

土著观察和知识中的因素经常被科学专家们忽略。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游牧民族传统上根据观察星象,风,家畜,昆虫,鸟,树和其他野生生物来预测天气和气候。传统机构会收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统计、分享和分析。

土著居民世世代代以来既改变又维持着世界上大部分“野生”区域的面貌。火灾管理、社区林业和优化本地土壤的实践塑造了全球的地形样貌。这些传统实践具有提升碳沉积的潜力并能回馈当地社区;它们提供了可持续管理自然的工具。然而,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土著居民权力的必要性,国际上对土著环境知识的认可度也正在提高,但在政府间层面上,确定土著知识的恰当参与方式仍然是一个挑战。

第22次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位于公民社会区域的教科文组织展厅将举办一系列主题日活动, 来协助成员国活动。利用教科文组织在气候变化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领域独特的跨学科专业性和广泛性,动员各界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和行动,为成员国提供支持。

相关链接:

土著居民和气候变化主题日项目 (pdf)
会议摘要 (pd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22届气候变化大会
 

  文章来源:UNESCO 2016-11-0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COP22: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下一条: ·消除贫困,共享繁荣: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业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张建军]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从联合国世界蜜蜂日出发·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
·[巴莫曲布嫫]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张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愿景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