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林三桥和桥上楹联实是江南文化的体现之一 
  化成桥:联双水之晴虹,中流自在;起三桥之彩凤,夹道行空。盘石沐恩波,水接双桥成鼎峙;舆梁仍古制,化垂千载拟棠阴。 
  万魁桥:桥卧为虹,五色云霞开晓霁;波平如镜,万年甲第耀奎文。 
  万元桥:源远流长,永固虹梁成利济;地灵人杰,高鸾凤尾焕文明。甲地(第)云联,双水千秋资重镇;台星鼎峙,三桥一气接长天。苕水西来,山排万笏;奎光东映,星耿元精。积厚流光,万家余庆;钟灵毓秀,元气常充。 
  三桥的“楹联”,见证了双林的繁荣,桥的功效确是“千秋资重镇”了。这些楹联写出了桥与城镇发展的内在关联,有了桥的“成利济”,使镇上“万家余庆”“元气常充”“甲第耀奎文”。交通、经济、文化互为因果,推进了双林镇的经济繁荣,文化璀灿。 
  以上笔者仅择取双林三桥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桥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湖州地区乃至整个江南莫不如此。桥是水乡的重要交通载体,在历史的追溯中务必注意桥的兴建。下面笔者将概述湖州地区其他古桥楹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从桥楹联来看,其内容有以下几种类型: 
  歌颂国泰民安,利民便民 
  潘公桥(湖州老北门外):胜举重兴,两岸行人欣利涉;宏观大起,同时宝塔告成功。 
  永济塘桥(织里镇杨溇村):杨溇运脉,南北通流;湖滨锁钥,往来要道。红龙千秋,永资保障;紫苍三元,济涉行人。 
  白龙塘桥(八里店镇、织里镇交界):举徙通焉,乡真常乐;水流莫矣,民此永安。 
  千秋桥(武康镇):千秋永固;万民如康。 
  咏叹物产丰富 
  北迴桥(南浔镇北):溇绕拜三庄,桑麻蔽野;水经嵇五漾,江浙分界。 
  油车环桥(练市镇新会村):波浪碧于油,低浮桥影;桔槔狂欲吼,借听车声。 
  妙严塘桥(练市镇、双林镇交界):田野桑麻围泽国;万家云树接商溪。 
  永寿桥(新市镇、高桥镇交界):桑柘成林,新市遥通六七里;蜿蜒若带,横塘利济万千人。 
  描述商业繁荣,漕运畅通 
  悦皆桥(和孚镇长超):南北舟航通贩客;东西庐舍影资流。 
  妙严塘桥:运漕千里云帆集;归权双溪水劲开。 
  安济桥(干山镇):东西乃四海通衢,舟楫往来,水接龟溪流白苎;南北为三山要道,货财殖聚,梁飞澉市跨金堤。 
  金锁桥(双林镇):金锁乍开通仕路;玉梁重建发财源。 
  (文按:云帆凑集,舟航通贩,运漕千艘,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桥就成了“发财源”的媒介。有了经济开发,人文辈出,敞开了“通仕路”,桥的功能不容忽视。) 
  桥对厚生济人的功效 
  利济桥(和孚镇):利用厚生,永锡而富;济人泽物,长发其强。 
  章家环桥(在练市镇蔡家桥村):南北通衢,鳌柱高擎成孔道;东西巨镇,虹梁环拱镇长流。 
  义尚桥(织里镇义皋村):大泽南来,万里康庄同利涉;春波北至,千秋浩淼永安澜。 
  茅山高桥(干山镇):东西是城镇通衢,兵燹几经,遂使徒行资一苇;南北贯杭湖要道,规模重焕,于今利济足千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3-1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