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2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2年会专区

[石维刚 谭祖武]传统节日的当代新变与重建研究
  作者:石维刚 谭祖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21 | 点击数:4752
 

 

中国民俗学会2012年年会
 
传统节日的当代新变与重建研究
石维刚 谭祖武
(花垣县民族事务局)
 
摘 要:产生于远古农耕社会的传统节日,总带有蛮荒时代的历史局限。随着社会形态的工业化转型,生存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民风民俗的现代改造。当人们由农耕社会的静态生活方式转向于工业社会的动态生活方式之后,生存环境的改变迫使人们改变其社会角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当代新变正显示着民族文化的现代改造。在文化接受过程中,文化接受主体总是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那些文化。人对节日的现代选择是以节日人性化程度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高度发达促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以人性化和科学精神为基础的多元化节日文化理念正在形成。文化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具有世界性质素的文化必将是节日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发挥政府的权力优势和导向作用,兼容并包吸收中外各民族传统节日的优秀元素,加强传统节日象征符号的创意开发,给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促进社会的文化文明;坚持文化的多元并存和健康发展,前瞻性地主动进行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改造,才能让传统节日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重建;动态生活; 文化文明; 世界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史耀增]合阳县和阳村刘公信仰调查
下一条: ·[施爱东]盗肾传说、割肾谣言与守阈叙事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孟琳峰]破碎与重建:新媒体时代的神话知识趋同化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春燕]地方传说在当下的景观重建生产与文化记忆愿景·[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