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协同推进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
——北师大社会学院成立大会暨“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研讨会述要
  作者:方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3-26 | 点击数:5219
 


  (原标题:北京师范大学创新体制,推进社会学学科与社会治理智库建设“一体化”)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成立大会暨“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新成立的北师大社会学院将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一体建设,由魏礼群担任首任院长。北师大此举,被认为是对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有益尝试,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体制创新。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宋贵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董奇,副校级领导周作宇、校长助理陈丽等出席会议,北师大副校长杨耕主持开幕式。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团体的专家学者,北师大相关职能部门、学部院系和出版集团的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新闻记者200余人参加。

  会上,顾秀莲、魏礼群、刘川生、董奇共同为社会学院揭牌。顾秀莲、刘川生、李培林、靳诺、张东刚、李强分别致辞。董奇宣布北师大成立社会学院的决定,并向魏礼群院长颁发聘书。教师代表董晓萍教授和学生代表陈莹骄先后发言。

  顾秀莲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希望北师大以社会学院成立为契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宗旨,加快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不断推动社会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治理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国梦”。

  刘川生回顾了北师大社会学学科的悠久历史,肯定了近几年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建设社会治理智库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宝贵经验,表示成立社会学院并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进行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推动社会学学科建设与社会治理智库建设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为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决策提供更多站得高、抓得准、落得实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魏礼群院长指出,成立社会学院,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作为新型智库一体建设,是北师大顺应国家发展大势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是打造高水平新型社会治理智库的必然选择。社会学院要履行当代中国大学的职能和使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培养社会领域专业人才,开展政策研究,重视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办好社会学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坚持尊重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据悉,北师大已把积极探索新型高校智库组织形式、重点建设社会治理国家级新型智库、打造《社会治理》多媒体智库平台等列为学校2015年工作要点。

  随后举行的“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研讨会上,宋贵伦、陈光金、丁元竹、唐任伍、朱光明等专家在“建设新型社会治理智库”环节发表演讲,李强、谢立中、翟振武、赵孟营等学者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环节发表演讲,北师大教授赵秋雁、朱红文分别主持。

  专家学者有关建设新型社会治理智库的主要观点如下:

  新型专业化社会治理智库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张东刚认为,高校学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积极建言献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必须清醒的看到,高校智库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宋贵伦提出,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抓住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主要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提高“四个能力”。所谓“上下左右”关系,主要是处理好四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即党组织、政府组织、基层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关系,改革就是要把四类组织的定位、任务搞清楚。所谓“四个能力”,就是要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依法治理的能力、源头治理的能力和综合治理的能力。

  社会治理智库建设关键是紧紧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处理好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关系。陈光金认为,建设好新型智库要把握四点:一是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必须把理论知识、方法知识与实践的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对现实生机蓬勃的社会治理实践开展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三是重视历史的研究和比较的研究。四是更多开展政策与制度建设的研究。丁元竹强调,智库建设需要把握三点:一要处理好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关系;二要理清短期研究和长期学术积累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前沿研究和历史积淀的关系。北师大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认为,高校智库建设要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做好顶层设计:一要克服同质化现象,走异质化发展之路;二要走向国际;三要有远见和预见性;四要有卓越的智库人才。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建设成效和未来发展。张东刚认为,近年来,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作为高校专业化社会治理智库先行者,围绕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联合多部门、多机构、多领域的相关专家,发挥北师大的专业优势,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宋贵伦指出,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作为新型智库建设,其坐标系应该主要是面向中高层,不可太散、太乱、太浅,希望能够锁定目标,定位标准,百发百中。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朱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作为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应当明确使命,勇敢担当,发挥北师大多学科优势,形成更鲜明的学科特色,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形成知识与权力的良性对话。

  专家学者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观点如下: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是服务转型社会的迫切需求。李培林指出,中国社会学和其他国家社会学的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它和改革开放一起快速成长,问题导向是最大优势,我们亟需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世界罕见的巨大变迁做出自己的解释。李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家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学学科和国家发展的命运是直接相连的,现在的基本问题是就是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社会建设没有跟上,两者不平衡。正是在这个局面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此,构建一个中国人理解中国社会的理念是中国社会学家服务转型社会的重要任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关键是要做到内在和形式相统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谢立中强调,加快形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践的需要,是增强中国社会学者话语权的需要,是丰富人类对社会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切忌不要夸大中西方差异,弱化甚至忽略了中西方的一些共同性和普遍性,不要为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切忌将中国特色作为一切言行合理化、正当化的标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要重视中国语境,坚持实践导向、本土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和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中国只有坚持创新的方向和实践的导向,才能够形成自己特色的中国社会学,立足于世界学科之林,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北师大社会学院教授赵孟营提出,我们思考生活实践和知识建构的关系,要追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的中国语境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中国经验是中国所独有而不能为世界共享的,还是中国优先创造并能够为世界共享的先进文明成果?只有对象化中国经验,才能建构新的理性基础,挖掘普世意义,从而实现中国自信。(执笔:方彬)

 

  文章来源:北师大官网 2015-03-23 15:3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河南大学民俗学首个实习基地挂牌成立
下一条: ·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社会学院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