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欢乐春节”与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高级研修班在广东举行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03 | 点击数:3379
 

  本网讯 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的“‘欢乐春节’与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高级研修班”在广东潮州和佛山举行。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欢乐春节”项目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北京和广东两地从事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球各地近20个国家的、协助我在海外开展“欢乐春节”活动的30余位友好人士,先后在潮州和佛山两地开展研讨活动并进行实地考察。

  文化部联合多部委以及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海外组织开展的“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最为成功的文化外宣和公共文化外交活动之一。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以中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为内核和基础,通过在海外举办花车巡游、广场庙会、艺术表演、主题展览、民间工艺展示、中国影视展播演出等活动,为全世界范围内认同和崇尚“欢乐”“和谐”与“共享”理念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奉上了传统节日盛宴,为喜欢和热爱传统文化以及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文化选择,是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具体而生动的呈现。与此同时,该活动为增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以及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开辟了新渠道。

  此次“欢乐春节”高级研修班的举办,主要是基于对“春节”这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如何使这项古老的文化遗产通过“欢乐春节”活动的开展焕发出更大的活力,服务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和重视,而举办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国际研讨与交流活动。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长和实践工作,对春节以及传统节日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与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的春节文化如何通过“欢乐春节”活动得到弘扬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互动式的探讨与交流,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提出实质性建议。

  此外,主办方在广东省文化厅、潮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与会人员对潮州和佛山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集中性的实地考察,希望这种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亲身体验能够促进与会人员,特别是外方与会人员对中国的传统技艺、仪式和社会实践以及特定习俗等的深入了解,以便他们今后在海外继续协助我举办“欢乐春节”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恰切地传播春节文化的内涵与理念。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亚太中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机构,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庞大的全球网络资源,同时也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雄厚实力为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亚太中心能够以服务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胸怀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来开展工作。该中心成立两年以来,通过积极主动开展一系列的国际培训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搭建区域性以及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第五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
下一条: ·第11届“山花奖”在长揭晓
   相关链接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