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教科文:“世界记忆工程”与《世界记忆名录》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教科文:“世界记忆工程”与《世界记忆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记忆工程官方网址


世界记忆工程新标识

(2009)

New logo for the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截止目前入选教科文组织为“世界记忆工程”设置的《世界记忆名录》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共10项: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1997年)

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满文档案文献 (1999年)

纳西族东巴古籍 (2003年)

清代金榜 (2005年)

清代样式雷图档 (2007年)

本草纲目 (2011年)

黄帝内经 (2011年)

《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2013年)
《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2013年)

《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

【2017年6月更新】


“世界记忆”名录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世界记忆工程简介


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www.saac.gov.cn 2007年12月30日

--------------------------------------------------------------------------------




  一、前言

  世界的记忆可以说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记忆,它对保护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对塑造本民族的未来有重要的作用。档案文献遗产应该说是世界记忆的主要部分,但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部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世界文献遗产已经遭到破坏或消失。保护这一部分独一无二的文献遗产所需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实施一项长期的保护计划,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利用最新的技术。这项工作也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出面承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肩负着发展文化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它意识到应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世界文献记忆不再受到破坏,因此,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它的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 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从概念上讲,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遗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的,比世界记忆工程早20年。它关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则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二、世界记忆工程的目标

  世界记忆工程有四个目标,它们不仅同等重要,而且互为补充:

  1.保护:采用最适当的手段保护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并鼓励对具有国家和地区意义的文献遗产的保护;

  2.利用:使文献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不受歧视的平等;

  利用;(这里强调的是利用的民主化,即只要是根据本国档案法可以开放的档案文献,就应该对任何人的利用要求一视同仁,包括外国公民。同时,世界记忆工程强调保护和利用的同等重要性。它们就好比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保护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而利用则是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获取资助的最有效的手段);

  3.产品的销售:开发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各种产品并广泛推销;(赢利所得的资金也用于文献遗产的保护);

  4.认识:提高世界各国对其文献遗产、特别是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的认识。

  三、世界记忆工程的管理结构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以下三级管理结构:

  1.国际咨询委员会;

  2.世界记忆工程地区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

  3.秘书处。

  国际咨询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常设机构,它有10-15名委员和一定数量的观察员。委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任命,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中国的委员是香港历史档案处的处长朱福强。

  国际咨询委员会负责监督整个计划,指导计划的规划与实施,并就该计划的任何方面的问题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它的主要任务是:

  ● 评价并选择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

  ● 向建议的项目划拨资金;

  ● 批准选为世界记忆工程的非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项目;

  ● 筹集资金;

  ● 从《世界记忆名录》中除名;

  修订《保护文献遗产的总方针》

  世界记忆工程通过鼓励建立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来开展活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2个国家建立了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是1995年成立的,参加单位有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全国委员会(全委会)、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和国家信息情报研究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担任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全国委员会的主席。

  四、《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

  目前,已分别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入选两项:传统音乐录音档案(音乐研究院)和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相对于咱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数量庞大的档案文献资料,这个数字是不相称的。

  除《世界记忆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五、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

  对文献遗产来说,将其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会大大提高其地位。名录的申报工作是提高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其遗产的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重要工具,并且有助于从政府和捐助者那里获得资助。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一个世界记忆基金。各国的全国委员会、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国际咨询委员会等都可以提名接受世界记忆基金资助的文献遗产。资助只能用于保护和使用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但也有极少量的资金可用于为建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制定管理计划。

  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可以使用世界记忆工程的标志。这个标志可用于各种宣传品,包括招贴画和旅游介绍等。它将大大提高该文献遗产的知名度,以及收藏这份档案的档案馆的知名度。

  六、如何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我们将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选择出符合世界意义选择标准的档案向国际咨询委员会提出申报申请。

  七、世界记忆工程的3个数据库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3个数据库,它们是:

  1.失去的记忆:20世纪100多个国家的档案馆和图书馆由于灾害而损失的无法替代的档案文献。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或严重受损的成千上万个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一些国家发生的大规模销毁档案的事件。

  2.濒危的记忆

  3.目前的活动:该数据库列出了当前世界各地图书馆正在进行的重大的图书保护活动。

  通过世界记忆工程的网址,我们可以看到该项目的大量信息,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记忆工程目前开展的各项活动,还可以链接各国与世界记忆工程有关的网址。

  八、试点项目

  目前,世界记忆工程开展了许多试点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文献遗产的保管和利用问题,可以以伙伴方式开展地区间的合作,来利用某些特殊项目的基金。

  ● 非洲明信片:一张包含大约3000张1890-1930年间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明信片的光盘。这些非常珍贵的明信片总共有大约5万张,它们反映了西非国家的殖民历史。事实上,这些明信片都分散保存在许多国家,主要是欧洲各国。只有通过制作光盘才能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整理并提供利用。

  ● 萨那手稿:这些手稿是在也门萨那的大清真寺被发现的。1972年,一场大雨造成了萨那清真寺的部分坍塌。在修复房顶时,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已被隐藏了几个世纪的手稿。这些手稿都是羊皮纸和一般纸的碎片,主要是“古兰经”节选。这些手稿对研究当地早期的语言、宗教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培训当地的修复人员和缩微照相人员,帮助他们妥善地保存这些古老的手稿。该项目出版了展示“古兰经”碎片的光盘,并附有阿拉伯文、英文和法文的说明。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也门政府以外,埃及、德国和美国的部分组织也参加了这个项目。

  ● 埃及明信片:这个光盘是埃及文物部门、巴黎卢浮宫和埃及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合作出版的。这些明信片反映了20世纪埃及的建筑和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 奴隶贸易档案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目的是研究奴隶贸易问题给当事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的影响。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将制定一个战略计划,以便更好地保存关于奴隶贸易的档案资料,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和其他指定的网站向研究人员提供利用。

  ● 棕榈叶手稿:这是一个由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共同参加的项目,目的是妥善保管和数字化大约10万张棕榈叶手稿。在过去几个世纪,棕榈叶一直是这些国家传统的书写工具。

  九、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分部和中国国家档案局在我国厦门市联合召开了亚太地区第一次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以外,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韩国的代表共13人。代表们认为,虽然这项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但亚太地区对世界记忆工程了解很少,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国家还没有建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考虑到这个现状,会议建议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以加强宣传工作,促进世界记忆工程在本地区的开展。

  1998年11月,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馆长为委员会主席,又选举了三位副主席,分别代表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是代表东亚的副主席。委员会的秘书长是香港历史档案处处长朱福强,秘书处设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

  亚太地区委员会考虑到本地区有大量文件处于破损状态,库房不足和保护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采取地区间合作,共同解决破损档案的抢救问题,主要包括:

  ● 棕榈叶手稿(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老挝、不丹、泰国)

  ● 印刷史(中国、日本、韩国);

  ● 分散在本地区需要抢救的重要胶片;

  ● 本地区的口述史文件,包括民间药方等;

  ● 自由运动文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英国);

  ● 亚太地区电影史。



------------------------------------------------------------------




《世界记忆名录》

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www.saac.gov.cn 2007年12月31日

--------------------------------------------------------------------------------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

  目前,已分别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

  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入选两项: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相对于咱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数量庞大的档案文献资料,这个数字是不相称的。

  除《世界记忆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TOP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第一部世界记忆国家名录

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www.saac.gov.cn 2007年12月31日

--------------------------------------------------------------------------------




  在2004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执行局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顾问苏珊娜·奥内加(左)与中国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王红敏处长向人们展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一册。

  在2004年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执行局会议上,中国和澳大利亚被确认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名录的国家。

  中国的国家名录建立于2000年,目前已经登录了44项文献遗产。这些文献遗产都是经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确认的。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这些文化遗产,中国国家档案局出资出版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一册。该书为彩色装帧,内容包括被收录的所有44项文献遗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二册目前正在准备之中。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每两年邀请并审核一次提名,该做法与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名录是一致的。

  澳大利亚的国家名录建立于2002年,目前列入名录的提名共有15项。读者可以通过网站www.amw.org.au浏览这15项澳大利亚的文献遗产。澳大利亚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每年邀请和审核一次提名。

  两个国家名录所采用的选择标准和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大致相同,但做了部分修改以适合本国的具体情况。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鼓励本地区其他国家也建立自己的国家名录。

  亚太地区委员会还决定于2005年建立世界记忆工程地区级名录。

  (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SIST 通讯总第32期)

TOP

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世界记忆工程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它的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世界珍贵历史文献的任务,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从概念上讲,世界记忆工程所建立的名录,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延续。它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凡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必须是具有世界意义,对人类有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文献档案。世界记忆工程除建立世界级的名录外,同时也鼓励各国自建本国的国家级名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被认为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国际咨询委员会,负责对整个工程的计划与实施进行指导。世界记忆工程建立有专项基金,以资助载入名录的文献档案的保护工作。凡是被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档案,均可以使用世界记忆工程的徽志(见题图)进行宣传,以提高该项文献档案及其收藏单位在全球的知名度。

  各国申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均须首先经国际咨询委员会鉴定。每两年评审一次。首批自1997年开始,至今已先后公布了六批,计158项(见附表)。共涉及68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国际红十字委员会)。



举行历届会议的地址与

批准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数量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乌兹别克 塔什干
奥地利 维也纳
韩国清州
波兰 格但斯克
中国 丽江
南非比勒陀利亚
158

36

9

21

25

29

38


  其中,占有5项以上的国家为9个,即
  奥地利和德国 各10项;
  俄罗斯 8项;
  波兰和墨西哥 各7项;
  丹麦、法国和韩国 各6项;
  中国 5项。

  专家指出:“从已经入选名录的项目来看,除了文献所必须具有的重要影响力,在时间、地理上的信息含量,以及与重要历史人物的相关性之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注重文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当然文献档案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也是决定其是否具有世界意义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世界记忆工程已开始成为我国集邮爱好者关注的专题之一。

  在《世界记忆名录》中,我国的五项是: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1997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24件满文档案文献。(1999年)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

  《东巴经》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和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2003年)

  □中国清朝金榜
  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金榜用黄纸墨书考中进士人的名次、姓名、籍贯,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京城东长安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京城西长安门,三天后收回宫中。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2005年)

  □中国清朝“样式雷”建筑档案
  “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保管于北京故宫。(2007年)

TOP

世界记忆工程


来源:互动百科


(本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世界记忆工程是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它的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 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目录
  1 概述
  2 目标
  3 管理结构
  4 主要名录
  5 意义
  6 如何申报
  7 三个数据库
  8 试点项目
  9 亚太地区
  10 中国项目
  11 参考资料


  世界记忆工程-概述

  世界的记忆可以说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记忆,它对保护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对塑造本民族的未来有重要的作用。档案文献遗产应该说是世界记忆的主要部分,但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部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世界文献遗产已经遭到破坏或消失。保护这一部分独一无二的文献遗产所需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实施一项长期的保护计划,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利用最新的技术。这项工作也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出面承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肩负着发展文化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它意识到应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世界文献记忆不再受到破坏,因此,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它的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 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从概念上讲,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遗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的,比世界记忆工程早20年。它关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则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世界记忆工程通过鼓励建立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来开展活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2个国家建立了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是1995年成立的,参加单位有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全国委员会(全委会)、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和国家信息情报研究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担任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全国委员会的主席。

  世界记忆工程-目标

  世界记忆工程有四个目标,它们不仅同等重要,而且互为补充:
  1.保护:采用最适当的手段保护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并鼓励对具有国家和地区意义的文献遗产的保护;
  2.利用:使文献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不受歧视的平等;利用(这里强调的是利用的民主化,即只要是根据本国档案法可以开放的档案文献,就应该对任何人的利用要求一视同仁,包括外国公民。同时,世界记忆工程强调保护和利用的同等重要性。它们就好比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保护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而利用则是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获取资助的最有效的手段);
  3.产品的销售:开发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各种产品并广泛推销;(赢利所得的资金也用于文献遗产的保护);
  4.认识:提高世界各国对其文献遗产、特别是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的认识。


  世界记忆工程-管理结构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以下三级管理结构:
  1.国际咨询委员会;
  2.世界记忆工程地区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
  3.秘书处。

  国际咨询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常设机构,它有10-15名委员和一定数量的观察员。委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任命,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中国的委员是香港历史档案处的处长朱福强。国际咨询委员会负责监督整个计划,指导计划的规划与实施,并就该计划的任何方面的问题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它的主要任务是:
  评价并选择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
  向建议的项目划拨资金;
  批准选为世界记忆工程的非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项目;
  筹集资金;
  从《世界记忆名录》中除名;
  修订《保护文献遗产的总方针》


  世界记忆工程-主要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目前,已分别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入选两项:传统音乐录音档案(音乐研究院)和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相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数量庞大的档案文献资料,这个数字是不相称的。



世界记忆名录(分布图)



  除《世界记忆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世界记忆工程-意义
  对文献遗产来说,将其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会大大提高其地位。名录的申报工作是提高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其遗产的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重要工具,并且有助于从政府和捐助者那里获得资助。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一个世界记忆基金。各国的全国委员会、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国际咨询委员会等都可以提名接受世界记忆基金资助的文献遗产。资助只能用于保护和使用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但也有极少量的资金可用于为建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制定管理计划。
  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可以使用世界记忆工程的标志。这个标志可用于各种宣传品,包括招贴画和旅游介绍等。它将大大提高该文献遗产的知名度,以及收藏这份档案的档案馆的知名度。


  世界记忆工程-如何申报
  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选择出符合世界意义选择标准的档案向国际咨询委员会提出申报申请。


  世界记忆工程-三个数据库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3个数据库,它们是:
  1.失去的记忆:20世纪100多个国家的档案馆和图书馆由于灾害而损失的无法替代的档案文献。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或严重受损的成千上万个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一些国家发生的大规模销毁档案的事件。
  2.濒危的记忆。
  3.目前的活动:该数据库列出了当前世界各地图书馆正在进行的重大的图书保护活动。
  通过世界记忆工程的网址,可以看到该项目的大量信息,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记忆工程目前开展的各项活动,还可以链接各国与世界记忆工程有关的网址。


  世界记忆工程-试点项目

  世界记忆工程现已开展了许多试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可以看出,可以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文献遗产的保管和利用问题,可以以伙伴方式开展地区间的合作,来利用某些特殊项目的基金。
  非洲明信片:一张包含大约3000张1890-1930年间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明信片的光盘。这些非常珍贵的明信片总共有大约5万张,它们反映了西非国家的殖民历史。事实上,这些明信片都分散保存在许多国家,主要是欧洲各国。只有通过制作光盘才能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整理并提供利用。
  萨那手稿:这些手稿是在也门萨那的大清真寺被发现的。1972年,一场大雨造成了萨那清真寺的部分坍塌。在修复房顶时,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已被隐藏了几个世纪的手稿。这些手稿都是羊皮纸和一般纸的碎片,主要是“古兰经”节选。这些手稿对研究当地早期的语言、宗教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培训当地的修复人员和缩微照相人员,帮助他们妥善地保存这些古老的手稿。该项目出版了展示“古兰经”碎片的光盘,并附有阿拉伯文、英文和法文的说明。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也门政府以外,埃及、德国和美国的部分组织也参加了这个项目。
  埃及明信片:这个光盘是埃及文物部门、巴黎卢浮宫和埃及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合作出版的。这些明信片反映了20世纪埃及的建筑和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奴隶贸易档案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目的是研究奴隶贸易问题给当事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的影响。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将制定一个战略计划,以便更好地保存关于奴隶贸易的档案资料,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和其他指定的网站向研究人员提供利用。
  棕榈叶手稿:这是一个由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共同参加的项目,目的是妥善保管和数字化大约10万张棕榈叶手稿。在过去几个世纪,棕榈叶一直是这些国家传统的书写工具。


  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分部和中国国家档案局在中国厦门市联合召开了亚太地区第一次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以外,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韩国的代表共13人。代表们认为,虽然这项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但亚太地区对世界记忆工程了解很少,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国家还没有建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考虑到这个现状,会议建议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以加强宣传工作,促进世界记忆工程在本地区的开展。
  1998年11月,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馆长为委员会主席,又选举了三位副主席,分别代表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是代表东亚的副主席。委员会的秘书长是香港历史档案处处长朱福强,秘书处设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亚太地区委员会考虑到本地区有大量文件处于破损状态,库房不足和保护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采取地区间合作,共同解决破损档案的抢救问题,主要包括:
  棕榈叶手稿(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老挝、不丹、泰国)
  印刷史(中国、日本、韩国);
  分散在本地区需要抢救的重要胶片;
  本地区的口述史文件,包括民间药方等;
  自由运动文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英国);
  亚太地区电影史。


  宗旨和职责范围

  “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的宗旨是在本地区宣传、推动并监督世界记忆工程”,在国际上代表该地区的观点。地区委员会特别要支持和促进提名申请,增强在《世界记忆名录》中本地区文献遗产的适当代表性。地区委员会还要支持和协助'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的工作,并在适当时候,鼓励或发起提名申请。
  亚太地区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如下:
  1.提高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文件的利用条件;
  2.促进本地区的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最佳利用;
  3.动员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支持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
  4.鼓励对涉及多个车家文化的珍贵馆藏开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5.鼓励各国成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
  6.保存亚太地区文献遗产《地区名录》;
  7.讨论国际咨询委员确定的选择标准和其它事务,并提出建议。
  通过开展下列活动提高公众对“世界记忆工程”的认识:
  出版小册子,介绍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和"世界记忆工程"。此项工作由太平洋地区副主席和秘书长共同完成。
  编写一份更具体、更全面的准则,特别是"世界记忆工程"选择标准和提名申请方法(这一准则将成为1999年培训班的基础教材)。
  韩国金润永先生将了解是否有可能制作一部电视宣传片。在从事此项工作这前,金润永将要征求韩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的同意。
  在一年内设置并建立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的网址。


  世界记忆工程-中国项目

       中国目前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分别是: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清代内阁秘本档》(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1999)、纳西族东巴古籍(2003)、清代金榜(2005)、清代样式雷图卷(2007)。



  


《世界记忆名录》证书——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1997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24件满文档案文献。(1999年)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

  《东巴经》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和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2003年)

  □中国清朝金榜
  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金榜用黄纸墨书考中进士人的名次、姓名、籍贯,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京城东长安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京城西长安门,三天后收回宫中。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2005年)

  □中国清朝“样式雷”建筑档案
  “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保管于北京故宫。(2007年)


  世界记忆工程-参考资料

  [1] 档案史 http://www.danganj.net/bbs/viewthread.php?tid=4422
  [2] 开平档案 http://dangan.kaiping.gov.cn/xxzz1.htm
  [3] 国家档案局http://www.saac.gov.cn/indexpage ... fatherpk=rf&pk=rf.b

 互动百科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

TOP

35份珍贵文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2009年07月31日 10:20: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巴黎7月30日电(记者李学梅)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0日宣布,《安妮日记》和泰国皇室档案等35份珍贵的文献资料已被正式收入《世界记忆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发表公报说,从本月28日起,《世界记忆名录》国际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齐聚拉丁美洲岛国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他们在研究后提名将这35份文献收入《世界记忆名录》,随后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批准了这一提名。

  在这些文献中,最著名的当属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日记。当时,安妮一家为了逃避纳粹大屠杀,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一个14岁少女的目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后来盖世太保得到密报,将他们全家抓进集中营。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时至今日,《安妮日记》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此外,泰国五世国王朱拉隆功的改革档案也广受关注。档案记载了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改革方针,包括以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博彩、建立公共教育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等。这些政策帮助当时的泰国逃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命运。

  此次入选的文献还包括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保留的珍贵图片及影像资料、法国克莱尔沃西罗修道会的图书馆藏以及柬埔寨杜斯兰监狱大屠杀纪念馆收藏的文献等。

  《世界记忆名录》每两年评选一次,记忆遗产的提名在经过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讨论后,还需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认可,才能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TOP

中国缺席2009 “世界记忆”

作者:王位

发布时间:2009-08-13 09:21 来源: 文化传播网

--------------------------------------------------------------------------------




  近日,国际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齐聚拉丁美洲岛国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经研究,将《安妮日记》等35份文献档案提名收入《世界记忆名录》,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批准了这一候选名单。至今,全世界已有168份珍贵文献档案进入该名录。

  广东侨批缺席“世界记忆”

  从已经入选的名录看,除了文献所必须具有的重要影响力,在时间、地理上的信息含量以及与重要历史人物的相关性之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注重文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当然档案文献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也是决定其是否具有世界意义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之前无论是呼声颇高的澳门古籍还是记录了海外侨胞奋斗史的广东侨批,都与上述标准有些差距。

  侨批好似今天的信封,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属于银、信合体的民间特殊文献。据相关史料记载,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历时150多年,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广东侨批曾于2008年正式向国家档案局提交申报材料,并希望代表中国参加2009年“世界记忆名录”的角逐。然而其最终未能入选,其中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东侨批地方特色有余,而世界意义不足。入选2009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档案,或者是忠实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或者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和社会意义,或者是属于个人的一项非凡发明、发现,或者是某一特定领域内具有独特价值的原创文本。与这些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候选者”相比,侨批的竞争力明显处在下风。其次,广东侨批主要由潮汕侨批、五邑银信和梅州侨批三部分组成,集中收藏的侨批则约有14万余封。这一情况明显与世界记忆名录对文献完整性和稀缺性的要求背离。此外,中国的“世界记忆”过于集中在晚清时期,这似乎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再好的历史资源,也容不得“重复建设”,这同样是本次名录弃中国侨批而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中国缺席的这次“世界记忆”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35部人类文明的断代史

  政党宣言、改革纲领、军事协议、贸易档案、皇家秘辛、医药典籍、文学艺术、自然科学……2009年《世界记忆名录》采取了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批文献中,最著名的当属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日记。当时,安妮一家为了逃避纳粹大屠杀,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一个14岁少女的目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最终安妮还是因伤寒在集中营中病逝,死里逃生的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时至今日,《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多达35项的名单跨越时空的界限,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壮丽史诗。这里有描述斯堪的纳维亚12世纪社会生活的手稿,也有英国1215年颁行的大宪章;有第一次提及美洲大陆的西班牙圣达菲条约,也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记录安特卫普破产公司的文件;有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工党宣言,也有1919至1946年间国际联盟的档案;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发展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的论文,也有加拿大导演诺曼·麦克拉伦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的《邻居》;有用帕皮阿门托语写就的第一份基督教教理问答纪录,也有非欧几何之父、匈牙利数学家鲍耶批判欧式几何的手稿附录;有巴巴多斯的尼塔·巴罗的个人珍藏,也有马达加斯加神秘的皇室文献;有巴哈马群岛上法科尔森的私人日记,也有在东欧显赫一时的拉奇维尔家族档案;你会为德国尼布龙根之歌里流露出的中世纪欧洲的英雄气概而感慨折服,也会因为看到柬埔寨杜斯兰监狱大屠杀纪念馆的馆藏而毛骨悚然……

  朝鲜王朝御医许浚编撰的东医宝典此次幸运胜出,这使韩国的“世界记忆”数量增至6项,从而超过中国成为亚洲获得认定最多的国家。泰国五世国王朱拉隆功的改革档案也广受关注,档案记载了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改革方针——包括以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市场经济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帮助当时的泰国暂时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命运。另外,记录伊朗萨法维时代社会生活的行政性文献、马来西亚丁加奴州的刻字石、越南阮氏王朝的木板书也都榜上有名。反映殖民时期列强对非洲、拉丁美洲的奴役和第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的资料占了35部文献中的很大比重。如:19世纪黑奴贸易时期英属加勒比海的奴隶登记名册、多米尼加沦为克里奥耳社会的奴隶书、记录多米尼加人民为争取自由而反抗和斗争的文献、1958年至1962年西印度群岛联邦的档案全宗、墨西哥肯纳兹社区文件调查中心的收藏等。

  欧洲近现代的文明成果丰硕,法国克莱尔沃西罗修道会的图书馆藏、巴黎文学研究院记载波兰语文学的档案、奠定欧洲藏学研究基础的匈牙利高露士档案都顺利入选。“世界记忆”还不遗余力地对活动的影象资料进行保护——古巴电影局在冷战时期所制作的新闻片底片、美国摄像师约翰·马歇尔拍摄的非洲布希曼土著的影像、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保留的珍贵图片和影像资料等成为了让过去情景再现的活的“记忆”。此外,荣登本次名录的还有波罗的海三国记录苏德互不侵犯密约50周年的文献和巴拉圭史托斯纳尔将军独裁期间制造的恐怖档案。

  “世界记忆”中的文献中国

  迄今为止,中国共有5项通过教科文组织审批的“世界记忆”。它们是长达7000小时的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清代内阁秘本档》——关于17世纪中叶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24个满文文档;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经手稿——由东巴文字写成,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舞蹈等领域,被称作“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

  清朝金榜和“样式雷”建筑档案也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成为《世界记忆名录》的成员。“金榜”用黄纸墨书的考中进士的名次、姓名、籍贯的殿试成绩榜。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共200多张。“样式雷”是同行对清代宫廷建筑匠师雷氏家族的称谓,整个家族中共有7代人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和烫样制作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TOP

中医为什么没能在“韩医”前申遗

作者:葛剑雄

文新传媒 日期:2009-08-16  来源:新京报




  韩国文化遗产厅近日宣布,7月31日凌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消息传来,中医界纷纷发表否定意见,“‘韩医’概念改自‘汉医’”,此书只是“一本中医纂辑之作,基本没有独创性”,指出韩国这样做“意在确立‘韩医学’的正体性”,是无视历史真实。(8月13日《东方早报》)

  如果说,韩国当初以“江陵祭”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乎中国预料,因而颇有措手不及之感,那么,这次申报在国内早有报道,而且风闻中医学界一直在酝酿以《本草纲目》申遗。事到如今,无论如何,都已让韩国占了先机。须知全世界对文化遗产有兴趣的人中,绝大多数不懂中文,对中国与韩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极其有限,更无法区别中医与“韩医”有什么区别,说不定会因《东医宝鉴》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将两者本末倒置。这正是某些韩国人的目的,到时中国人却奈何它不得。今天中医学者的话,基本是上不了世界主流媒体的,充其量只是在给国人打气,甚至只是自说自话。

  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明白,中医源远流长,时间早于、影响大于《东医宝鉴》的中医典籍不知有多少。但为什么中国不能先于韩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呢?据说是因中国应该申报的项目太多,在国内也排不上号。而且在中医界内部,用哪本书申遗也意见不一,或者认为光申报《本草纲目》太少,事情还没办成就想搭便车。就像其他待申报的项目一样,尽显内斗的本色,却走不出国门。

  有人说,这是因为韩国人在国际上大造舆论的结果。果然如此,中国为什么不造?此话如放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情有可原,到了今天却毫无道理。中国缺乏向世界推介中医的经费吗?没有这样的人才吗?也许都不是,却又都是。韩国曾专为《东医宝鉴》开过多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反观国内某些中医的国际会议,究竟到了多少非华人华裔的学者,产生了多少国际影响?

  还有人将这样的结果归结于韩国的人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遗结构中有自己的人。的确,据我所知,按人口比例计算,韩国人在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的官员和工作人员远高于中国,甚至在一些机构的绝对人数也比中国多。但这又怪谁呢?是中国真的缺少这样的人才,还是有什么因素妨碍了中国人进入这些机构?

  退一万步说,实在没有人,也可以请外国人帮忙,或者出钱雇国外的专业人士。清朝第一位驻外大使,就聘用了一位美国退休外交官蒲安臣,以前我们的历史书都以此指责清朝腐朽没落、丧权辱国,实际事出无奈,当时中国实在派不出合适的人来。而且此人还是为中国出了力,多少为中国争得了一些权益和平等。经过这次实习培训,清朝终于有了首批本国外交官。

  我很怀疑,对《东医宝鉴》遗申成功的事会与前几次一样,不乏学者引经据典的批驳、爱国者义正词严的抨击、网民异口同声的怒骂,最后却没有具体的有效行动。以后韩国又有什么项目申遗成功,就再来一次。但愿这次我会失算!

TO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记忆工程官方网址








世界记忆工程新标识

(2009)

New logo for the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1-06-03 16: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中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 据《中国中医药报》社记者陈斐然报道,中国两部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日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而且评审委员会对两部文献的独创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这一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中医古籍缘何成为世界记忆?

  5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华敏的心情是复杂的,混合着自信、忐忑、紧张……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正在对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献进行最后的封闭讨论与投票。“申报文献的珍贵性及在世界上的深远影响让我们一直充满自信,而我们了解到委员们对《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两部文献的积极评价更让我们对申报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与期待。但等待的过程仍然十分紧张,也有很大压力。”张华敏回忆道。
  5月25日下午3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80余项申报项目中共有45项档案文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我国申报的两部文献全部入选。那么中医古籍缘何成为了世界记忆?

  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可以说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记忆,它对保护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对塑造本民族的未来有重要的作用。档案文献遗产应该说是世界记忆的主要部分,但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部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世界文献遗产已经遭到破坏或消失。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肩负着发展文化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它意识到应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世界文献记忆不再受到破坏。因此,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它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的文献遗产项目,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1997年由该工程设立,每个国家每两年可申报两部古籍文献。目前,已分别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国家珍贵名录-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外观


  中医古籍为何要“申忆”?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认为,能够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传统文献,都在某一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值得作为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记忆。中医古籍是中国传统档案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若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大大提高其地位和影响,可以向世界昭示中医传统文献的重要价值,也可促进国内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传统文献的保护、传承工作。因此,我国第一批两种中医古籍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就本行业来说,其意义可以与申报奥运成功相媲美,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医文献价值的绝好机会。他希望以此为契机,能会有更多的中医古籍陆续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将对中医古籍的保护利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华敏介绍,中医药古籍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是希望能扩大中医古籍的影响,提高人们对中医古籍抢救、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希望以申报为契机,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唤起全社会对中医药古籍的关注,全面促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

  为何选择《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申忆”?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梁永宣介绍,此次申报的《黄帝内经》为公元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目前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无论是从它的成书年代、学术价值、档案文献的珍贵稀有性、世界影响力,还是从该书2000余年来对维护人类健康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来说,《黄帝内经》都可以说是东亚地区传统医学著作的最杰出代表。该书系统地将先秦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医学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阐发和论述。它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和探究人与自然、疾病之间关系的认知方法以及所确立的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养生保健法则,是其后2200多年来中医药及周边各国传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基础。它所构建的医疗模式和理论体系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它在人类发展史上为造福百姓大众以及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绝无仅有的。
  1593年金陵版的《本草纲目》,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本草纲目》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世界医药学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对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原始木刻本,也是该书的原始版本,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由李氏家族自己编纂的版本。无论从成书时间、还是从收集、考证和记载的原创医药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国内和国际影响上,它都是极为珍稀、无可比拟的。


 “申忆”经历的困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前古籍研究室主任裘俭介绍,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常设机构,拥有10-15名委员和一定数量的观察员。委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任命,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其中中国籍委员是香港历史档案处处长朱福强,他已任满两届,现已卸任,国家正在推荐中国专家进入国际咨询委员会,也就是说目前国际咨询委员会中没有中国委员,这给相关申报以及最后的投票论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申报过程中,为了增进国际咨询委员会中对中医文化的了解《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两部文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湖北李时珍纪念馆筹备举办以《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为主题的医学文化展览,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联合国教科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对申报文献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进一步了解与理解中医与中医文化。

  “申忆”成功有何重要意义?

  张华敏认为,“申忆”的成功,首先表现了世界对中医药学的认可。世界记忆名录申报的要求除了要求文献的珍贵性和稀有性之外,尤其强调的是该文献的世界影响力,《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的入选则说明中医药学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世界影响力被肯定。其次它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世界地位及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次推出的两本传世中医古籍申忆成功,对于中华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加深对中医药科学价值的认可,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具有深远意义。最后,中医药典籍“申忆”对于促进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典籍“申忆”成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古籍保护的认识,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进一步推进相关整理、出版、数字化工作,以期在教学、临床、科研中使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更为深入开展。
  郑金生认为,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个宝库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汗牛充栋的中医药古籍。发掘其中的瑰宝将对现代中医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会促进中医药行业乃至社会关注中医传统文献的保护和利用。我国目前有数以百计的各类图书馆收藏中医古籍,但各图书馆对这些古籍的保护并非处在同一水平。此外,还有许多中医古籍流散民间,濒临失传。如何让所有的中医古籍得到妥善保管,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相信通过《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国对中医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将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郑金生说,优秀中医古籍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非选秀,也不是竞争名次或奖励,它实实在在发挥着保护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遗产的作用。在申报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方面,韩国的学者首先申报《东医宝鉴》成功,为东方传统医籍的申报积累了经验。我国今年能有两部古籍入选,对中医药界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中医古籍入选,这就需要各古籍收藏单位加强对中医古籍的保护工作,并要求学者们对中医古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申忆”成功后应该做什么?

  张华敏建议,应当从六个方面继续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一是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全社会、全行业对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古籍保护条件,促进中医药古籍的有效保护;三是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完备的、专业的中医药古籍保护队伍;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研究学科建设;五是要大力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保护方法; 六是以《中华医藏》工程等项目的开展为契机,向世界完整、真实地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医药学理论和技能的精髓,完整地保护、保存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医药典籍。

  链接:“申忆”大事记
  2007年1月,“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及世界记忆名录”委员会、专家组、工作组和办公室。
  2007年2月,项目组向全国51家图书馆、博物馆发出“中医药传统档案文献”申报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征集通知,工作组收到28家中医古籍收藏单位,收到的报送古籍52种。
  2007年3月3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合司主持召开了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专家评审会。会议推荐《本草纲目》(明·金陵版)、《补遗雷公炮炙便览》(明?内府彩绘本)、《履巉岩本草》(明?彩绘本)、《尊生图要》(明?文徵明稿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蒙古定宗?晦明轩刻本)、《黄帝内经》六种中医古籍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09年9-10月,就《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召开了专家认证、审稿会议。同时为配合两种文献申报,聘请中央电视台“科技探索栏目”拍摄完成《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宣传片,作为申报附件,2009年11月12日呈交有关专家领导预审查。
  2009年11月14日,申报文件报送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审查, 2009年11月20日,申报材料寄送至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
  2010年3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在澳门宣布,中国《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三项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1年5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会议进行投票,《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TOP

入选“世界记忆”的金陵本《本草纲目》

2011年06月21日 17: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金陵本《本草纲目》

  2011年5月,国家图书馆藏元古林书堂刻本《黄帝内经》和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而成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曾经影响世界科技进步的奇书。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专著,其内容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天文学、气象学等领域。该书自1593年起,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字东璧,号濒湖,除了《本草纲目》之外,还曾撰写《奇经八脉考》等11部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余万字,载药物1892种,收医方11096个,插图1109幅,分为16部60类,引用文献上自战国,下迄明万历年间,涵盖了2000多年的药物学知识。书中详细记载并考证了1892种天然药物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主治等内容,对16世纪以前药物学著作勘谬补缺,同时还改进了传统的药物分类法,提高了生物学分类的科学性,被欧洲科学家誉为“从中世纪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型时期,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最高水平的古典科学杰作”。《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等人等同的水平,他这样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问世后,版本甚多,《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纲目》版本就有82种之多。1606年,《本草纲目》首次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多次翻刻及注释,对日本药物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草纲目》在韩国和越南也受到欢迎。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又被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明清出版的《本草纲目》各种版本分别被英、法、德、美、韩、俄、意、日等国多家收藏单位收藏。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目前,金陵本《本草纲目》见于记载的有8部,其中日本3部、美国1部、德国1部、中国3部,我国的3部分别存于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一位私人藏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09-9-5 08:44 发表
世界记忆名录
 □中国清朝“样式雷”建筑档案
  “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保管于北京故宫。(2007年)
...
“样式雷”江西清代祖屋残破 雷氏后人呼吁保护

2012年04月27日 1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九江4月27日电 (王昊阳)江西永修县至今保存一幢由“样式雷”家族建造的清代建筑,历经221年风雨侵蚀,现已残破失修。雷氏后人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文物部门对祖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叫“样式房”,雷氏家族因长期掌管“样式房”的设计修造而得名“样式雷”。上述这幢清代建筑是享誉中外的“样式雷”家族在其祖籍永修县留下的唯一痕迹。

  这幢“样式雷”祖屋坐落在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雷家畲族自然村,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兄弟设计制造。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屋内有前后两个天井,两个大厅,八个房间,梁柱上的木雕依然栩栩如生。这幢饱经沧桑的古建筑,目前由雷氏后人雷代林夫妇代为看管,因其产权不明,故尚未有人对其进行修整。

  “江西一家样式雷,中国半壁建筑师”。雷氏家族八代人在长达260年的时间内掌管皇家建筑的设计修造,其中故宫三大殿、天坛、颐和园等五处建筑或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样式雷”留下的2万多件建筑史料“样式雷图档”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据了解,“样式雷”家族自清康熙初年雷发达开始的。雷发达生于明万历47年,因以建筑工艺见长,应募赴北京修建皇室宫殿,曾主持修建北京故宫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曾担任圆明园工程总设计师。

  雷氏后人雷代林一直守护祖屋,他告诉中新社记者,这幢建筑在当年称得上是当地最豪华的民宅,冬暖夏凉,墙体坚固,高达十余米,四壁无窗户,可防匪防盗。“样式雷”祖屋距今已221年,因年久失修,现已残破荒废,东屋放置着农具,西屋只剩下两堵墙。雷代林无奈地说,如果不是他守护着,“样式雷”祖屋或许早就不存在了。

  关心雷氏祖屋的有不少本地知名人士,修水县财政局干部陈前金多次探访雷氏祖屋,并多次上书向江西省、九江市文保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将“样式雷”祖屋申报为国家保护文物,并兴建“样式雷纪念馆”。陈前金认为,“样式雷”是一张价值不菲的文化名片,宣传“样式雷”有利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永修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表示,目前文物部门对雷家祖屋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将雷家祖屋纳入重点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方案,正在撰写详细的文物申报文本,准备把雷家祖屋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

TOP

七代“样式雷” “千秋家国”梦

  2012-06-13 03:20:52 新京报


  颐和园四大部洲建于乾隆时期,是仿造西藏桑耶寺所建,体现了其国家统一的梦想。


  万方安和

  澹泊宁静

  武陵春色


  6月11日,为期一周的海淀皇家园林旅游节“皇家园林艺术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将通过专家论坛、展览等方式展现清代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并探讨著名的“样式雷”家族与海淀皇家园林建筑之间的密切关联。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17世纪末年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工作。然后,从第二代传人雷金玉于康熙时期参与畅春园建设,至清末,“样式雷”家族七代人为清廷设计修建或完善了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和颐和园等,将清代皇帝的治国理想和美好幻想在建筑上转化为现实。

  雨果说:“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就承载着诸多的“梦”,有“移天缩地”之梦、“长生不老”之梦、“四海承平”之梦、“国家统一”之梦、“阁书永存”之梦、“荷锄田园”之梦,甚至还有当下现代人最流行的“穿越”之梦,而建筑世家“样式雷”正是这多彩梦境的创造者。

  他们,是通过建筑艺术帮助清代帝王圆“千秋家国”之梦的人。

  ■ 建筑之“梦”

  “万方安和”

  今天在圆明园里,能看到一处“卍”字形的建筑遗址,这就是“万方安和”遗址。“万方安和”俗称“万字房”,建成于雍正五年(1727年)。它的建筑形式很奇特,房屋建在水里,成为一个“卍”字,意寓四海承平、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建筑西路为一室内戏台,唱戏者在西北殿,皇帝则坐在正西的殿内观戏,中间以水相隔。万字房的东南为一临水码头,皇帝平时来万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从这个码头上岸。

  “万方安和”是雍正最喜欢居住的地方。至于其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对于雍正继承皇位,人们一直存在争议;雍正上台后根基不稳,担心会有人刺杀他,把房屋建在湖中,四面临水,住在这里比住在陆地上安全系数更高,想刺杀他的人不容易靠近。

  此外,这里也有“冬暖夏凉”之妙。这所建筑共33间殿宇,东西南北,室室相通,曲折相连。在通风、保暖和采光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夏天,穿堂风轻轻吹过。这是一个修身养性、吟诗作对的绝佳场所。

  “澹泊宁静”

  清代皇家园林从规划、设计到装饰、陈设,再到命名,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澹泊宁静”也是雍正五年在圆明园落成的一座宫殿,呈“田”字形,俗称“田字房”。“田”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澹泊宁静”的名字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精神风貌。

  “仿田字为房,密室周遮,尘氛不到。其外槐阴花蔓,延青缀紫,风水沦涟,蒹瑕苍瑟,澹泊相遭,洵矣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从乾隆的这首题诗中臆想当年的园林建筑景观:皇帝在“澹泊宁静”中可以找到凡俗百姓“田园荷锄”的乐趣。

  与“田字房”的精神相一致的是清漪园里的“耕织图”和玉泉山的“溪田课耕”。尤其是清漪园,西有“耕织图”,中间是昆明湖,东边建有“铜牛”——西为“织女”,中间是“银河”,东为“牛郎”,用“牛郎织女”隐喻中国农业社会的“男耕女织”。在圆明园、清漪园、玉泉山等皇家园林里,乾隆看到“园户”(皇家园林里种地的农户)的庄稼丰收了,似乎就看到全国的庄稼丰收了。

  “国家统一”

  与前世相比,藏传佛教建筑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一大特色。清漪园万寿山后山中部的四大部洲就是一个代表。从颐和园北宫门长桥上向南眺望,从下至上排列有序、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体,就是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是乾隆仿造西藏桑耶寺所建,建筑群是以香严宗印之阁为中心(香严宗印之阁是按照桑耶寺的乌孜大殿建造),象征佛教的须弥山。四个大部洲边上各有两个小部洲,即八小部洲,另有红、绿、黑、白四色塔。另外在四大部洲的金刚墙下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中式建筑——须弥灵境大殿。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非常重视与藏族、蒙古族保持紧密的关系,尊崇藏族、蒙古族信仰的宗教。弘扬藏传佛教,在皇家园林中兴建藏传佛教寺庙,寄托了清代皇帝维护国家统一的理想。

  “阁书永存”

  文源阁是乾隆三十九年在圆明园内仿造宁波天一阁建造的,用以收藏《四库全书》,与北京故宫文渊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并称“北方四阁”。除强调山水葱郁之气的庇护外,四阁取名亦独具匠心,阁名表明了乾隆帝推崇儒家经典的宗旨,同时“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中的“渊源津溯”四字都带水,从水而立义,“以水克火”,以求阁书永存。

  文源阁虽已不存,但其格局当与文渊、文津、文溯三阁类似。现存的其它内廷三阁均为正宇上下六楹、各通为一间,内部采取了明两层暗三层的“偷工造”法,即外观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下楼板之间通常被浪费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了一个夹层,全阁上、中、下三层都能用来贮藏书籍,既充分利用空间,又节省工料。

  “穿越时空”

  现代人喜欢做“穿越”梦,电视里充斥着“穿越剧”。有趣的是,清代皇帝也喜欢“穿越”,这种“穿越”既有空间上的,也有时间上的。

  圆明园、清漪园的特色之一就是仿造了许多江南的名园胜景。乾隆皇帝曾经多次南巡江浙,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杭州西湖十景,均建于圆明园内,仿造之中又有创意,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在圆明园里还有“武陵春色”、“上下天光”等“穿越时空”的景观。“上下天光”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模仿宋代洞庭湖岳阳楼而建,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

  “武陵春色”的灵感则来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本来就是他做的一个梦,圆明园的“武陵春色”却是“梦上加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名为“桃花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梦回“世外桃源”。

  【鸣谢专家】

  张宝章,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刘阳,中国圆明园学会会员

  王其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采写/新京报实习生 张雪松

  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资料图片选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黄帝内经》等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图)

2012年09月28日 19:05 来源:中国档案报

  自1995年成立了“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以来,中国向《世界遗产名录》申报的文献达113件(组),入选的有7项,其中包括:



1.中国传统音乐档案:大浪淘沙钢丝录音带(琵琶曲)

1.中国传统音乐声音档案

  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民间歌曲和民族音乐传统。1950年,一个记录这些音乐的重要项目启动,开展至今已形成了7000多小时的资料,其中包括西藏民间音乐,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苗族、侗族、瑶族和其他50个民族的音乐,道教和佛教的宗教音乐也收录其中,还有秦代音乐和西安鼓乐的记录。另一个重要项目是记录中国戏曲传统。其中很多民间传统都面临着风险,因为其赖以生存的地方文化正逐渐受到世界文化和中国大城市主流文化的影响。这部分音乐档案是世界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利用它们开展研究,这对我们了解世界音乐发展历史十分关键。

  保存状况:这部分档案记录在音频磁带上。因为这些磁带会不断老化且会失效,加之保存环境不利,处境危险。由于磁带存储很脆弱,为便于利用,亟需将其转录为数字格式,保存环境也亟待改善。它们目前保存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于199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清内务府档案: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渗透

  16世纪和17世纪,凡是与葡萄牙建立贸易协议的地方都会建起一座教堂,并会向相邻地区派遣天主教使团。1541年,葡萄牙将澳门定为商贸区之后,随即寻找机会向中国内陆派遣传教士。1582年,利玛窦成功地组建了一个传教团,于1583年先到肇庆,后于1598年来到北京。1630年,汤若望接管了北京的传教团。利玛窦和汤若望都因其科学技术著称,特别是对日(月)蚀的计算和对中国历法的改革得到了皇帝的奖赏。这些传教士每年都向罗马发回一份长长的报告,这些报告向西方提供了有关中国极为重要的信息,当时,传教士还制作了第一份精确的中国地图。1664年,汤若望被捕,罪名是故意错算日期,导致皇帝于1661年去世,最终汤若望的罪名被澄清并被释放,但其所受的迫害导致他在1666年去世。1992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24页清宫大内档案就是有关汤若望的案件记录,该档案是用满文手写的。

  保存状况:档案中许多页记录已破损,虽然在短期内没有损毁的危险,但需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存储条件有待改善。该文献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3.古纳西东巴文字手稿

  纳西人(目前人数约30万)居住在西藏、云南、四川交界的长江上游流域,他们创造了一种与其他任何文字都不同的独特象形文字,大约由2000个字组成。世人不知道这种文字发明的确切日期,但至少应在几百年前。只有纳西祭司(“东巴”)才知道怎样阅读这种文字,但目前仅有少数人能够阅读东巴文。据了解,目前有大约2万册东巴文古籍存世,分散在世界多个图书馆中。2003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整合的具有代表性的1000册东巴文古籍,内容涵盖东巴宗教、纳西英雄故事、纳西历史、生活方式、经济、立法、文化和政治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手写在纳西东巴纸上,装订在一起,书法和绘图封面的美学价值很高。这些纳西古籍的独特不仅在于记述了生活在偏远山谷中一个小部落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还记载了书法的早期历史和文明的起源。这些古籍构成了一笔具有极高美学和文化价值的文学遗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保存状况:这些古籍存放在不利于长久保存的环境中,状况不断恶化,亟待抢救。其中的100册最近印刷了新版。东巴文手稿现存于云南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院,2003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清代科举考试金榜

  在清代,中国的官员任用前都要求其通过一系列的公开考试。这种考试面向几乎所有男性开放,分为地方、省和国家等级别,有复杂的规定避免作弊和贿赂。通过考试能够选拔人才,只有少数应试者才能在最关键的国家级考试中成功。国家级考试在皇宫内举行,通过考试的人将面见皇上,并最终获得“进士”头衔。后来,英国人将这种公开考试制度引入了英国。19世纪中叶,英国的公开考试又被引入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官员公开考试制度的起源,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中国科举制度里,通过国家级考试的人员名单会写在黄色的纸上(“金榜”),并呈递给皇帝本人。现存的金榜有200多件,内容涵盖科举制度存在的最后250年,于200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保存状况:这些档案目前虽未面临迫切威胁,但需更好的保护措施和保存环境,应对原件进行缩微复制,避免对原件的过度利用。金榜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5.清代样式雷档案

  从17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雷氏7代人均为中国皇帝的御用建筑师,为皇宫设计建筑、家具及其内部装饰。这部分家庭建筑档案共包含2万多份记录,留存至今。档案中包括木制、纸制模型、建筑调查、图案设计、平面图、设计草图、楼层平面图、立视图、截面图、装饰细节方案、信件等。至今现存的雷氏家族设计、建造的建筑还有很多,如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皇陵等,所有这些建筑都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系统、完整的雷氏家庭建筑档案中的内容详尽、色彩鲜艳、字体优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样式雷档案可以使人们了解中国宏伟建筑从最初设想到最后竣工的全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待和培养建筑师的。

  保存状况:样式雷档案现保存在温湿恒定的环境下,短期内不存在损毁的危险。然而从长远角度考虑,其存储条件有待改善,需要制作数字拷备。目前只有10个建筑模型被保存下来,但也处于濒危状态。多数档案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有部分档案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于200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6.本草纲目

  传统中医使用大量的草药和其他有药效的天然产物,对这些药物的辨识与适用病症的鉴定从数千年前便开始了。李时珍自31岁起,历时27年,于1578年完成了一部药典,被称为《本草纲目》。书中记载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对每一种药物的用法和功效都有详细说明和观察记录,还对古代医书中错误的进行了修正。自首次出版以来,《本草纲目》已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界人士的必备书籍,在日本、韩国和越南也是如此。这部系统的医典是世界同类型书籍中的首部,在医药科学探索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这部著作在今天仍在不断重印。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金陵版原刻本《本草纲目》是现存于世最古老的印本,为1593年木版印刷,共54卷,其中包括1109幅图示。

  保存状况:《世界记忆名录》中收录的这部典籍保存在温湿度恒定的条件下,虽并未面临迫切威胁,但仍需要进一步保护并设置专门的存储设备。这部古籍现存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7.黄帝内经

  在很早以前,中国传统医学就强调通过加强饮食营养、采用适当的医学补品等方法来预防疾病。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研究出了疾病防治的理论。这些理论与老子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人的生活需要与自然之道协调一致。与此同时,中国学者还对人体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气”如何在体内循环的理论。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针灸和艾灸的概念——将细针或火置于气交结的地方,以影响气的流通。早期的中国医学学者还确定了诊断、病理体系和治疗的原则。公元前221年,所有这些材料被汇集成一部《黄帝内经》,并以中国古代发明医药基础原则的皇帝——“黄帝”的名字来命名这本医学百科全书。公元9世纪,该书被加以补充、修订,之后以标准的版本正式出版。这部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类百科全书式的医学专著,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时至今日,该书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其理论遍及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2011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版本是现存最古老的印刷版本,为1339年的木刻版,共18卷。

  保存状况:该书现保存在温湿度恒定的环境下,短期内没有损毁的危险,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留个名 收藏此帖 备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