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汉声》41年:记录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台湾学者黄永松在穗忆《汉声》创刊四十载甜与苦
  作者:廖丽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06 | 点击数:4772
 


  中新社广州5月5日电 (廖丽丽)“41年来,《汉声》只做一件事:记录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台湾著名文化学者黄永松5日在广州方所书店讲述了其主持出版的《汉声》杂志创刊以来的甜与苦。

  《汉声》杂志是台湾报道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系列主题书,自1971年创办至今,一直采用田野实际调查兼图片、摄影并陈的手法,从台湾到大陆,黄永松带领团队几乎走过每个有着活态民间文化的地方,记录下中国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1970年,《汉声》创办人吴美云刚从美国留学回到台湾,准备办一份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报纸。到处寻找美术编辑的吴美云辗转联系上黄永松,黄永松建议改办杂志,将内容定位在传统文化,两人一拍即合。1971年,一份被叫做《Echo(回声)》(英文版)的杂志诞生了,介绍了台湾的妈祖祭祀与京剧渊源。

  黄永松回忆说,《汉声》创刊之初一度举步维艰,资金紧缺,甚至曾经因为付不起印刷费,而被印刷厂威胁要把稿子锁起来,“虽然我们都勒紧裤腰带生活,也没有薪水,但是我们乐在其中,民间传统文化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1978年,《Echo》中文版创刊,名为《汉声》,取“大汉天声”之意。“祖国大陆有丰富的民间技艺,两岸通道开启后,我马上去了广东、福建这些地方做民俗调查,以后每年都来几趟大陆。”黄永松在四十多年里走南闯北,为福建土楼、北方剪纸艺术、18世纪的风筝谱等各地重要文化遗产,留下完整记录。

  在台湾桃园抢救被推土机砍掉左肩的古迹园区;在浙江山区寻找失传已久的唐代夹缬蓝印花布;盘坐炕上,看窑洞里的大娘剪纸……黄永松说,自己已经70岁了,在《汉声》的陪伴下,他的“文化大梦”一梦就是四十余年,他还将继续做下去。(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5月05日 22: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闫文陆]中美联合出版大型工程书库《中国·新疆丛书》
下一条: ·教科文组织世界图书日聚焦翻译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
·[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