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食学名词表》在京发布
  作者:记者 孙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0 | 点击数:3245
 


   中国网财经10月20日讯(记者 孙杰)食学,是一门能够惠及人类、惠及自然,专门研究人与食物之间关系及规律的新学科。迄今为止,饮食文化研究仍然挂靠在民俗学或历史学下,并没有作为形成固定的研究领域,更为建立起明确的学术阵地。《食学名词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作为食学学科体系创建基石,10月18日在京正式发布。

  10月18日,来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期刊协会等单位的诸多专家学者出席了《食学名词表》发布会。食学学科创建人刘广伟在会上介绍了食学学科的创建理念和基本框架,并对《食学名词表》(第一版)进行了解读。

  刘广伟介绍,食学(EATOLOGY)是一门研究人与食物之间关系及规律的学科;食学的基础框架为三元结构,即食产、食用、食相三大研究方向;食学有四个基本特征,绝对普遍性、通俗性、践行性和综合性;食学有两大作用,一是维护人类健康,二是维护地球健康,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据介绍,《食学名词表》(第一版)中,共收录了105条食学名词,如“食权、食病、食灾、食秩序、食效率、食审美……”等。如“食病”,分为饥食病、偏食病、过食病、污食病四大类。当今,过食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动脉硬化等都和摄入过多的食物直接相关。“食病”这一名词的优势在于强调病因,能够引起人们病前重视并积极预防。另外,如“食灾”,是指人类食行为导致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环境灾害、生态灾害和潜在灾害三种类型,产生于择食、种养、加工、摄食四个环节。“食灾”这一名词的价值在于能够告诫每一个人,不当的食行为,会威胁地球的健康,从而威胁人类健康。

  与会专家表示,食学名词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是食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石;是食学学科体系建设可依据的标准;是食学研究交流的工具;是食学知识与食学理论普及传播的载体。

  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石峰认为,食学是近代由中国人提出创立的一个全新学科,是用东方人的思维反思人类食行为的结果,它的创建对人类食行为的改变、对世界食秩序的建设与完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厉兵指出,《食学名词表》的建设与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还需不断修订、补充,为食学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中国网财经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4-10-20 12:25:4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顺利结题
下一条: ·我们站在文艺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
   相关链接
·[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地中海饮食文化·[万建中]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基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视角
·[黄桂秋 张雨桐]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保护发展对策·[徐新建 王明珂]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
·[孙明璐]舌尖上的象征:当代影视饮食文化与民俗主义·中山大学第二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讲座║ 次仁央宗:分析地理环境对藏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为例·[刘慧]基于记忆的饮食文化认同:以上海老饭店本帮菜烹饪技艺传承人为个案
·[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巫达]藏族尔苏人婚礼仪式中饮食文化的族群性·[奇曼·乃吉米丁]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万建中]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成机制·[柯杨]发现自己 发扬自己
·中秋节饮食文化以及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