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金茂年]百岁贾芝的拓荒之路
  作者:金茂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3 | 点击数:2704
 


  今年,贾芝的《拓荒半壁江山》荣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奖。他以101岁高龄成为该奖项最年长的获奖者。他也是中国文联最年长的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他以自己的行动兑现了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诺言。

  半个世纪前,面对中国文学史历来缺席少数民族文学的现状,贾芝奋力疾呼“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为此他践行60余年。1950年在周扬同志直接领导下,他参与创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努力开发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先后创刊《民间文艺集刊》《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民族文学研究》;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文学丛书》;组织编写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学史和文学概况;1959年在《格萨尔》工作座谈会上首先提出“抢救”的口号,以三大史诗为龙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普查搜集工作;1982年提出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1984年正式签署文件,并任三套集成副总主编、《中国歌谣集成》主编,25年间领导组织全国几十万人的队伍对民间文学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并亲自审稿逾亿字,2009年30个省市自治区卷本全部出版。

  贾芝自称草根学者,一生致力于三个对接:

  一、学者与民众的对接:贾芝说,民间文学是民众的文学,研究民间文学就得做到与民众对接。不是仅仅把他们当成研究对象,而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融为一体完成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我们采录的作品才能保持原生态,这样升华出的理论才具有指导实践的价值。他的朋友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故事家、歌手、工艺家,也有农民、牧民、工人、干部。

  安徽民间歌手姜秀珍曾在第三次文代会上演唱,得到周总理鼓励。“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成“黑线人物”。1979年贾芝主持召开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手、民间诗人座谈会”邀请她参加,并为她和众多歌手平了反。贾芝同时为姜秀珍出书奔走,为她的《一个女歌手的歌》作序。至此,他们成了师生也成了朋友。

  1978年,柯尔克孜族著名民间歌手、《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将柯族乡亲要求恢复柯文的意见书交给贾芝,贾芝设法递交中央,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柯族人民像过节一样高兴。从此,无论在北京还是新疆,居素普·玛玛依一见到贾芝就热情拥抱,他们成了心贴心的朋友。通过他,贾芝与柯族人民的心也相通了。

  在河北耿村贾芝更是有一群农民故事家的朋友,他多次深入他们中间,田间、炕头听故事、聊家常。至今,老乡还常常说起、问起贾芝夫妇。

  二、书斋与田野的对接:贾芝秉承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完全不同于某些西方学者的纯理论研究。他几十年来深入民间,活跃在田野上。他的论文不是书斋里的苦思冥想,大多是在回答解决民众实践问题时成篇的。他说民间文学是草根文学,是鲜活的文学,研究活的文学就不能离开它生长的土地和环境。

  1980年10月贾芝乘改革开放之春风,用了50天的时间,亲自深入广西柳州、柳城、金秀大瑶山、融水大苗山、三江侗族自治县;云南楚雄、保山、大理、德宏、瑞丽等地的20余个县乡讲学、调查、采风。金秀的原始森林、融水的竹筏子、三江侗族的风雨桥、畹町桥头的边防站、瑞丽江边的竹楼,处处留有他的足迹。

  年过七旬,他还坚持每年出行,且大多为偏僻山寨、边关小镇。1981年到内蒙古赛罕塔拉、满都拉图考察那达慕,1982年到新疆尼勒克露宿卡以切下草场的哈萨克毡房,1983年带领10余省市到甘肃、青海的莲花山康乐县、和政县和临夏“花儿会”采风,1984年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99年赴甘肃泾川县王母娘娘瑶池,2000年到台湾与排湾族村民交流,2002年90岁一年间就到广西宜州、上海、江苏常熟白茆乡、苏州吴县、湖北宜都青林寺谜语村五地考察,2004年92岁的贾芝还到河北赵县下乡考察“二月二”庙会文化。

  近年,他年迈体弱不能出远门了,就在家接待客人,与各地朋友通信,书斋和田野的对话还在继续。

  三、民族与世界的对接:长期的闭关锁国,让世界很难了解中国,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有“中国无史诗”“中国无神话”的谬论。贾芝深感中国民间文学必须走向世界,他为之呼吁奔走,1982年离休后他先后出访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丹麦、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匈牙利、奥地利、印度、德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在国际讲坛上不失时机地宣传中国、介绍中国,多次在国际讲坛为中国赢得荣誉。

  1985年2月,到芬兰参加史诗《卡勒瓦拉》150周年纪念活动,他的论文《史诗在中国》介绍了中国30多个民族的史诗,以众多鲜活的实例推翻了“中国无史诗”论。第二天《赫尔辛基报》用整版篇幅介绍中国史诗,还刊登了贾芝的大幅头像。会议期间,芬兰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接见了他,他获得《卡勒瓦拉》银质奖。“中国是一个史诗的宝库”“史诗在中国还活着”这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各国代表中传递着。学术上的交流与沟通,像一股热流穿过不同国籍学者的心,实现了民族与世界的对接。

  1996年4月,在完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贾芝经过三年的努力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一次国际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五大洲的24个国家和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冲破语言障碍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实现了国际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今后不再以欧洲为中心,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决策,学会主席雷蒙德(挪威)说,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将成为世界民俗学研究整合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贾芝一贯认为文艺理论只有深入民间、植根生活,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既不是完全套用西方的理论体系,也不是关在书斋里苦思冥想,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道路。多年来无数先行者在践行,虽然走得艰难,也没有惊天动地,但那是自己的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他深信:我国多民族的文化艺术一定会而且已经在世界文坛绽放异彩、独领风骚。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4年10月2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贾芝:守望民间文化的半壁江山
下一条: ·[李屹]德艺双馨的草根学者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刘锡诚]民间文艺学家董均伦书简二十二通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贾芝先生的《玛纳斯》情怀
·贾芝:守望民间文化的半壁江山·贾芝学术简历
·民间文艺学家贾芝生平述略[影像资料]·著名民间文艺家贾芝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毛巧晖]文学的人民性:论贾芝的民间文学观念·专题║ 缅怀民间文艺学家贾芝先生
·【讣告】贾芝同志逝世·[毛巧晖]忆老舅贾芝兄弟二三事
·贾芝:《拓荒半壁江山──贾芝民族文学论集》·[谢其章]水磨集
·乌丙安学术生涯访谈录 ·[江帆]乌丙安在民俗学研究上的突出贡献
·风雨一甲子,耕耘六十年:乌丙安先生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晓荷 巴义尔]民俗学大家乌丙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