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腊八节只剩下“喝粥”?——传统节日的表象热闹与文化式微
  作者:记者 段菁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08 | 点击数:3664
 


  新华网杭州1月8日电(记者 段菁菁)当腊八节成了“粥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这个时代,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某种饮食文化的代名词?

  尽管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改变对保护民族传统节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文化传承的断层,导致增设假日的初衷并未真正被实现。传统节日如何与现代人理念共融合,从而得以传承?

  “舌尖上”的节日

  “问起朋友,80后的都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更别提90后了。”聊到这个话题,网友“YCY”在微信朋友圈里不禁感慨,由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内涵缺乏了解,很多年轻人对节日的最直观认识就是可以放假。而对腊八这种出现在工作日中的节日,就更没有过节的意识。似乎按照字面的理解,腊八最终就只剩下做一件事——喝腊八粥。

  其实,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它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相传最早始于宋代,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各地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浙江民俗学家陈华文说,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不仅是腊八,大多数人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仅停留在“舌尖上”。一份针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关于端午节,只知道吃粽子的占被调查者的67.41%;关于中秋节,只知道吃月饼的占了被调查者的78.89%。

  而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腊八粥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今天,腊八粥香似乎也只能在传统的寺庙窥见真颜,很多普通人家都不会特地去做腊八粥。”有学者担心,长此以往,腊八不仅难以承载“倡导节俭”的意义,甚至其传统食文化的内涵也会被慢慢消解。

  没有“狂欢”的节日

  当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日益被关注的同时,这些传统节日在本土似乎却不那么热闹。旅居德国的张源告诉记者,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似乎对传统节日也越来越淡漠。“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为什么不能像西方的圣诞、新年一样,也来点狂欢呢?”

  “除春节之外,似乎其他传统节日都不容易炒作起节日的气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认为,春节的社火、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大体上都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关联,其内容、仪式也是在农业社会时期形成的。“现代都市人,自然没有太大的兴趣。”

  此外,这些活动在传统时代,往往都是地方政府、民间社团、会社等组织操办,但现代社会中,这些团体组织已经没有了,政府操办这一类的事情也不多,因此公共活动也就越来越少。“民间力量在节日中日渐式微,是传统节日冷清的原因之一。”杨阳说。

  缺失“仪式感”的“时间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萧放曾指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曾经面临全面颠覆的厄运,传统的年节礼俗被大量遗弃,本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年节,因为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

  “仪式感缺失,确实是民俗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恬认为,日本和韩国的传统节日仪式感就很强,而且具有号召力,这与全社会的共识和认知是分不开的。

  今年3月,人民网曾经针对“中国人节日观”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意调查。其中62.6%的受访者认为应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38%以上的受访者应该精心组织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以及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

  如果传统节日没有与现代契合的意涵,迟早会退出人们的记忆。专家呼吁,要保护,必须拂去“蒙尘”的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以腊八为例,事实上,关于腊八节的所有民间传说,都指向了‘倡导节俭’的理念。”陈华文认为,倡导节俭与现代人的理性节约、低碳环保的观念不谋而合,应该把这个理念更好地融合进去。“将腊八设为节俭日,或可使腊八的传统文化重新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4年01月08日 17:42:1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非遗保护应向农村传承人倾斜
下一条: ·张士闪:乡土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葆育传承力是惊人的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