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萨尔曼·拉什迪:智慧神鸟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萨尔曼·拉什迪:智慧神鸟

萨尔曼·拉什迪:智慧神鸟(图)

2009-06-28 07:49:00 来源: 解放网-新闻晨报(上海)
 

《羞耻》萨尔曼·拉什迪 黄灿然 译 定价:28.00元 江苏人民出版社

 

  文/邱华栋

  无国界作家

  在当今世界文坛上,尤其是英语世界的读者会发现,印度作家特别会讲故事,用英语写作的印度本土作家或者有印度背景的“无国界作家”越来越多,他们四海为家,走南闯北,不断地讲述那个南亚次大陆上的国度的传奇,这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在他们中间,萨尔曼·拉什迪是最杰出、最具有传奇性的小说家,也是目前在世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由于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巨大争议性,和他的人生遭遇的传奇性,给我们构造了一个当代作家的神话。1989年2月14日,情人节的这一天,拉什迪也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则死亡追杀令——由伊朗当时的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下令。出版他的小说《撒旦诗篇》的出版商也在这个追杀令的范围之内。于是,后来就爆发了很多关于他和他那本惹祸的书的游行、抗议与暴力冲突,由此也导致了以英国等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文化论战和决裂,拉什迪也成为了由英国派专人24小时不间断保护的小说家。多年之后,伊朗总统宣布,已故的精神领袖霍梅尼的那则追杀的命令“从来也没有被认真地执行过”,宣示了一种谅解的态度,拉什迪本人也发表了和解声明。最近一些年,他出席国际文学活动就多起来了。不过,虽然他可能心有余悸的,但是他却从来都不甘寂寞,无论是私生活还是每次出版新书,都会继续掀起一些波澜,制造一些新闻,并惹出一些官司和麻烦。

  拉什迪可以说是引领了1980年代之后越来越突出的“无国界作家群”现象和文学大潮的领军人物。他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把全世界读者的目光转移到拉丁美洲文学上一样,拉什迪也将读者的目光和小说创新的主潮转移到了南亚次大陆,实现了小说的大陆漂移的转折,将文学创造力的增长点强有力地转向了亚洲。

  1947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成为独立国家的那一年,他出生在印度孟买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乌尔都语诗人,他的父亲则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商人,家境殷实,对文学也有着很强的鉴赏力。他的母亲也对印度历史有研究,对自己的家谱的研究也很用心,这使得拉什迪从小就能够在一种很好的文学氛围里成长,祖父和父母亲的文学修养,一直在滋养他成长。1961年,还在上中学的拉什迪就被父亲送到了英国接受教育。在英国,从高中时代开始,他就开始面对面地接触纯正的英国文化,中学毕业之后,他进入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同时,还参加了学校里的戏剧社举办的一些演出活动。1968年,21岁的拉什迪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他回到印度,和父母亲一起迁居到巴基斯坦这个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国家,只待了不到一年,就又回到了英国,和一个英国女子结婚生子,从此就在英国定居了下来。

  在英国,一开始,他主要靠撰写广告脚本谋生,但是他心里想的却是要成为一个作家。1975年,28岁的拉什迪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格林姆斯》(Grimus),这是一部篇幅不大的小说,是拉什迪初试啼声之作,带有魔幻和科幻的色彩,讲述了一个长生不老的印地安人的故事。这个印地安人想寻找生命的意义,于是,他就迈上了寻找真谛的旅程。在后来的旅行中,他遭遇了各种各样离奇的事情,遇到了很多非常古怪的人,并获得了很多的见识和思想的结晶,寻找到一种人生的智慧。这部小说类似那种史诗和传奇的现代变种,又有些像英国古典文学中的浪漫传奇“罗曼司”,因此引起了英语读者对这个不到30岁的印度移民作家的浓厚兴趣。小说的题目有些怪,其中暗含着一个隐喻:“格林姆斯”(Grimus)这个书名是“斯姆林格”(Simurg)倒过来的书写,而“斯姆林格”(Simurg)是古代波斯神话史诗中的智慧神鸟,非常会讲故事,早在12世纪,就有一位著名的波斯诗人写过一首描述这只神鸟的长篇叙事诗《百鸟之会》,因此,拉什迪写这本小说,隐含了多重的寓意。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在这拉什迪的第一部小说中,就呈现出他后来的小说更加突出的特点:基于印度文化的魔幻性和传奇性,用一种狂欢化的叙事语调和语言风格来讲述离奇古怪的人间故事,他本人就像是那只会讲故事的智慧神鸟的现代转世。

  羞耻与《故事海》

  1983年,延续《午夜之子》的成功的余波,拉什迪出版了长篇小说《羞耻》。这一次,他把小说的地理背景从印度转移到了巴基斯坦,以巴基斯坦两个前总理布托和齐亚·哈克为原型,再以一个巴基斯坦中产阶级家庭的发展和崩溃作为巴基斯坦成立几十年历史的缩影,继续他对南亚次大陆现实和历史、文化和精神的挖掘和批判。小说将政治隐喻、历史、艺术与语言、宗教、文化等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羞耻”这个核心概念作为小说的原点,把巴基斯坦社会、尤其是上层统治阶层不顾羞耻,争权夺利、以暴力去维持统治的政治生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呈现了巴基斯坦在1947年独立之后的艰难的发展历程。《羞耻》这部小说也一度遭到了巴基斯坦上层人士的不满,但是并没有遭到禁止。我感觉小说虽然在表现历史的宽度和厚度上要逊色于《午夜之子》,但也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小说获得了法国年度最佳外语图书奖。1986年,拉什迪到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旅行了半年,写出了一部游记《美洲虎的微笑》,描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尼加拉瓜和拉丁美洲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希望。

  萨尔曼·拉什迪真正出手不凡的作品,应该是他的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出名的小说,我觉得,可能也是整个20世纪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午夜之子》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小说接连获得了英语最高文学奖“布克小说奖”、詹姆斯·泰德·布莱克纪念奖、美国英语国家联合会文学奖、1993年的“25周年布克小说奖纪念奖”、2008年的布克奖40周年上荣获“最佳布克奖”等多项大奖,萨尔曼·拉什迪也一鸣惊人地成为最为耀眼的世界文坛的文学明星。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在50万字左右,气势恢弘,场面宏大复杂,故事线索和人物众多,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它在最近30年里重新树立起一个伟大小说的标杆——如果我们把一些重要作品的出现作为20世纪小说史不断转折的象征的话,那么,《尤利西斯》、《城堡》、《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午夜之子》等,就构成了带有转折意义的小说新标杆,也标示了一种创作伟大小说的接力棒不断地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南亚次大陆上被传递,由此可见《午夜之子》的重要意义。

  《午夜之子》广泛地动用拉什迪的个人经验和家族历史的很多材料,小说展现了20世纪印度风云变幻的复杂历史,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效果。按照结构,《午夜之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里,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叫萨利姆的青年,他和创作《午夜之子》的萨尔曼·拉什迪年龄相仿。萨利姆向一个叫帕德玛的女性(后来他们俩结婚了)讲述自家的身世,由此,构成了小说的全部叙述基调,就是小说是一种回忆和讲述性的。

  在拉什迪到处躲避刺杀的时候,他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本书《哈伦和故事海》,于1990年出版。《故事海》是印度著名的民间故事书,拉什迪写这本书,是为了平复在躲藏期间缭乱的心绪。小说讲述了一个半神话、半童话的故事:在一个虚构的国家里,有一座无名的城市,在无名城市里生活着一家三口,说书人拉希德、妻子索拉亚和他们的儿子哈伦。拉什迪写这部作品,明显是在向自己的幼子扎法尔表达父爱和一种特殊的心境,在那个被封杀的特殊岁月里,他写这么一个故事,是在盼望自己能够像恢复了说话能力的拉希德一样,可以重新获得说话和写作的能力。《哈伦和故事海》这本薄薄的小说,延续了拉什迪善于从印度民间传说和神话的传统中取材的手法,以印度文化给他带来的魔幻灵感,创造出一个想象的、充满了色彩的、匪夷所思的神话和童话世界。小说中,神话人物、机器人、鬼怪、会说话的鱼、火焰神鸟、黑色歹徒、漂亮的阿拉伯公主等等,构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是老少皆宜的一部作品。

  1991年,拉什迪出版了散文随笔集《想象的故国》,收录了拉什迪的70篇随笔,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谈论当代世界文坛和文化热点问题的,他对眼下的全球化、种族与多元文化冲突的世界,表达了他的真知灼见,一些书评闪耀着智慧和犀利的光芒。1994年,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收录了一些描述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来到了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移民,在东方和西方都有些无所适从的故事,每一篇小说自身是独立的,但是它们的主题却是统一的,仿佛是一个由“东方,西方”这个主题所串起来的串珠,精致而有意思。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