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下好“中国豫剧”一盘棋
  作者:记者 刘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27 | 点击数:1695
 

   “全国豫剧一盘棋的局面引人瞩目,他们团结起来做大事的干劲让人感动。”3月12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南豫剧院、恒品文化·戏缘承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此次展演集合了河南、新疆、安徽、山西、河北、北京6个省区市13个院团的23场大戏,参演院团之多、剧目之丰富、展演时间之久,在豫剧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很多专家表示此次“大兵团作战”全国罕见,具有领先意义。

  全国豫剧“一家亲”

  据了解,豫剧目前号称有“十万大军”,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共有160多家国有豫剧院团、1000多个民营剧团,享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如今,豫剧界内联合已经成为豫剧人的共识。安徽亳州梆剧团团长刘传师介绍,上世纪80年代,淮河以北一度有40多个豫剧团,受“快餐文化”的冲击,现如今只剩下十几个团。在他看来,若想谋求发展“单枪匹马”并不现实,豫剧从业人员需要空前团结、凝聚,像这次一样进行“大兵团作战”,提高生存与生产能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团长徐爱华表示,他们的发展思路就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又要向其他院团学习,展示兵团的开拓精神。山西长治豫剧团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与河南联合招生。

  河南豫剧院是豫剧“老大哥”,它依托豫剧家园的沃土,既有政府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也有社会有识之士的赞助,加上数以百计的戏曲茶楼、电视擂台赛培养的戏迷,使得河南豫剧院团的数量与人才在全国都遥遥领先。2013年河南豫剧院组建成立,成立之初便意在对全国豫剧院团起到示范、引领和帮扶的作用。在豫剧院团的“合纵连横”中,它自然发挥了枢纽作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表示,要树立“大豫剧”观念,现在河南豫剧院所有的剧目都可供兄弟院团免费移植。

  “河南豫剧院不是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是全国豫剧共下一盘棋,这在全国其他剧种中是很少见的。”戏曲专家纷纷称赞。

  追求多样化发展

  “豫剧从河南流播到其他省区市后,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这样才能真正在当地生根发芽。”刘传师表示。

  山西长治豫剧团团长曹运福带领的豫剧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剧团在剧目的取材上多瞄准山西长治当地的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比如《精卫填海》、《吴琠进京》等剧目。如此一来,山西长治豫剧团还得到了长治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剧团从2000年起每年都会有一部新剧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的《大漠胡杨》的编剧来自河北,导演和配乐工作者来自河南,演员则大多来自新疆,这种合作创作体现了李树建等人所提倡的“大豫剧”观念。此外,他们的演出还调动了诸多其他戏曲元素,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满的舞台呈现。比如新疆歌舞、快板的融入就十分贴切、自然,在河南本地演出中则很难见到。这样的融合,一方面和创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分不开,另一方面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长期扎根基层、拥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密切相关。

  就河南豫剧院自身而言,他们的剧目生产也是丰富多元的。为了解决豫剧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河南豫剧院还于2013年组建了青年团。豫剧院下辖的4个团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上各有侧重。“我们将演出划分为农村、城市、国际3个市场。针对各个市场不同的特点,河南豫剧院采取的策略也不相同。”依照李树建的发展思路,他们在海外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早在3年前就到过美国百老汇进行演出。

  出好剧、推新人

  此次展演活动中,不少专家指出,要推动地方戏曲振兴,出好剧、推新人同样必不可少。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豫剧专业学生表演的《朱丽小姐》就尝试用地方剧种诠释西方经典剧目,开发和提升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该校表演系主任王昭军认为,剧种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在人才培养上,“院团拥有人才,才拥有未来。”

  “要解决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先是要继承,然后才是创新。”李树建表示,他在自己的表演中也追求古典、浪漫和现实的统一,争取让老、中、青观众都能接受。比如在《程婴救孤》中既有甩髯口等传统戏曲的程式和技巧,又借鉴了话剧的内心体验。 传承的确是动态的传承。《都市阳光》就代表了豫剧寻求“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戏曲”的转型探索。剧中的主演平均年龄20多岁,剧目融入了街舞、摇滚乐等元素,同时又兼顾豫剧的唱腔特点。

  艺术院团应该要有多种风格、流派共存,用李树建的话说就是全国豫剧人要“团结出效率”,多出精品、共推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3月25日第2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走马民间故事”的非遗传承路
下一条: ·富阳纸农传承千载的诚信经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涂慷]大美工匠·[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
·[王翘楚]“重生”的兔子王·[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黄绍祖]战疫形势下中国徽州菜传承的应对
·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