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陶立璠]猴年话猴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4 | 点击数:4589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虽说现代化的进程在加快,但仍没有脱离历史的痕迹。从历法的角度,中国至今还是阴历和阳历并用。按照阴历和干支纪年的方式计算,癸未已过,甲申来到,中国人的习惯叫做“猴年”。中国人十分注重生肖文化,用生肖纪年已经成了生生不息的传统。干支纪年是中国特有的纪年方式,甲古文中早就有完整的六十干支记载。如果与十二生肖相联系,这种纪年方式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可见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关系到诸如生育、婚姻、文学、艺术等事。比如一个猴年出生的人,他的命运就和自己的属相终生相伴。特别是婚姻阶段的择偶,更是离不开属相的相生相克。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是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搭配纪年,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连绵不绝。而每一地支又与一种动物相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诞生的那一年,地支所对应的动物,便是所谓的生肖属相。今年是甲申年,相对应的生肖是猴,猴年出生的人,他的生肖便属猴。
生肖文化是中国年节文化的一大特点。每当一个生肖年来到时,人们总是为它赋予神秘的色彩。比如过去的羊年,最吉祥的话语是“三羊开泰”。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吉祥物中体现最为明显,年画、剪纸充分表现这一题材。中国的生肖文化不单纯是指十二种动物,它往往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联系,每一钟生肖都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含义。如“三羊开泰”,源出于《周易》。《周易》称卦爻连的为阳爻,断的为阴爻。每年的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正月是一年之首,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更新。所以《周易》对“泰”的解释是“泰,小往大来,吉亨”,是一种吉祥的卦相。加之古代汉语中同音往往假借,“羊”与“阳”;“羊”与“祥”在语义、语音上相通或相近,可以互相假借,所以人们便根据这一含义,用“三羊开泰”寓意吉祥。同样,猴年也有着许多的文化内涵。猴年的猴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因为“猴”与“侯”同音,而“侯”又是古代的一种爵位。中国人向来望子成龙,希望后辈有出息。所以从唐、宋以来,民间常常把猴子视为灵物,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在民间绘画中,常将猴子骑在马背上嬉戏的场面,取“马上封侯”寓意;如果画一个小猴骑在大猴子背上,就表示“辈辈封侯”;如果画九只猴子攀登松树,代表永久、长寿。历代许多国画大师常以猴子为题材进行创作,将猴子机智灵敏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民间,一般在马厩里供奉马王爷。但在有些地区,过年时在马圈里供奉孙悟空神码,用以避邪、去除瘟病、守护马匹安全。这大概和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关。因为孙悟空曾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专事马匹管理,实际上作者吴承恩也是借用了民间的谐音民俗,“弼马温”者,“避马瘟“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下一条: ·[杨利慧]猴生肖与猴文化
   相关链接
·[赖婷]神圣与凡俗:福州猴神信仰的多元面向·荐书 | 《十二生肖中国年》:出土文物中的十二生肖
·[孟令法]“动物保护”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自“狗肉”“猴戏”与“点翠技艺”的法律思考·汉声:《大过猪年》
·狗年说狗:生肖狗的二三事·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
·[侯仰军]鸡每日打鸣,原来是为了他们…·丁酉|吉(鸡)运亨通 事事顺遂
·[周庆基]十二生肖说的起源和功用·[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
·[沈慧玲]中国民间信仰在泰国的传承·[谷羽]外国诗人写中国生肖
·“生肖文化与农耕文明”:2016年中国·稷山第二届生肖文化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孙正国 田兆元]“猴年马月”终于到了!原来这竟是好运的日子?
·[刘锡诚]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中的“猴”
·生肖“猴”海外“开枝散叶”·年画中的猴文化
·[杨利慧]猴生肖与猴文化·[田波]“生肖”与“初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