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鲍曼: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念

鲍曼: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念

理查德·鲍曼: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念

著名学者理查德·鲍曼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专场学术报告

作者:安德明



  2005年2月18日上午,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应我院文学所、民族文学所邀请,前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的美国著名民俗学家、语言人类学家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教授,在文学所会议室做了题为《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念》(Conceptions of Tradition in the Definition and Study of Folklore)的学术报告。来自文学所、民族文学所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民间文学、民俗学和民族学专业的学者、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民俗学的发展与实践中,很少有比“传统”更为重要的概念。鲍曼教授的报告,围绕这一关键词,对西方社会思想界和民俗学等学科中相关的知识史、研究史以及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演变史,做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和介绍。

  西方社会理论界对传统的关注,源于17、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与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启蒙主义哲学家强调经验、理性的知识追求是进步的重要条件,它要求抛弃传统的权威,因为后者会迫使个人放弃独立思想能力并使人不能为知识有新的贡献。德国政治哲学家、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约翰?赫德,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批判。他指出,传统是民族认同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内聚性和连续性的结构模式,也是该民族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根本依据。19世纪后半叶,以上两种思想又与进化论融合在一起,为传统赋予了界定对比的社会类型建构的作用。作为类型学上的一个范畴,“传统社会”被认为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在心智与行为上是保守的;受制于对传统方式的绝对忠诚和对传统权威性的绝对服从;变化缓慢。与此相反,“现代社会”则具有以下特征:动态的;因理智的演练与基于理性的变革而发展;容纳变化。这种类型学上的对比,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影响,成了现代性意识形态建构的一个部分。它不仅在民俗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的其他许多领域,也都充当着基础的框架。

  当代民俗学对传统从概念和理论上的关注也十分普遍,特别是当这一概念被用来表示文化的连续性因素之时。在民俗学的几个涉及“传统”的研究领域当中,都体现了对建构起来的所谓“传统社会”概念的批判性矫正。这些领域如下:一是社会的传统组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正了以往那些把传统看作均质的、无差别的一类的观点,特别强调了文化专家——即仪式专家、长者、吟诵者或其他秘密知识的传承人等——的在场,这不仅使调查和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了文化专家角色的界定及其组织、培养、从业经历等方面,而且使学界把注意力投向了仪式、节日等文化表演或展示事件。二是传统与创造性之间的对立。这一领域的经典著作倾向于把传统看作是对民间艺术家或表演者的束缚或限制。但随着民俗学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艺术家或表演者个人,产生了对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平衡关系和对创造性本质的重新认识——创造性不再被局限在新奇之物上,而是被理解为也应该包括以新的方式对传统形式的应用。由此兴起的表演民族志,一方面鼓励对惯习的、“传统的”基础上的表演与话语阐释之间的张力关系进行细致分析,另一方面也强调对特定表演中即时的、“创造的”特性进行探究。三是传统的政治力量。民俗学中过去关于传统权威性的研究倾向于把它看作一种维护社会体系的整合力量,而民族志朝着情境性实践的转向、特别是朝着弥散的互动与表演的转向,再一次对这种观点提供了批评性的矫正。传统不再被视为一种文化形态过去所固有的特性,而是被理解成了一种处于现在、关于现在并与意味深长的过去相联结的弥散的、象征的和阐释的建构。

  把现在的话语和实践同过去联结起来的行为,可以概括为“传统化”的实践。它可以从个人表演和集体表现两个层面来理解。就个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采用多种方式来把自己的表演传统化,例如把自己所说或所做的说成是对过去已经存在过的言行的重复等,并由此宣称自己与前例相一致的权威性,证明其对社会规范的责任,或表明其言语或实践的本真性。在集体层面,把诸多文化现象以传统、遗产、祖产或类似名目相称的传统化实践,则是服务于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资源。世界上许多有着很长的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史的地区,都在不断努力摆脱过去的殖民地残余并宣称自身“文化传统”的完整性与本真性,在这样的地区,传统的象征建构是文化政治的一种显著体现。而在这种语境下,传统化又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宣扬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为主张和维护集体认同确立象征的中心;表明以集体声音而发表意见的合法性;建构针对国际观众的旅游与文化表演的基础;确立并维护知识产权的制度。

  鲍曼教授最后指出,传统化所包含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正在迅速成为当代民俗学领域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应对由此所引发的各种挑战,将是决定我们学科前途的一个主要任务。

  理查德·鲍曼现为印第安纳大学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传媒与文化学系、人类学系教授。曾担任美国民俗学会、语言人类学会、人类学会、语义学会等多种学术组织的主席或资深会员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故事、表演和事件》(Story, Performance, and Event)、《现代性之声》(Voices of Modernity)、《他者言语的世界》(A World of Others’ Words)等。鲍曼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流民俗学家、语言人类学家、“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当代民俗学、语言人类学领域深富影响和活力的理论与方法,并广泛影响到了文学批评、宗教研究、音乐、戏剧、话语研究、区域研究、讲演与大众传媒等许多领域。

  在我院讲演之后,鲍曼教授还应邀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做了关于“表演理论”、“互文性”和“语境”的三场学术演讲。所有这些演讲,都以概要介绍当代西方民俗学及相关学科中“关键词”的思想渊源、理论与方法论的意义等为主,其中又贯穿着讲演者对学科整体发展脉络的理解和思考,为听众提供了扼要而清晰地了解当代学术动向的良好机会。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6_sws/xscz/baumanjz.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