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出版
  作者:普忠良 罗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25 | 点击数:5679
 


 

  由吉尔体日、曲木铁西、吉尔拉格、巴莫阿依四位彝族学者历时近10年的田野考察、分析研究形成的《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近日已由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分绪论等六章,共140多万字。

  祖灵信仰是彝族传统宗教的核心内容。在众多的祭祖仪式活动中,送灵仪式因其规模大、类型多、内容丰富、程序复杂而最为充分地体现了彝族祖灵信仰的观念、情感和行为。本书通过对凉山腹地美姑一带流传的送灵仪式进行长期实地调查,具体翔实地描述分析了“咒鬼”、“招魂制灵”、“搭祭棚”、“宴灵”、“卸凶孽”、“卸凶魔祛秽”、“制刹凶性”、“猪甲卜筮”、“祈福”、“指路”、“送灵阻路”等仪式过程,涵盖了念诵经文、咒鬼除祟、治病除疾、献祭牺牲、指路送灵、招魂祈福、繁殖求育、占算禁忌等巫祭活动,逐句逐段记录释译了各仪式场所用的口诵经文,完整绘制了全套数十个仪式的仪式场示意图,全程拍摄了重要的仪式程序和仪式场景照片,是迄今第一部全面详尽调查记录彝族送灵仪式的巨著,对深入研究彝族社会文化和中国少数民族原生宗教具有重要的价值。

  《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吸收宗教现象学、宗教社会学和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以及西方有关仪式研究的成果,以切身的仪式考察和大量的口诵经和彝文书面经文的解读释义,全面展示彝族祭祖送灵仪式的整体面貌,通过仪式图与仪式相互参照进行阐释,对彝族送灵归祖祭礼的仪式结构、仪式程式、仪式象征、仪式功能、仪式艺术、仪式经籍进行比较系统地考察、记录与研究。彝族祖灵信仰是在彝族社会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宗教现象,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凉山彝区长期延续着以血缘纽带为核心的家支家族制度,祖先崇拜成为彝族传统宗教的主导形式,是彝族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至今各种祭祖仪式还十分活跃与频繁,卷帙浩繁的祭祖口头和书面经籍还完整地保留和传承。彝族的祖先信仰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引起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文化、语言的隔膜,特别是彝文古文字的障碍,关于彝族祖先崇拜的研究仅见有关祭祖仪式的一些零星记录以及祭祖经文的片断翻译。直到今天,研究成果仍然不多。因此,《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科价值上看,有利于展现彝族祖先崇拜的丰富内容,有利于揭示祖先崇拜的基本特征,丰富我们对祖先崇拜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宗教学和中国少数民族原生宗教的研究。从文化意义上看,送灵归祖的各种祭礼及其经籍广泛地涉及彝族的伦理、美学、文学、艺术、天文、礼制等丰富的传统知识,有关考察研究,有助于理解与认识彝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改良与发展。从宗教艺术价值上看,祭礼集中展示了彝族的传统艺术,如剪纸、草编、泥塑、木雕、绘画、插枝等等。有关考察研究,将涉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形式,有助于研究和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精美的宗教艺术。

  该课题的出版将丰富有关原生宗教的研究和宗教社会学的资料及学说,尤其在仪式研究方面,从彝族宗教个案考察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仪式理论,探索中国少数民族原生宗教研究新路。本研究注重现实性与实践性,该成果可为地方政府和各级民族、宗教部门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民族宗教文化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

 


《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封面
 
 

《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封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2014-01-13 17:2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山大发布《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3》
下一条: ·中文版《博伽梵往世书》《博伽梵歌(原意)》问世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