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禾刀]“不会讽刺”的相声很讽刺
  作者:禾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 点击数:3347
 


   连续两天“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动8月31日在天津落幕。在这个中国相声界“群贤毕至”的演出的同时,一场关于纪念马三立的座谈会也在举行。在相声茶馆遍地开花日益火爆、传统相声看上去迎来“文化复兴”的今天,“相声的讽刺精神去哪了”又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在天津曲艺理论家、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看来,“在马老的相声里,我们不觉得他在讽刺谁。他的相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温柔敦厚,这一点和新相声截然不同,新相声完全变成了打倒、批判,与其说我们现在不敢讽刺,不如说我们不会讽刺。”(9月2日《东方早报》)

  相声式微有目共睹,类似集中会诊也绝非仅有,每次也总能找出现时相声缺乏“讽刺精神”的病根,但每每“问过诊”了,方案也拿了一大堆,结果几年下来,涛声依旧。今天的相声没有讽刺这是定论,但相声不只是讽刺就行,在愈发开放的互联网面前,单纯的讽刺语言缺乏竞争力,或者讲,相声需要讽刺,而讽刺只有特色才可构成相声文化的特色。

  回顾老一代相声演员的相声,固然那个年代缺乏电视电影的强力竞争,也没有小品对观众资源的争夺,但许多相声本身充满了幽默,仅看脚本,也幽默感十足,如马三立编创的单口相声《逗你玩》《家传秘方》《检查卫生》,还有马季创作演出的《五官争功》和《宇宙牌香烟》等。许多老一辈相声演员编创的作品贴近生活实际,虽然讽刺意味十足,但不至于简单直白,要么夸张,要么隐喻,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近年相声一直在搞所谓的创新,主要思路无非是想通过更多的肢体表演丰富相声,如冯巩那样一再以“相声小品”玩跨界就算频频拿奖,但似乎除了春晚舞台,现实空间捉襟见肘。

  就相声的衰落,有人归咎为竞争激烈,言外之意过去空间更大。此论看似有理,实则站不住脚。现在传播媒体多,特别是影视艺术的兴起这是事实,但历史上也有戏剧、街头杂耍等。历史上相声所在的小剧场一开始并非今天霓虹灯烘托的舞台,而是与观众“平等”的露天场地。相声就是为了讨几个钱,说得好有人就捧起个钱场,根本就不可能有体制豢养一说。在生存危机面前,相声最终靠“口碑”发展壮大。

  长期关注民俗的岳永逸教授在新近出版的《忧郁的民俗学》一书中,从民俗学角度剖析了相声的衰落。认为当下相声的舞台化,实际是抛弃了传统相声的“小剧场”。今天虽然也有一些“小剧场”,但这只是规模意义上的,并不等同传统露天且与观众对等的小剧场。这种差别实际意味着相声逐渐褪去了民俗色彩,被想当然地精英化。或者讲,相声面对的观众应该是大众化的,而非少数群体。

  基于上述理由,如果说今天的相声需要怎样的讽刺,窃以为至少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讽刺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对于时弊的讽刺要进行艺术加工;二是相声当思考如何回到群众中去,在民俗本原中汲取艺术营养。

  □禾刀

 

  文章来源:新浪-郑州晚报 2014年09月03日00:5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谌荣彬:也谈“移风易俗”
下一条: ·[李永杰]激活民族传统文化之魂
   相关链接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黎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实之辨·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宋赫]“乖讹-消解”理论视域下的相声包袱构造
·[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张盼盼]东阳道情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荣新]“戏中有画、画中有戏”:戏出纸扎与戏曲艺术形式的结合与转换·[莫非]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生存与传承发展探析
·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 近19万观众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杨利慧]民间文学“动态文体观”研究的一个范例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9月在济南举行 131个曲艺项目将亮相·[周敏]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通知·[祝鹏程]曲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