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召开分组学术研讨会
  作者:张帆 冉创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08 | 点击数:3772
 


  8月1日下午,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召开分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第一组主要由国际妇女组织及驻华使节代表、国内妇女事业发展研究专家学者组成,中国妇女出版社总编贾秀娟主持研讨。第二组主要由国内民俗专家及妇女研究专家组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主持研讨。省民协、我市民俗专家及相关人员随组参加研讨。与会民俗文化专家就西和乞巧的价值、保护、传承各抒己见,展开了学术氛围浓郁的讨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昉参加第一组研讨,副市长尚桢参加第二组研讨。

  . 在第一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乞巧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乞巧文化对世界女性事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毛里求斯政府内阁成员、妇女权利、儿童发展和家庭福利部部长玛丽亚·弗朗西斯卡·玛丁认为,中国陇南的乞巧文化对推进女性权利和女性的平等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国英认为乞巧文化与国际妇女事业接轨为乞巧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渠道。加拿大魁北克前议长、妇女联盟主席路易斯·哈蕾认为乞巧文化含有女性浪漫的因素,推动了女性的创造力,对发展女性自身能力功不可没。白俄罗斯国家妇女发展联盟秘书长助理丽莉认为乞巧文化体现了女性对善良和聪慧的追求,是具有世界性的议题。巴基斯坦国家妇女地位委员会特别代表乌兹玛·努拉妮认为乞巧的意义在于让女性更好地生活,陇南在推动乞巧文化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其实也是在实实在在改变女性的生活,在这方面,乞巧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应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盛赞陇南对乞巧文化的重视,她说,这是很多地方不能企及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妇女、儿童和体育部部长、妇女大会主席阿科巴格舍娃认为乞巧文化的根本就是推动妇女平等。

  中国福利社会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力从乞巧文化几千年历史谈起,说到乞巧文化对当下的现实意义,认为乞巧文化体现了女性对自由、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企业联合会会长马琳从乞巧文化与女性创业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匈牙利驻华大使齐丽、赞比亚驻华大使姆瓦佩、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巴克特古洛娃,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党委书记唐甦群等参加讨论。

  在第二组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宋兆麟,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民俗学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陶立璠等专家认为,应按照传统模式完整地保护和传承好乞巧文化,保留好我们的文化记忆,不要因为市场化的因素使传统民俗变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温州大学教授黄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斐,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小娴等专家重点就乞巧文化如何发挥内涵与现代社会的链接上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的几位专家们从充分肯定乞巧节存在的意义,探讨了乞巧文化的神圣性和可贵性。原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民俗》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杨亮才,西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等专家也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对西和乞巧民俗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陇南网 2014年08月03日 20: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第二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华东师大成功召开
下一条: ·海南文化遗产亟需建数据库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