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伊增埙:鉴往知来 为新时代叙事、抒情 —— 从说唱歌曲想到鼓曲音乐创新(上)

伊增埙:鉴往知来 为新时代叙事、抒情 —— 从说唱歌曲想到鼓曲音乐创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方大鼓、南方弹词等各种说唱鼓曲【1】,在文本、音乐两方面做出贡献的,是世代相承的艺人或曲艺从业者。他们大多从传统曲目起步,传播了精彩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创作、演唱了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京韵大鼓,有《黄继光》《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刘胡兰》《珠峰红旗》等,西河大鼓有《地道战》《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白毛女》《狼牙山五壮士》等,乐亭大鼓有《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桐柏英雄》《夺印》《肖飞买药》等。东北大鼓有《杨靖宇大摆口袋阵》《江姐》《百年颂歌》《国歌在这里响起》《我爱我的祖国》等,梅花大鼓新编曲目有《回民英雄马本斋》《二泉映月》《半屏山》《龙女听琴》等,苏州评弹有《红色摇篮》《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新琵琶行》等,温州鼓词有《红灯记》《沙家浜》《彭德怀坐轿》、《祥林嫂》等。

各个曲种现代曲目的音乐唱腔,为内容需要进行某些改革或创新,是鼓曲向前发展和提高的标志。成功的唱腔设计,需要演唱者与弦师的创新理念一致,共同努力,既坚持曲种本体的曲调版式,又要克服艺术传承的保守思想,突破文本格式和音乐修养的局限,甚至要考虑业内评价、商演价值的影响,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为主题服务的鼓曲音乐,准确完美地抒发时代的激情,很不容易。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光荣的航行》,音乐唱腔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是鼓曲改革的成功范例。她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加快了语言、音乐的节奏,精心处理了字句之间的连接,声情并茂地咏叹了值班水兵的思想感情,形成了独特的昂扬抒情风格。她演唱的《卧薪尝胆》,汲取、借鉴了京剧和古味浓郁的昆曲,一反常规地多用散板演唱,韵味深沉地刻画了勾践的复仇心结。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作词林汝为,作曲雷振邦、雷蕾、温中甲),作者从京城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痛苦和反抗中深掘内蕴,骆玉笙与他们合作,设计新的唱腔,谱出“一腔无声血”,不做亡国奴的民族大义的情感境界,激情的演唱更强化了爱国情感的共鸣。然而,这类为时代叙事抒情的优秀乐章,近年来在鼓曲中并不多见。

说唱艺术另有一翼

说唱艺术,还有音乐工作者向传统音乐包括民歌、鼓曲学习、靠拢的一翼。回顾以往,曾有一些综合艺术团体中的词曲作者,向民歌、鼓曲、戏曲学习,将叙事音乐的理念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结合起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说唱性叙事歌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音协出版的《说唱音乐选集》,收入了八篇代表作,按照创作年代先后,它们是:晋察冀小姑娘(1943)、茶馆小调(1944)、王二嫂过年(1946)、平汉路小唱(1949)、歌唱女战斗英雄郭俊卿(1950)、王大妈要和平(1950)、慰问志愿军小唱(1951)、说理会(1952)。当时的音协主席吕骥在《选集》的前言中,称赞了这些歌曲表现新时代的成就,指出,包括合唱的说唱形式,“为音乐艺术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而这八首歌曲的重要意义,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热爱生活……,以生命保卫它”的“现实生活的本质”。

上述说唱歌曲,涵盖着革命时代的巨变,连接着情感的历史脉动,不仅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且为歌唱名家选唱,成为电台广播和各种演出的保留节目,并被录制成唱片、汇集出版,或荣获各级奖项,得到学者专家撰文评点赞誉,被认为是现代歌曲借鉴传统的范例,其中“晋察冀小姑娘”“王二嫂过年”还被列入中国近代音乐史的著述或参考教材。

歌曲的词曲作者,有贺敬之、管桦、李之华、赵洵、张鲁、徐曙、邓止怡、费克、劫夫等,演唱者有张非、孟于、王昆、郭兰英等,他们都是1938-1945年参加革命,从延安鲁艺、从各抗日根据地或抗日团体走来的文艺先驱,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成为文艺部门、文工团队的工作骨干,先进的文艺观价值观,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当今的鼓曲队伍,虽然没有他们那样深厚的革命资历,但他们在时代的召唤、英雄的榜样,任务的需要面前,把写好当下的叙事性歌曲,看作自己历史的责任和担当,则是当今鼓曲从业者的榜样,值得学习。


站在人民立场,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

站在人民的立场,就有与人民同呼吸的感情。剧作家李之华、歌咏指挥的邓止怡,从陕北转战到东北,目睹了土改后农民的幸福生活,深受感动,一个作词,一个作曲,以喷涌的激情、精粹的语言,改编的东北蹦蹦调音乐,写出了流行各地的“王二嫂过年”,这首歌曲节奏自由,变化丰富,语言流利爽脆,音乐热烈欢快,大量的跳进、滑音、休止,让我们听到了翻身作主、“明朗生活的欢笑”(吕骥序言)。

《平汉路小唱》是诗人贺敬之、作曲家张鲁深入生活的收获。1948年冬天,他们跟随华北文工团,来到刚刚解放的长辛店铁路工厂体验生活,深入了解铁路工人的苦难史、斗争史,以及解放后工人们歌颂共产党、歌唱解放军的喜悦心情,贺敬之用工人们熟悉的语言,写出一首反映铁路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叙事诗,他为工人们朗读后,张鲁为之作曲,经过反复修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平汉路小唱》诞生了。文工团沿着平汉路各大站段演唱,把历史的艰辛、胜利的喜悦唱进工人心中,化作热爱新中国的无穷力量。

张鲁早在1945年就参加了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歌剧创造性地运用河北梆子、秦腔以及民歌《小白菜》的素材,为他创作说唱歌曲奠定了基础。当抗美援朝一打响,前方如火的战斗意志,后方如潮的支援热情,启动了他运用民间音乐的灵感,在“王大妈要和平”和“慰问志愿军小唱”两首歌曲中,谱出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帝激情。诗人管桦曾担任冀东军区文艺队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他写的“慰问志愿军小唱” 歌词, 军民像亲人一样血肉相连,语言像民歌一样醇厚美好,正是他的政治情怀、审美追求在创作中的融化和升华。戏剧艺术家费克,1941年加入革命文艺组织的“新中国剧社,投入民族化、群众化的歌曲创作,他从“大后方”的茶馆中,感受到国民党独裁统治下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愤怒,鼓动同事樊赓稣(署名长工)写出“茶馆小调”的歌词,自己在谱曲时,觉得歌词初稿没能充分表达群众的意志,于是增写了充满战斗豪情的最后一段“哈哈哈哈满座大笑……”歌曲在西南联大一次晚会上首演,全场欢呼鼓掌掀起高潮,很快唱遍昆明,又传到重庆,新华日报把它介绍到延安,又从那里唱遍全国。这些艺术家的实践说明,只有站在时代前列,置身火热的斗争生活,才能写出人民喜爱的精品力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