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怀群.不应忘记的中华人文女性(母系)始祖西王母及遗产应用【1】】

张怀群.不应忘记的中华人文女性(母系)始祖西王母及遗产应用【1】】

一、西王母遗产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西王母是中华女性始祖,其祖庙在甘肃泾川,是中国仅有的祭祀西王母之圣地,是“华夏故土地图”取土之处。
中华民族的先民有两部分,即以农耕为主的先民和以畜牧为主的先民。这两部分先民的形成是中国境内的人类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过程中,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存方式。农耕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东部,畜牧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西部。这两部分先民由于互相交往,长期战争,在历史上不断进行了融汇,才形成了今日中华民族的整体概念。但是,由于时空变幻和父权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的局限性,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后来只公认男性(父系)始祖,如炎黄、伏羲。却遗忘了女性(母系)始祖,特别如西王母。古今学术界多认为西王母“非男非女”,西王母就是俗称之王母娘娘,或认为西王母纯粹是神话人物。这是历史的缺撼。西王母确是神话人物,西王母神话系统是人类神话宝库中的精华。西王母也是民俗人物,王母娘娘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王母还是道教人物,她是“西华至妙之气”(阴气) 化生,与“东华至真之气”(阳气)化生的东王公互相转化阴阳二气而化生万物。
但是,中华女性始祖西王母,除神话、民俗、道教以她为主角和偶像外,她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首领和民族的别名,她代有其人,这才是西王母历史的本来。
吴晗说:“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动在陕甘高原的“西戎”即犬戎的别名。”(《西王母与西戎》《清华周刊》第36卷第6期)而西戎是什么呢?《史记·匈奴列传》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又说:“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史记·邹阳传》说:“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因此,《词源》说:“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
戎存在的地域在何处?王国维、梁启超等考证认为:“猃狁、昆夷(包括昆戎),是同音异译,应是一个民族,昆夷是属于戎族系统的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分布在渭北高原至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 区,在商代属于这一带的土著民族,而周族是外来的。”
根据《史记》等记载,结合甘肃平凉、庆阳地区的民间传说与考古发现,西王母祖庙在陇山以东的甘肃泾川,是合情合理的。其过程大概是,夏后氏政衰,稷(周之始祖)的儿子不[上穴下出 ]   自邰(陕西武功)迁至庆阳,《史记》的原文是:“不 [上穴下出] 失其官,而奔于戎狄之间。”不[穴出]  卒、子鞠立;子鞠卒,公刘立,在庆阳传了两世,今庆阳有公刘庙。《史记.杨恽传》说:“安定山谷之间,是戎旧址”,安定即今甘肃泾川。
甘肃泾川的西王母文化遗产有:
——历史上,全县有168处女神庙,被学界称为“汉族女神县”,是西王母祖庙在泾川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土壤。
——泾川回山,与三千里昆仑一脉,这条山脉至泾川不再延伸,泾汭二河在回山下汇成一条河——泾河。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本质,是以山水喻意世象哲理,山水也孕育色彩斑澜的地域文化。以以上智慧看泾川回山,回山就是昆仑的开始或结尾,也是西部地域与中原地域的分界。山下的二水汇一水,象征农耕(黄帝)民族和游牧(西王母)民族之大融合。西王母祖庙选择了泾川回山,正是在广袤的古戎族生息地域间选择了象征中华民族由两大部落融合而成的自然文化符号,风水宝地。
泾川王母宫,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甘肃通志》卷十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
泾川县博物馆馆藏清代王母宫《共成善果册》序言 载:“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明清《平凉府志》、《泾州志》都有王母宫建自西汉的记载。特别是宋翰林承旨陶谷写于宋开宝戊辰岁(968年)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完整保存于泾川回山,据考证,该碑为全国仅存的最早记载西王母史迹和祖庙的碑刻。泾川王母宫,同样也是目前中国大陆仅存的一处祭祀西王母之地,内供奉西王母塑像。
——泾川出土的西王母文 物有:战国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它的造型告诉我们:中原农耕民族图腾为龙,西部戎族游牧民族图腾为虎,虎的传人共融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之后,西王母被尊祟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泾川出土的以虎为身,以龙为梁,以凤为纽的这件国宝,造型精美绝伦,“东方苍龙,西方白虎”之天象融为一体,龙虎难舍难分,相依相存,是西王母戎族部落虎的传人与中原农耕民族龙的传人融合的完美证据,是商周时代帝王与西王母部族首领在泾川一带交往的历史见证。泾川还出土有周代早期的逵纹(龙)、餮饕纹(虎)铜觚、铜爵各一件,上刻“父丁”、“母已”字样,传递着父系、母系社会及龙虎文化符号。
——历代描写泾川西王母文化的文学作品极为丰富,汉乐府《上之回》写汉武帝巡幸回中、寻觅西王母史迹的史实(西王母名回,泾川地处回地中部,故泾川西王母祖庙所在山名回中山或回山)。南朝梁皇帝萧纲及南朝、隋、唐、宋、明大诗人张正见、萧悫、李白、李贺、沈 亻全期、卢照邻、李商隐、陆游、汤显祖等都写过《上之回》等泾川与西王母诗,泾川地方志收录咏泾川王母宫诗词数百首。《全唐诗》收录的胡曾的《回中》诗,更是汉武帝在泾川拜西王母的史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泾川的农历三月二十西王母祖庙庙会,自宋代天宝年间开始,至今已1036届,是全国罕见的以祭祀西王母为主题的专门庙会。即使祖庙毁于清同治年间,但庙会从未中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泾川对西王母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保护、研究成果丰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普查到以西王母为主的五大(西王母、佛教、名人、古人类、民俗)遗产10万多件(种、处),已出版专门的相关的著作20多部,300多万字。1999年,召开了“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钟敬文致贺信,贾芝、陶立王番、乌丙安、杨亮才、柯杨、叶春生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及120多位海内外学者聚会泾川,一致认定泾川王母宫是西王母祖庙。会议论文集《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被中社科院叶舒宪教授誉为“世界范围出版的第三本西王母研究专著”。
----2000年8月9日,“华夏故土地图”泾川西王母祖祠取土仪式在泾川王母宫举行。国内外媒体近年报导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达千次以上,网上搜索“西王母”关键词,有相当网页是泾川西王母文化内容。
----台湾有5000多家王母宫,都认同泾川西王母宫是西王母祖庙,泾川王母宫照片在台湾王母宫多有展示;10多年有500多个朝圣团来泾川。
1990年以来,台湾同胞千辛万苦寻访西王母祖庙,以史籍记载,历史遗存为根据,认为新疆西王母瑶池是神话的遗存;西王母(戎族)和中原民族相融合之地在甘肃,西王母祖庙在泾川,是符合历史地 理真实的。因而,每年有20多个朝圣团来泾川朝圣谒祖。
台湾同胞先后捐资,与泾川人民共同重建了西王母大殿、回 屋、东王公大殿、三皇殿(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殿、(黄帝、颛顼、帝窋、唐尧 、虞舜)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祭坛。先后来泾川朝圣、捐资的有台北松山慈惠堂、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以及台北、台中、台东、台南、高雄、嘉义、三重、彰化、新店、南投、新竹、宜兰、桃园、屏东、苗栗、新庄、云林、汐止、基隆、凤山、中和、大里、丰原等市县的信众近万人,仅为王母宫捐资刻碑留名的就有800多人;最高捐款额达100万元人民币。
2004年9月,泾川重修回山王母宫经理会代表团访问了台湾,所到之处受到隆重欢迎。也考察了台湾有王母宫5000多家、信众500多万人的现状 。台湾同胞因祟拜妈祖,因而对女性始祖格外祟拜,普遍认定西王母是中华之母,中华和平之母,中华民族之母,中华长寿之母,中华美神。是促 进两岸统一的不可替代的载体,是统一、团圆的文化象征。
泾川代表团考察之后,与台湾西王母文化团体达成朝圣祭祖合作协议。泾川已成为中国首选的台湾同胞认同的西王母祭祀之地, 朝圣、团圆之所。
----2005年10月,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在泾川举办,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俗网、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甘肃省政协、甘肃省对台办和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台湾省民俗职业工会、台湾台海两岸经贸事务交流协会、台湾鸿道国际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的官员、专家、学者、宗教界上层人士、新华社等媒体记者100多人出席了论坛,发表论文40多篇。经协商,2006论坛在台湾举办,并在台湾、泾川逐年一届举办下去。
综上所述,西王母是中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多民族融汇的中华始祖文化的标志。
                                           2004年11月5日

发表《泾州写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1月/《中华佛都·泾州大云寺》2005年7月/转载互联网1000余家
张怀群著《圣地泾川.西王母祖圣地》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