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陆建芳]江苏常州留青竹刻发展变迁
  作者:陆建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2 | 点击数:3528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江苏常州留青竹刻发展变迁
陆建芳
(南京博物院)
竹刻的历史至少可以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件漂亮的竹勺开始算起,此外,江苏泗阳三庄泗水王陵也曾出土过一件凤凰图案的竹刻。由此可见,汉代的竹刻并不是孤例,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延至唐代,从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那件尺八看,竹刻确如宋代郭若虚所述:“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辨。” 然而明代以前,有关竹刻的记载和实物使竹刻的历史犹如森林中的兽迹,时断时续,唯有进入明代之后,竹刻才在众多艺术品类中毫不逊色地拥有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龙晓添]“历史”研究路径探讨
下一条: ·[罗瑛]仪式、符号与族群意识
   相关链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曹冰青]乡村振兴视域下江苏传统戏曲活态传承路径
·[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王继宗]女性观世音形象由来于常州天静尼寺文献考
·[朱炳国 田子玲]毗陵庄氏家风中的文化精神·[沈成嵩 刘洋]从常州金东方颐养园的实践看文化养老的走势
·[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孟令法]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代表团赴常州学术考察
·[季旻孜]用民俗题材绘画表现市井生活的实践思考·[黄明毅]传承文化与脱贫致富
·江苏扬州明代文昌阁大修 三层屋面重现古貌·中国民俗学会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常州召开
·[童方云 章玲]重视小学教学创新 传承优秀民俗文化 ·[时立群]常州地区传统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第二届钟山民俗学青年论坛暨第十二届江苏(南农)民间文艺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江苏率先对传统村落立法保护
·[余鼎君]江苏常熟民间小庙的祭祀活动及其特点·[童方云 时立群]重视餐饮非遗保护传承 服务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