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李敏]我看《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
  作者:李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6 | 点击数:4999
 

陈器文 著:《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版。

 

  《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这本书,是中华文明中有玄武神话以来数千年,第一部专体研究的大著,由陈器文教授撰写。

  中国神话文学如此宽泛精深,可最为研究对象的神话意象不计其数,为何陈器文先生要在玄武神话这一块苦下功夫呢?这便要涉及到玄武神在神话史上的特殊地位了。我们都知道汉代神话中就涉及的四灵概念,它主要包括:青龙、白虎、赤风和玄武,而在分别了解他们的存在发展背景后,你会发现四灵中除了玄武,其他三个的发展都终止于泛泛的灵性力量,始终都只作为一种神圣的单纯象征,而相对来说,玄武的发展却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只有他是四灵之中唯一一个由邪转瑞,由原始崇拜的动物形象转化为宗教信仰的神话意象。这也就成全了玄武可以从泛泛之中脱颖而出。

  由此看来,潜藏在玄武神身后的秘密一定会让大众耳目一新。因此在《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中,作者对玄武这一神奇形象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具体、而又意义十足的分析。首先是玄武从原始崇拜的动物形象到宗教道教大神的嬗变,以及人们对玄武形象和形象意义的一个揣度;其次是玄武与中国历史发展结合的渊源,以及由于人们对玄武形象的崇拜而兴起的与其有关的民间祭祀文化由来;除此之外,还较为详细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鲜有趣的主题:玄武神化与民间传说、民俗信仰互染,这个主题在此书中表现在玄武真神与周桃斗法的离合上。

  而说到这个新鲜的主题,就无法不琢磨一下它的深刻意义。一方面,神话形象与民俗信仰、民间传说的互染能够更加深刻、有趣的映照与其相对的神话题材,创造出更多不可思议又引人入胜的主题,让与之相关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韵味。而另一方面,它也赋予了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读者对神话传说的空间结合感,更使玄武的形象在神话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新鲜的主题可以为神话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为神话的研究增添许多色彩。而在正视神话这块伟大的文学经典上,必须承认,它还有更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深思。正如当今这个社会,许多人的内心都充斥着一种猎奇思想,喜欢在平凡中追求新颖、在普遍中追求特别。因此,我们要传承、发扬神话这一伟大经典,就要求我们着力寻求这部经典更具有代表意义的经典,启迪更多的读者、学者,让更多的人认识神话、了解神话。而神话之所以伟大,正是由于它涵盖无数个像玄武这样引人注目的形象,这些形象都还有待我们去更深一步的挖掘。就像《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这本书一样,它就是对神话内涵挖掘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不是一尘不变的求同,而是在同一个的神话主题下挖掘潜藏在其中奥秘。

   (李敏,宜宾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胡素莲]关于《凯尔特的神话传说》中译本
下一条: ·[王丽霞]“神话学文库” 解读古老文化密码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