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海洋]人类学与东西方文化比较(上)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海洋]人类学与东西方文化比较(上)

人类学与东西方文化比较(上)



张海洋




一、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和前提
   
  后现代思潮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观念世界,以至于我们今天讲起东西方文化比较这几个字来都有些心虚气短,但后现代要颠覆和解构“东西方”及其“主义”也不无道理。地球本是个球状体,球状体上的方位本来难搞清楚。往东看,中国的东面有东洋日本,日本的东面有夏威夷,夏威夷的东面有北美,北美的东面有老欧洲,那已经是西方的老营。往西看,至少在古代中国人眼里,太行山以西就是山西陕西,再往西就是西域西藏,再往西相当于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地方,已经是《西游记》里的西天。还往西呢?连近代中国的开明文人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只好叫个“泰西”。但在西方人眼里,地中海东南岸的埃及已是近东,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是古代东方,东岸再往东的地方是中东。波斯、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他们的近代新东方。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则是他们的远东了。然则哪里才是我们要做的东西文化比较中的东方?是埃及、波斯、印度还是中国、朝鲜、日本或东南亚?这件事在梁漱溟(1893-1988)写《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时就很犯难,现在仍然聚讼纷纭。这些难处,应该是后现代思潮能够行时的原因吧。
   
  但世界毕竟还有后现代难以颠覆和解构的物质和制度方面。比如说,即使在后现代的今天,太阳还是东升西落。今日世界上,穷人还是容易吃亏,落后还是容易挨打。环境卫生差的也还是容易得病。得上非典之类的传染病,还是要隔离。建设小康社会也还是得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既然如此,我们划分东西方时,也就可以仍其旧惯,以中国为东,以欧美为西。至于夹在东西两方之间的印度、伊朗和阿拉伯,他们自有他们对东西方的理解。我们也可以讨论他们的东方性或西方性,就像他们讨论我们一样。讲清这个前提,我们就转入对文化的讨论。
  
  人类学宗师E.B泰勒在1871年《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法律、习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这么长的定义还没包括物质文化在内。我们为操作方便,从杜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5)对社会的定义中改装出一个简明定义:文化是外在于个人且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的思想、行动和感觉的方式及其产品。这样定义的文化与文明大致重合。例如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4)里所讲的文明,就可以跟文化互换。如果硬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区分,我们就说文明是文化的外显方式,文化是文明的内在机制。
  
  文化作为有机有序能动变迁的复合整体,具有习得性(符号可传递)、模式性(体系性有序)、类型性(民族和地域特点)、时代性(与时俱进的变迁能力)和内部多样性(亚文化的复杂多样)。操作中,我们从地域上把文化分成全球人类文化、区域国家民族文化和地区族群文化三个层面。时间上,我们以工业时代为界,区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具体操作中,我们再以区域文化为单位,区分各自内部的单数大传统和复数小传统。单数大传统指一个分析单位里能够容纳、涵盖和支配小传统的文化共性。复数小传统则指分析单位内部的各种多样性,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地方、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我们用费孝通教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89)中提出的“多元一体”概念来称呼这种多层次特点。
  
  我们的东西方文化比较,主要是在发韧于西方的现代化与东方的传统文化之间所做的比较。这样比较的长处和局限性,我们后面有讲。现在正是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参考马文

Link UR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6994f010008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