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简介

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简介

        1999年,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邱国珍教授被温州大学作为特殊人才重金引进,负责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的创建工作。2000年,温州大学成立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民俗学学科正式设立。2002年,受邱国珍教授邀请,原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图书馆馆长姚周辉教授从昆明来到温州,协助邱国珍教授共同创办民俗学硕士点。
        2003年6月,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这也是浙江省第一个民俗学硕士点。次年,温州大学民俗学硕士点开始招生,首届共招收7名硕士研究生。此后,民俗学学科每年招生始终保持在8名以上,2006年最多时招收19名硕士研究生。至今(2016年),民俗学学科共招收硕士生135人。其中,有多名学生毕业后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师资方面,学科建设伊始,邱国珍教授和姚周辉教授就本着内引外联的精神,一方面借重温州大学人文学科的优势力量,从其他相关学科引入了许多知名学者担任硕士生导师,另一方面从国内其他高校引进民俗学博士扩充民俗学学科的专业师资力量。从2004年至2016年,除了先后邀请来自历史学学科的蔡克娇教授、音乐学学科的陈克秀教授、古代文学学科的张靖龙教授、林维民教授、刘水云教授和丽水学院长期从事畲族研究的吕立汉教授兼职担任民俗学学科的硕士生导师,从现当代学科引进林亦修教授专职担任民俗学教研室主任和硕士生导师外,还陆续从国内其他高校引进了一批年轻的专职教学和科研人员。包括引进中国人民大学黄涛教授全职入温担任民俗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引进浙江大学的韩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宇嫦博士和邓苗博士充实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此外,先后就职于温州大学图书馆和本校温州民俗博物馆的赖施虬副教授也长期坚持担任民俗学学科的专业课主讲教师。
        学科建设方面,2001年,民俗学学科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学科,成为学校的重点扶持对象。2002年12月,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的重点资助。自2005年4月以来,民俗学学科一直是温州大学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之一,在温州大学和浙江省教育厅的学科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2007年,民俗学学科被评为温州大学“重中之重”学科。2012年,民俗学学科获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除此之外,本学科还先后在温州市永嘉县芙蓉村和仓坡村、洞头县望海楼、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和黄坦镇培头村设立了五处教学实践基地。2019年开始,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政策,原属社会学一级学科的民俗学硕士点调整到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以“民俗学与历史文化”的名称继续招生,硕士学位类型由原法学硕士变更为历史学硕士,但是民俗学学科硕士入学考试、课程、培养、论文答辩等相关事务基本上不受影响,仍然由民俗学学科独立负责。
        学术资源方面,2005年,由赖施虬副教授负责筹建,赖施虬、万军先后担任主任的的“民俗学文献特藏书库”正式对外开放,该库占地约200平方米,收藏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民俗学和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专业书籍约5万册,同时,该馆藏有近2万册台湾地区的民俗学、人类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订阅了近20种国内民俗学、民族学和历史学方面的专业期刊,藏有数量齐全的全国各地地方志文献丛书和温州地方文献丛书。这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的长期对读者开放的高校民俗学特藏书库。该库(馆)硬件设施条件优良,藏书种类丰富,成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2008年,由赖施虬副教授负责筹建的温州民俗博物馆正式在温州大学对外开放。这是我国首家高校民俗博物馆。该馆占地约700平方米,设置有300个民俗文物展位,对外展示包括蓝夹缬、瓯塑、瓯绣、黄杨木雕、药发木偶等各类温州地区独有的民俗文物。目前,该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人——曾先后担任图书馆特藏书库和图书馆海洋文化书库负责人的万军和本馆馆员徐小娟,讲解员9名,每周一、三、五对外开放,成为温州大学对外宣传和服务社会的一张名片,每年接待各类参观人员数千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除此之外,2011年,民俗学学科还建成了“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该库按资源形式分为8个子库,包括学位论文库、电子图书库、视频资源库、音频资源库、网络资源库、书目数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收录内容包括国内民俗学方面的学位论文、电子图书、温州地区的民俗事象、节庆活动、民间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访谈的图片和音视频资源。
        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还多次举办国际和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2008年,主办了全国首届民俗学高层论坛。2009年,主办了中韩历史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主办了东亚俗文学与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除此之外,本学科还多次主办各类地区性的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的著名学者到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