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胡洋]现代民俗学表理论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以理查德·鲍曼为中心
  作者:胡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6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现代民俗学表理论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以理查德·鲍曼为中心
胡洋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  要:民俗学表演理论吸收整合了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诗学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言语实践,以及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等多学科创新思想,成为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影响深远的理论与实践范式。该理论重新发现口头艺术从“文本中心”到“表演中心”的“二次”转向,并借此开启了“表演事件”的解释向度,并对“写文化”的表达与阐释发起挑战。然而,表演理论的过度活态化也饱受质疑,一定程度上,对文化表演和动态性的反思,也推动现代民俗学走向更具包容性与批判性的未来。
关键词:表演理论;理查德·鲍曼;口头艺术;实践民俗学;“写文化”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胡燕]论主体间性视域下文化聚落的吉祥文化生成机制
下一条: ·[化仪]地景再造:临清塔遗产化过程中的民众实践
   相关链接
·[蔡季呈]表演理论视域下张家港市凤凰镇河阳山歌的现代重构·[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
·[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
·[王杰文]普罗普与巴赫金·[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
·[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西蒙·布朗纳]民俗和民间生活研究中的实践理论
·[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周福岩]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理查德·鲍曼]表演中的文本与语境——文本化与语境化
·[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
·[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任甜甜]试论皖北界沟村丧礼习俗的文化内涵
·“我曾两次被枪所指”:理查德·鲍曼荣获美国人类学协会终身成就奖·[谢睿]表演理论视角下广西歌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朱刚:《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书写口头艺术的诗性之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