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会议动态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会议动态

中国民俗学会2016年年会入选论文目录
  作者: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09 | 点击数:19389
 


各位征文作者:大家好!

  中国民俗学会2016年年会征文工作,自3月20日开始启动,到8月15日截止,共收到476篇应征论文。学会秘书处组织学者对应征论文进行了认真审阅,共有393篇论文通过评审。现将入选本次年会论文公布如下。

编号
论文
作者
单位
1
从民俗语言学角度谈语言、语言道德与人际关系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喀什大学
2
“包公捉妖”主题故事群浅析
白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自媒体时代信徒的网络宗教生活解析
──以南京宗教组织及个人为例
白莉
南京师范大学
4
论多元文化交融语境与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兴起
包海青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5
城市手工行业知识的现代遗产
──以北京市珐琅厂的田野调查为个案
毕传龙
中国社科院
6
中国海神信仰产业开发的历史与现实分析
毕旭玲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7
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
──以东京地区为中心
毕雪飞
浙江农林大学
8
汉族民间叙事的奇葩
──民间长诗《郭丁香》叙事艺术
蔡亚玲
信阳师范学院
9
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秉承的江南人文精神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曹瑞冬
温州大学
10
黄崖村龙澍峪华佗信仰调查
柴书毓
山西师范大学
11
改良年画与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
常春波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12
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由“庙”到“宫”的演变研究
常玉荣
河北工程大学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之解读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
14
赣南石城灯彩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陈春梅
赣南师范大学
15
庙会的历史记忆及其功能研究
──以石城县罗陂村为例
陈春梅
赣南师范大学
16
仪式、互动与认同
──对杓哇“转丈人”仪式的实证研究
陈芳芳
天水师范学院
17
喀左大杖子李龙王圣会探究
陈福奎
辽宁省喀左县政协
18
周作人神话思想研究
陈刚
贵州民族大学
19
浙江墓葬形制、分布及文化意义
陈华文
浙江师范大学
20
汉字“时”民俗含义解析
陈秋
河南大学
21
海岱地区史前特殊埋葬方式浅析
──以尹家城三里河遗址为例
陈淑卿
山东大学
22
非遗背景下磐安炼火的传承与发展
陈晓芳
浙江师范大学
23
客家醮仪的本土化趋向
──以石城县天符醮为例
陈晓清
赣南师范大学
24
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
陈新民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政府
2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新实践
──域外动向与视野
陈映婕
浙江师范大学
26
雷神形象衍变初探
陈媛媛
中国海洋大学
27
钟敬文民间传说研究采撷
陈祖英
北京师范大学
28
规避与规范导游对民间文学的传承研究
──以泰山导游及导游词为例
程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9
随州锣鼓演唱中的娱神和程序
程卫国
湖北随州随县
30
魂瓶中的神仙信仰因素
──以佛山博物馆藏魂瓶为例
程宜
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
31
试论媒妁在当代婚俗中的角色意义
慈改改
沈阳师范大学
32
对“弥散性宗教”的再思考
──读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崔若男
中山大学
33
游而牧之: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生态维度解读
崔思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34
从数字化到大数据
──我国民俗学数字化研究述评
崔震
云南大学文学院
35
从柳的民俗活动中浅析其民俗文化内涵
戴莹莹
辽宁大学
36
老行当生存现状与活化传承新模式探析
──以鲁西南地区为例
邓云
复旦大学
37
宁古塔满族萨满教信仰及其存活原因探析
刁丽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
38
两宋节日突发事件及应对机制
董德英
青岛大学
39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传承价值
董秀团
云南大学文学院
40
浅析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与弥散性宗教
杜昊
重庆市工商大学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东巴文化的当代生态变迁
杜鲜
云南大学
42
非遗保护在博物馆的实践与探索
杜韵红
云南民族博物馆
43
华夏东夷与苗蛮
──舜帝古史传说的部族文化意蕴考察
段友文
山西大学
44
从壮锦纹样之变窥探壮族文化的发展
樊苗苗
广西民族博物馆
45
传统家规家训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
──以海口《董氏家规家训》为例
方云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
46
《客家女性民俗及其功能浅析》
冯玉洁
赣南师范大学
47
论外籍华人代表性传承人的构建
冯泽华
暨南大学法学院
48
明清江南蚕桑生产中的典当习俗
冯志洁
南京农业大学
49
民俗经济与文化认同
──略论民俗与脱贫内生动力的关
高海珑
铜仁学院
50
在家族的边界之内:基于穆昆组织的满族说部传承
高荷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51
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
──1949年后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书写的神话运用
高健
云南大学
52
《荆楚岁时记》研究综述(2000-2016
高书琴
湖北省长江大学文学院
53
临县清明食俗调查报告
──以城庄镇东新舍窠村为个案
高晓防
广西师范大学
54
隆林各族自治县壮剧保护与传承状况调研
──以隆林县扁牙村为例
高欣言
百色学院
55
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以山西襄汾四村调查为例
高忠严
山西师范大学
56
中韩端午与女性
郜冬萍
河南大学
57
荥阳地区嫘祖信仰探析
耿琼珂
郑州大学文学院
58
韩国的丰渔祭研究
耿瑞芹
聊城大学
59
村民本位视角下的古村镇保护
──基于嵩口镇闽台文创合作的经验
耿羽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60
惠民县火把李庙会研究
宫云龙
浙江师范大学
61
墓志源流考论
顾春军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62
素餐馆的信仰文化空间研究
──以南京L素餐馆为例
顾苑露
南京师范大学
63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招幌中的商业道德
关皓
北京民俗博物馆
64
从祭社到起平安
──民间信仰变迁与现代仪式重构
关溪莹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65
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田野调查报告
郭文钠
佛山博物馆
66
客家围龙屋“化胎”崇拜初探
郭新志
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67
国有企业的失忆与记忆
──以山东省淄博市SL厂为例
韩冬
上海大学
68
中国花朝节研究进展
韩忠
湖北大学
69
科尔沁蒙古族植物花卉纹样的文化解读
何红艳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70
传播学视野下的非遗传承
──广西非遗的传统传承模式探析
何华湘
梧州学院
71
绕家人女性民俗原生文化研究
何泠静
贵州大学
72
鸾鸟及其衍生文化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流变及内涵特点
何筱松
通辽蒙古族中学
73
表演视角下的木鱼书
何研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74
跨越历史的生命之舍──自梳女居所“冰玉堂”作为生命空间的人类学研究
和文臻
山东大学
75
彝族神话中的道德意识对彝家新寨建设的意义
和跃
云南师范大学
76
当代社会中的“考神”崇拜现象研究
洪展
辽宁大学
77
非遗生产性保护视野下的民间曲艺生存问题与对策
──以沁水鼓儿词传承人口述史为例
侯聪
山西大学
78
一座庙宇的“经营”
──有关巽寮天后宫复兴的机制考察
胡玉福
中山大学
79
缅甸蛇郎故事的历史起源探讨
黃郁惠
北京大學亞非語言專業東南亞方向
80
灾害记忆空间的建构
──以通海大地震中的记事碑为例
黄凡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
81
中越边境壮族歌圩文化的恢复与重建
黄桂秋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82
拉祜族“古根”演述者的个案研究田野报告
──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铁WH为例
黄璜
云南大学
83
作为买地价格的“九九之数”
黄景春
上海大学
84
作为民俗生活实践的拉祜族“厄莎”叙事
黄静华
云南大学
85
水的神话母题
──试论《山海经》中的沐浴仪式
黄君榑
北京大学
86
浅谈湘西特色茶文化的旅游开发与研究
──以湖南通道油茶文化为例
黄俐琴
赣南师范大学
87
探访日本的“贫穷神”信仰
黄绿萍
东南大学
88
石邮傩傩神开光仪式田野调查报告
黄清喜
赣南师范大学
89
凌纯声和赫哲族民俗文化研究
黄任远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90
蒋子文信仰弱化原因微探
──以南京蒋王庙地区为例
黄茹倩
南京师范大学
91
游牧文化表达:马在哈萨克音乐舞蹈中的镜像考察
黄适远
新疆艺术剧院
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民俗研究走向
黄亚欣
华东师范大学
93
南宁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
──以南宁陈东村师公戏为例
黄燕华
广西大学
94
从凤凰雕像被遗弃谈唐山地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黄志强
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
95
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再思考
惠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96
曹雪芹传说与民间故事类型
霍志刚
中央民族大学
97
论明代青阳腔与弋阳腔的关系
纪永贵
池州学院
98
传承创新家乡菜     拉动文化产业链─在常州开展餐饮文化研究工作的情况调查及若干思考
季全保
江苏常州民俗学会
99
论地方戏的“再民间化”
季中扬
南京农业大学
100
从血社火看刑罚的民俗展示及其象征意涵
贾利涛
晋中学院
101
“秃尾巴老李”出关:民间信仰的传承动力与演化逻辑──以辽西喀左“李龙王赶香烟”为对象
江帆
辽宁大学
102
非遗视域下浙江武义草昆传承与发展研究
蒋惠婷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103
“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中亚东干人
──以东干人与新疆昌吉二六工人的共享叙事为例
金蕊
新疆大学
104
借鉴古代城市治理智慧,实现文化名城自我更新
鞠熙
北京师范大学
105
新疆干尸述说的原始生命观念
──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中的反射
卡丽比努尔.买提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106
长安佛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长安古乐
孔正一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107
妈祖之旅:从民间萨满到海神(From Folk Shaman to Sea Goddess: The Journey of Mazu
莱莎 (Raisa Rasheeka)
中国海洋大学
108
福山百鼠题材剪纸的民俗内涵解读
兰玲
鲁东大学
109
多元文化视角下灾难记忆的传承及其演变
──以1920海原大地震为例
雷天来
华东师范大学
110
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以上海桂林公园“唐韵中秋”为例
雷伟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
学院
111
寺庙博物馆与城市公共文化的构建
──以北京东岳(民俗博物馆)为例
李彩萍
北京民俗博物馆
112
洪水谣言与两汉之际的“汉家更受命”说
李传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113
《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学解读
李冬
云南大学
114
山东沿海村落中妈祖信仰的当代复兴
李凡
鲁东大学
115
“非遗”保护语境下蒙古族图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李杰
内蒙古艺术学院
116
充分发挥基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功能
──甘肃庆阳市博物馆“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
李泾婷
庆阳市博物馆
117
送羊习俗的民俗文化生态考察
李静静
河南大学
118
网络平台中的笔仙传说实践
李娟
华中师范大2016届毕业生)
119
灾害记忆与节日传承
──以纪难节为例
李君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1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本质内涵
李柯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121
斯瓦希里语《富莫·里昂戈史诗》若干问题研究
李坤若楠
中国传媒大学
122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中的蟒古思
李丽丹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123
非遗保护的伦理性记忆价值
──以作为城镇化记忆样本的西郊农民画为例
李明洁
华东师范大学
124
族群记忆与地方性知识的交互与融合
──纽芬兰华人春节庆祝的历史、仪式与过程
李牧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125
山西上党神话与东北鄂伦春神话比较
李瑞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126
师公面具中“变”与“不变”的发展模式初探
──以广西平果县凤梧壮族韦锦利师公班为例
李尚励
广西师范学院
127
民间方言小品艺术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
──以山西阳泉方言小品为例
李文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
128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叙述模式及其成因初探》
李文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129
集体仪式与村落公共生活场域的生产
──基于华北地区几个村落的考察
李向振
武汉大学
130
民俗文化资源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开发利用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李潇
重庆工商大学
131
对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历史考辨
李小玲
华东师范大学
132
台湾儒宗神教的创世说研究
李晓龙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133
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调查方法探析
李雪南
贵州民族大学
134
传统与发明
──以青海省大通县鹞子沟花儿会为调查对
李言统
青海师范大学
135
走向田野:本科民俗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设计
李扬
中国海洋大学
136
赵景深和儿童文学研究
李英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
137
神话观念到民间信仰:明清宝卷所见西王母信仰本源
李永平
陕西师范大学
138
民间信仰与现代乡村治理
──以浙江为例
连晓鳴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
139
口述史研究:公共食堂的日常实践与社会转型
梁聪聪
辽宁大学文学院
140
消失的“胥山”
梁珊珊
华东师范大学
141
民族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以辽宁锡伯“喜利妈妈”传说的变迁为阐释对象
梁爽
中山大学
142
壮族傩仪调查与傩书研究初探
林安宁
广西师范学院
143
推进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144
台湾社区营造与文化记忆重建:
以十三行博物馆“讯塘埔文化特展”为例
林孟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45
樟湖镇动物神信仰初探
林倩
浙江师范大学
146
受話者轉化為講述者的關鍵因素初探
──以臺灣產金礦區武丹坑「無緣之墓」傳說為例
林全洲
台灣國立東華大學
147
客家民间信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析
──兼论两岸客家民间信仰的关联
林晓平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48
城镇化语境下“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
刘爱华
江西师范大学
149
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几个关系的探析
刘德龙
山东省政协文史委
150
感恩、装饰与宗教:
菲律宾农神节的三重性思考
刘斐  张杨
平顶山学院
151
基于记忆的饮食文化认同:
以上海老饭店本帮菜烹饪技艺传承人为个案
刘慧
华东师范大学
152
从晚明图书的出版看《山海经》的接受与传播
刘捷
华东理工大学
153
移植与再生──古波斯的方舟型“洪水神话”
刘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154
城镇化背景下的凤阳花鼓生存现状研究
刘敏
中央民族大学
155
标准化与多元化:
观音信仰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发展
刘强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156
神奇记忆:一个重要的欧洲传说学概念
刘文江
兰州大学文学院
157
乞巧拜仙金针度人
──宋以来广州地区的“七娘会”
刘晓春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158
“五毒”观念的妖怪化与本地化(提纲)
刘晓峰
清华大学
159
蚕神信仰及其民间习俗
──以太湖流域蚕桑谣谚为例
刘旭青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160
作为生存文化的日常生活实践回应社会转型
──以制度性污名者为个案
刘艳军
辽宁大学
16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舞龙舞狮的传承与创新
──以湖北舞龙与山西舞狮的比较为例
刘垚瑶
华中师范大学
162
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播与变迁研究
──关于全南曾太公的调查与研究
刘英
赣南师范大学
163
海南儋州调声民俗保护与民俗旅游开发调研
刘英钟
浙江师范大学
164
“羊观念”的转变
刘莹
辽宁大学
165
民族布偶娃娃类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以“康巴娃娃”为例
刘颖
云南民族大学
166
数字时代工艺美术的产品延伸发展及运作模式探究
刘永亮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67
“比较型传说”:传说的在地话语权研究
刘智杰
辽宁大学
168
三喻文化模式下“非遗”传承的探讨
刘智英
天津大学
169
清代学统中的《山海经》序文与“神话历史”观之学术逻辑
柳倩月
湖北民族学院
170
人生礼仪传统的传承与地方社会的文化整合
──以山西闻喜礼宾先生及其组织为例
龙晓添
广西师范大学
171
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
卢梦雅
山东大学
172
胶东民间剪纸史论
鲁汉
手工&主题展览馆
173
日本河童信仰的现代传承
陆薇薇
东南大学
174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分层机制设想
陆艳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175
刘三姐文化探索
罗安鹄
柳州市博物馆
176
川东、北地区清代墓碑建筑中的八仙与八仙信仰研究
罗楠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77
以墓葬建筑及其雕刻为中心的四川清代民俗信仰研究
罗晓欢
重庆师范大学
178
岐山臊子面民俗文化考论
罗璇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179
粤西年例神圣空间的塑造与情感表达
罗远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180
青海花儿的植根与传播
马桂花
青海省艺术研究所
181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的社区参与问题
马千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82
文化空间视角下羌族瓦尔俄足节文化的传承
──以2015年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调查为基础
马小鸿
西南民族大学
183
《山大诡事》一则网络传说的传播与认识
马星宇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184
顾颉刚“层累说”的再审视
──以顾氏大禹传说研究为中心
马竹君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所
185
越界:1958年新民歌运动的“大众化”之路
毛巧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186
宋元小说话本中节日叙写的兴盛及其变迁
梅东伟
河南大学
187
天涯共此时
──江西中秋节之习俗
梅联华
江西省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188
传承人在“非遗”档案管理与保护中的优势及作用
──以吴鲁衡罗经老店传人为例
孟俊峰
安徽大学
189
医药管理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河南“聂麟郊”假药案的法律思考
孟令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90
昆仑神话的书写特征
米海萍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
191
北京香会的“非遗”保护:现状、问题与出路
苗大雷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192
太谷县广誉远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苗苗
西藏民族大学
193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困境探析
──以满族说部为例
穆希琳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194
“非遗时代”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
穆昭阳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5
当代蒙古族集体信仰调查研究
──以蒙兴嘎查“龙王庙祭祀”为例
娜日那
内蒙古大学
196
谣言的编码与解码
──编码与解码理论视域下谣言的传播语境及内容特征
聂强
华中师范大学
197
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牛鲁燕
中国海洋大学
198
唐宋精怪故事的时代特征
牛璐
中国海洋大学
199
宜兴《男欢女嬉》信仰元素及其功能研究
潘玥城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
200
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庞涛
中央民族大学
201
一座移民村落对传统的再生与利用
──以广州市沙坑村及其龙狮团为中心
彭伟文
浙江师范大学
202
居然别有弦歌曲
──清末民初的说唱艺术与社会生活
平瑶
南开大学
203
地方认同与国家话语
──以临安《钱王传说》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钱斌
华东师范大学
204
弥勒圣诞起源考
钱寅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5
县级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地方”转
──以山西祁县文化局为例
钱永平
晋中学院
206
菏泽民俗文化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
乔方  马春霞
山东菏泽市方志馆牡丹区文化
207
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基于歙县洪琴村的个案调查
秦宗财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08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可能性探析
──以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脑阁”民俗为例
邱雨萱
辽宁大学
209
村庙传说的现场会话形态
──以七里村村庙传说会话为
屈啸宇
台州学院
210
浅议《元曲选》中蒙古语词所体现的物质民俗及其贡献
任甜甜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11
赣南兴国“跳覡”仪式表演文化成因
任亚丽
赣南师范大学
212
妖怪学研究的日本经验与中国实践
任志强
河南师范大学
213
论微时代背景下婚嫁民俗文化的变迁
──以华中地区为
尚炜
湖北文理学院
214
祖先祭祀、文化宣扬、休闲娱乐与商品交易
──山西裴氏“三月三”祠祭空间的多元生产
邵凤丽
辽宁大学
215
明清佛山北帝崇拜的空间构建
申小红
佛山市博物馆
216
多元参与视角下民俗传承与乡村复兴
──以湖州市荻港村为例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17
中国民间信仰在泰国的传承 (The Existence of Chinese Folk Beliefs in Thailand)
沈慧玲
Natthaya Parinyanat
中国海洋大学
218
“两家并一家之传宗接代的另类解读
──阴间与阳间的连结
沈燕
华东师范大学
219
网络谣言的语法
施爱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220
东北皇家御围场及围场文化
施立学
吉林省民俗学会
221
山西襄汾天塔狮舞调查与研究
石国伟
山西师范大学
222
湘西苗语疑问代词的浅析
石维刚
湘西花垣蚩尤文化研究会
223
李纲祭祀研究
──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
石振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24
从雅韵琴筝的成长过程探寻扬州琴筝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时金林
扬州邗江区教育局
225
陕西省合阳县民间赵氏孤儿信仰调查
史耀增
陕西省合阳县文化馆
226
非遗视野下北京传说故事的跨文化传播
舒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227
论节日事项的共有、扩散与移借诸问题
宋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228
行好的内驱力──内丘东庙“一船人”与“东关庙会”的结构关系研究
苏欢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29
战神的子孙: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
苏永前
西安外国语大学
230
文化困境中的社会传承与历史建构
──对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的传承研究
隋丽
辽宁大学
231
保护与营造:安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一点思考
孙大军
淮南师范学院
232
年画的文化空间与文化功能
──以山东博物馆年画藏品为分析对象
孙芳
山东博物馆
233
现代异化与重构视野中的巴渝舞文化研究
孙亮亮
四川文理学院
234
辽西农耕蒙古族聚落演变的建筑学阐释
孙心乙
大连工业大学
235
论中国民间宝卷中的道德规劝
孙英芳
北京师范大学
236
靖江讲经中艺人的思想矛盾与生活智慧
孙跃
南京农业大学
237
广西平果县凤梧镇山歌初探
覃鉴淇
广西师范学院
238
湘西苗族与各民族民间传说互文性探究
谭祖武
花垣县民族研究所
23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以宣纸为中心的探
汤夺先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240
藏彝走廊“青蛙娶妻”型故事的情节生成和文化意义
──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阿尼嘎萨》为中心
唐海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41
彝族苏尼的萨满特征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唐钱华
西南大学
242
瞿秋白与民俗文化
唐茹玉
瞿秋白纪念馆
243
农耕文化视域下的江苏传统龙舞研究
唐圣菊
南京农业大学
244
清末民初官方与民间祈雨仪式的异同
──以武陟青龙宫和沁阳长沟村为例
唐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45
泥马渡江意迷离
──康王逃难驻跸椒江有关史事和民间传说衍变摭谈
陶棣华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文化馆
246
“人文初祖”考
田波
自由职业者
247
东海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
248
民俗表演中的女性研究:
以湖北省洪湖市“凤舟竞渡”为例
佟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49
我们研究“城市文化资本”的实践和思考
童方云
江苏常州民俗学会
250
民俗之于社会治理的意义
万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
251
浅谈座次礼仪习俗
汪德生
安徽省庐江县民俗文化研究会
252
马仙信仰发源地仪俗调查研究      
──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马仙信仰为例
王二杰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广局
253
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的民俗内涵初探
王海娜
佛山市博物馆
254
民俗生活与文化心理的呈现与反思
──论李佩甫小说中民俗描写对历史蕴涵的建构作用
王辉
温州大学
255
“科学”还是“迷信:
《齐民要术》作曲、酿酒时间论考
王加华
山东大学
256
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区域化分异
──以晋东南地区成汤信仰和三嵕信仰为中心的考察
王建华
长治学院
257
国家在场下传统民俗的现代展演
──以黄河南蒙古“那达慕”为例
王兰
吉林师范大学
258
水旱灾害民俗的功能
王明
浙江省衢州市十里坪监狱
259
在群体与个体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之争
──以扁担山地区蜡染生产实践为例
王明月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6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喜与忧
──以威海地区为例
王娜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261
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花灯研究
──以田村花灯为例
王娜娜
赣南师范大学
262
鄂西北楼台皮影初探
王平
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263
锔艺文化的民俗美学价值浅论
王全宝
山东省临沂大学
264
文化变迁中的诞生礼
──以《义序的宗族研究》为例
王荣
中央民族大学
265
近世口头传说的传承机理、现状及危机
──以“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为例
王姝
浙江工业大学
266
土地庙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聚落景观
──以湘中金蚌地区为个案
王素珍
中国文联出版社
267
丝绸之路鹰猎习俗及其文化交流研究
王天军
新疆大学
268
道教闾山派与客家祖先崇拜亦畲亦汉混融特质
王天鹏
赣南师范大学
269
汉藏兄弟型民间故事的比较
王婷婷
中南民族大学
270
历史语境中的“番鬼望波罗”传说研究
王维娜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271
民间传承、记忆建构与灾害民俗学研究
王晓葵
华东师范大学
272
责任分担:作为“文化事件”的韩国申遗
王晓涛
浙江省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73
论“村改社区”政策下民居结构变化对民俗事象的影响──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水沟社区为例
王新艳
中国海洋大学
274
日本的天狗与佛教
王鑫
北京大学医学部
275
村落社会变迁中的仪式功能转换
──以豫北濮阳地区的挂锁、开锁为个案
王亚芳
温州大学
276
戏曲《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版本研究
王嫣慧
浙江工业大学
277
《槐花几时开》百年发展史研究
王焰安
韶关学院
278
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
王英娇
辽宁师范大学
279
浅谈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湖北荆州荆河戏为例
王永强
南京大学
280
女性在信仰仪式中的角色扮演
──以粤东巽寮天后宫巡安绕境为例
王玉冰
中山大学
281
简述魏晋南北朝的祈雨
──《中国古代祈雨史》之五
王政
淮北师范大学
282
社、树及云雨
──桑树林下的男女与《诗经》中的性隐喻
王志胜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283
太行山说书人的社会互动与文艺实践   
──以山西陵川盲人曲艺队、阳城曲艺队为例
卫才华
山西大学
284
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
──以山东省烟台市西河阳古村落的槐树信仰为例
魏娜
辽宁大学
285
“地方性消费难题”与客家传统手工造纸的生产性保护──以石城县“横江重纸”为例
温小兴
华东师范大学
286
传统的现代面相:
传统青苗会社会功能的现代转型讨论
文忠祥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师范大
287
庙会中的陕北村庄
──小李家洼“牛王会”采风实录
吴婷
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288
网络民间文学批评初探
──以晋江论坛2014年“鬼月鬼话”活动为例
吴新锋
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
289
安徽长集淮派皮影戏调查与研究
吴衍发
安徽财经大学
290
农村“彩礼”飙升的动因分析
──以豫东W村为个案
吴艳笑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291
家族传承视野下的民间古建筑工艺传承人初探
──以保山市王氏世家所建卧牛寺为例
吴胤宏
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292
非遗产品市场化路径探究
──以农民画为例
吴玉萍
华东师范大学
293
关中西部乡村“母性神”信仰活动考察
仵军智
宝鸡文理学院
294
中阳剪纸传承人现状分析
武原春
山西师范大学
295
天时与人时的融通:
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
296
“流动的酒席”:
后(新)乡土中国的一个表征
萧子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97
爱尔兰精怪堡:中世纪精怪栖居地之形成
肖恩歌
中国海洋大学
298
清末民初国粹派风俗观
肖婷
辽宁大学
299
苏扇“制扇技艺”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肖霞
黑龙江大学
300
民间年画中“四猛八大锤”艺术形象研究
谢九生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301
全球化与民俗化背景下的中国动画:对民间故事的一次再发掘──论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对民间故事母题的重构
谢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
302
表演理论视角下广西歌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广西民族博物馆《畅享民歌》为例
谢睿
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师范学院
303
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实例
──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非遗保护调研报告
谢欣
华中师范大学
304
浙东渔故事的民俗文化特征与保护利用
谢秀琼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305
民族杂居地区群众文化建设与社区整合研究
──以广西临桂宛田庙坪地区禁风节为例
谢耀龙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06
灵验叙事中的身体经验
──以山东某村女性狐仙信众的口传叙事为个案
徐炳田
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
307
文化生态:民间文学研究的非文本诗学视野
徐凤
兰州文理学院
308
手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途径:走向艺术
徐赣丽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所
309
徐文长故事研究述评
徐美清
华中师范大学
310
浅谈民俗、认同和政治的关系
徐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311
德昌县傈僳族腊表制作工艺考察与再认识
徐寅岚
东南大学
31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创造美好生活
──以当下民间剪纸保护现状为例探析
徐月强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文化馆
313
民间文献中的语音线索
──莲花落《王婆骂鸡》字韵考
许多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314
吴越文化的考古学原型及其文化机制转型
宣炳善
浙江师范大学
315
端午“五色丝”背后的文化因子
鄢玉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
316
东西方龙观念之辨
阎雨濛
中国海洋大学
3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体展示空间中的数字化应用
杨红
中国传媒大学
318
苗族史诗《亚鲁王》战争禁忌母题研究
杨兰
贵州民族大学
319
当代社会中曲艺与乡村文化的建构
杨旭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
320
地方新民俗的創生與身分認同-
──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
楊金源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321
當生活與文化成為產業
──文創產業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異同
楊尚軒
政治大學
322
再论民间信仰的属性问题
叶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
323
关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西安市北张一村楮皮纸制作技艺调查为中心
尹锋超
西藏民族大学
324
论小传统对价值观重建的意义
尹虎彬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325
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应超群
赣南师范大学
326
作为仪式美术的圣诞树:多元叙事与节日传承
游红霞
华东师范大学
327
生活文化视角下的民间体育游戏文化研究
于学斌
黑龙江大学
328
从“三怪”到“两怪”:西湖三塔景观变迁与白蛇传传说精怪演化
余红艳
江苏大学中文系
32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王母信俗
──以泾川王母娘娘信仰为例
余粮才
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
330
台湾屏东县来义村Tjaluigi家族的婚礼田野调查纪实
余明旂
国立台湾政治大学
331
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探析
余珍
西南民族大学
332
周作人的日本民俗研究
於芳
华南师范大学
333
弹词《杨乃武》的传承与流变
元萌
浙江大业大学
334
文化展示与身份认同
──余杭塘北蚕桑生态游的再研究
袁瑾
杭州师范大学
335
新乐伏羲祭典保护的重大意义及其科学性、全面性
袁学骏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
336
潮汕地区“童乩”现象起源初探
袁泽锐
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
337
赣南闾山派斋醮法事初探
──以会昌县为例
曾敏
会昌县文化馆
338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传统村落的共生性发展研究
──基于江苏S县的调研数据
詹国辉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39
文化传统与讲述个性的累积
──何钧佑长篇叙事程式的建构逻辑探析
詹娜
沈阳师范大学
340
明代国家山岳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
张勃
北京联合大学
341
物质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
──以丹尼尔·米勒的《消费及其后果》为核心
张敦福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342
西藏人地关系简论
张虎生
西藏大学
343
花花绳、龙舟竞渡:端午祭龙试论
张怀群
西王母研究院
344
都市传说
──在乡村与都市之间
张建军
中国海洋大学
345
瑶族不同支系的历史记忆
──基于广西恭城东南部瑶族村庄的田野调查
张晶晶
华中师范大学
346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
──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张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347
《革命节日的百年流变、纪念与再造》
──以历书中的革命节日为例
张隽波
山西日报社
348
构建中国棋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研究
张君生
中国人民银行浦北县支行
349
超生的身体:国与家之间的女性身体
张凯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所
350
神话语境下的山神祭祀习俗与初民意识
──《山海经为例
张凯月
南京师范大学
351
“木客”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生活
──以赣南鹭溪社会“木客”传说为中心
张丽
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
352
规范与狂欢:七夕乞巧及其女性合法化诉求表达
张丽
安徽大学
353
川茶在汉藏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
张利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354
节日中的文化认同与区域认同
──塔城俄罗斯族帕斯喀节日个案研究
张茂东
石河子大学
355
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
张娜
南京大学
356
“水鬼得升”故事类型分析
张楠楠
中国海洋大学
357
燕山─太行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张宁
河北农业大学
358
村庄拆迁重建对“吃会”习俗的影响
──以山东菏泽开发区何庄村“吃会”为例
张启龙张文艳、张统夏
山东菏泽市民俗学会
359
历时与共时视角下唐代女性服饰民俗的流变研究
张茜
浙江师范大学
360
电子游戏文本的故事形态分析
──以国产RPG《仙剑奇侠传五前传》为例
张倩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361
礼俗互动中的地方建构
──以20世纪鲁中山区洼子村为个案
张士闪
山东大学
362
从网络祭奠看传统祭祖新发展
张晓洁
广西师范学院
363
村落民俗生态文化的保护价值
张玉观
浙江省平湖市文化馆
364
厚养薄祭或是“事死如生”?
──民俗视角下的现代清明纸扎祭品
张裕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365
从“三仙女”神话的不同版本看“历史的神话化”
张贞
辽宁大学
366
人类某种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简析《西和乞巧歌》婆媳纠葛的文化母题
张志春
陕西师范大学
367
年画中鸡形象之文化内涵探源
张自然
河南大学
368
产业化视角下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章顺磊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369
血社火中的巫术信仰与血祭原型
──陕西宝鸡三寺村人信仰心理探秘
赵德利
宝鸡文理学院
370
上海都市民俗渊薮
石库门文化功能之重新定位与精神内核的再审视
赵李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71
多元利益群体互动视角下的地权变迁研究
──以民国时期北京内城宫门口土地庙为例
赵娜
清华大学
372
法治中国视角下传统乡规民约的法学价值
及其现代发展
赵霞
石家庄铁道大学
373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发展与保护研究
赵祯
北京联合大学
374
诺鲁孜节日文化阐释
郑亮
石河子大学
375
普遍与特殊:
中国农民画发展中的几个悖论
郑土有
复旦大学中文系
376
明清以降的城市时间生活
──基于京津竹枝词的研
郑艳
山东社会科学院
377
传承与创新:
人类学视野下的龙川县客家山歌剧团研究
郑紫苑
赣南师范大学
378
现代民俗学研究中口述史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以上海日侨对12年反日游行的生活体验为例
中村贵
华东师范大学
3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后现代伦理意识
周福岩
辽宁大学文学院
380
近世相声和娱乐期刊的关系初探(1924-1949
周航屹
南京师范大学
381
论顾炎武的丧葬风俗观
周佳宁
辽宁大学
382
生活的艺人与艺人的生活
──以罗山皮影戏艺人李师傅为例
周全明
信阳师范学院
383
创造性破坏:顺德“饮灯酒”节俗重构现状调查
周书云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384
中日影视作品中狐的形象之比较
周瑶
浙江师范大学
385
民俗艺术的现代性遭遇
──以苏州胜浦宣卷为例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386
中国民间鼠文化研究述评
朱婧薇
华中师范大学
387
试论为什么算命在当下仍然流行
朱玫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
388
汉画像中人首蛇尾擎日月图像研究述论
朱鹏
河南大学
389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内容与保护开发对策
朱世桂
南京农业大学
390
民间文化场域中“非遗”话语的接合与博弈
祝昇慧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
391
包公传说“五鼠闹东京”的类型与意义
祝秀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92
闽台年俗:古人的生活仪式感
庄小芳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393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与开发的研究综述
庄茵茜
华中师范大学

论文评审情况见: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各位征文作者的公开信

中国民俗学会
2016年9月8日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各位征文作者的公开信
下一条: ·关于中国民俗学会2016年年会改期的正式通知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2年9-2023年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2年3月7日至2023年4月13日)·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