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从士子生徒到青年学生:校歌改造与抗战时期青年宣传动员研究
王平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 要:校歌改造与利用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进步力量进行青年宣传动员的关键策略,也是战时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地的校歌改造围绕“青年动员”这一核心议题,呈现出三重特征:传统教育符号的革命性转化、青年身份的战时重塑以及日常动员的效能保障。其一,传统校歌被注入强烈的救亡图存主题,自由编创行为在权利强制介入后,实现了校歌内容的话语置换,革命话语占据主导;其二,改造后的校歌通过特定的意象、叙事与情感动员,深刻介入青年群体对“救国先锋”及“集体战士”身份的审视、体认与重构过程;其三,为确保持续有效的动员效果,对日常动员空间的选择与建构以及动员时间的嵌入与拓展,成为保障青年宣传动员的重要实践。抗战时期的校歌改造,本质上是政治力量借助校园文化符号进行社会动员的文艺实践,体现了抗战时期青年宣传动员中政治话语、文艺实践与动员机制的融合互嵌。
关键词:校歌;青年动员;革命化;身份重塑;日常保障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