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理论民俗学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什么是民俗学理论民俗学

[陶思炎]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作者:陶思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09 | 点击数:4457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都市化速率的加快,民俗中心发生转移,都市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分支学科,其建设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廓清,其研究体系亟待建构。同时,都市民俗资源同乡村民俗资源一样,作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亟待着手保护。在都市民俗资源类型认定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方略,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都市民俗学; 体系; 民俗资源; 保护


  (本文已刊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详细阅读请下载caj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上一条: ·[陶思炎]都市民俗探论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王涛]《地名文化遗产鉴定》修订刍议·[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王晓涛]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
·[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何海南 蒋园媛]四川荥经砂器手工技艺体系研究
·[邓启耀]身体表达的规训、转译和文化体系·[康正悦]闽南地区保生大帝信仰研究
·[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刘亚虎]中国“姓”“种”“精”“魂”话语体系与族源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