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年民间文学2课堂第三小组讨论

天津时调

《青楼悲秋》
皓月当空夜如昼, 妓女自叹在青楼, 斜椅栏杆紧皱眉头 ,哎嗨呦, 一阵儿泪悲秋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几时风流,日月穿梭白了头,. 哎嗨呦,哪是奴家我的叶落归秋?恼恨爹娘把小奴家我们卖出了手,贪图了洋钱好几十轴,扔在了火坑何日出了头,哎嗨呦,亲生的儿女多么大的冤仇,赚了洋钱领家妈妈乐,不赚洋钱皮鞭子蘸水抽,抽的奴家我们鲜血崩流, 跪在了尘埃苦苦的哀求,老天爷保佑着早早的从良走,不论穷富心投意投,那是奴家我的结果收,哎嗨呦,我跟领家解开了冤仇,手提着银壶多贪上几杯酒,和衣而卧躺在了床头,一醉解千愁。满怀心事一笔勾。
《鸳鸯调》
一更里、有明月,月照满了怀,思想起小奴家我这一世算白来。起从小、命不强,时运衰了败,十三岁留起头来,这才长够奴家我的身材。二双亲,将女孩,许配一家玩闲人的手,十五岁那一年,花红彩轿娶过门来。起从小、看你好,长大成人可学了坏,先学会掷骰子斗宝,后学会斗纸牌,帕斯麻将全都会来。


《哈拉调》

大清一统太平出,如今晚的姑娘想丈夫,妈妈娘你好糊涂,哎嗨呦,妈妈娘你好糊涂;院的姐姐比奴家我们大一点,怀抱着婴儿多么大的福,妈妈娘你好糊涂,哎嗨呦,妈妈娘你好糊涂;西院的妹妹比奴家我还小,去年腊月把门子出,妈妈娘你好糊涂,哎嗨呦,妈妈娘你好糊涂;左邻右舍都和奴家差不多,一个一个都寻了丈夫,妈妈娘你好糊涂,哎嗨呦,妈妈娘你好糊涂。

《喜荣归》

一阵金风扑面吹,树叶子唰啦啦一踅一堆,白露惨秋回(涨弦,少唱了一句“行路的君子早把家归”)。佳人怕冷闷坐香闺暖阁对,愁皱蛾眉盼想郎回。有郎的盼郎,无有郎的盼谁?无夫的佳人白盼一回(涨弦)。耳听得半空飞过一群宾鸿雁,哏哏哏嘎嘎嘎,燕往南飞,今年飞去明年转回,来来回回节气催。天凉了寒蛩叫的声音发了蕤,也有那三梆子、蛐蛐油葫芦,喽喽喽、崩崩崩草窠里飞,虽然说带着翅不能够腾飞,一场严霜把它的命追。



叙事分类:

1、 写景状物(多见):《放风筝》《春来了》《秋景》
2、 反应妇女受压迫的(多见,以妓女为主,描写其悲苦生活):《盼情郎》《妓女托梦》《妓女相思》《双顶嘴》
3、 男女之情(刻画不同活动,如约会、探亲、追求无果等):《明月五更》《风吹铁马》
4、 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多见):《要女婿》《摔西瓜》《后娘打孩子》
5、 讲述历史故事(较少见,以爱情为主):《拷红》
6、 反抗旧社会封建统治(较早传唱的多一妇女为主题;解放后创作的多为刻画对党领导人民脱离封建统治阴影的歌颂):《七月七》《明月五更》《清华参军》
7、 反映新时代特点(这类题材多是解放后经历过天津时调改革后的新唱段):《毛主席来到咱村庄》《心中的赞歌向阳飞》《金色的黎明》《军民鱼水情》

TOP

童话与关于考验的成长

格林童话展示了一个单纯又美好的童话世界,但是其实分析来看,故事都是有共同点的。关于成长要素的问题。格林童话的故事几乎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尾,但是要得到这个美好的结局是需要努力的。在故事的开头,主人公尽管原因不同,但是都要经历程度不同的贫困或者困境。白雪公主尽管是一个公主,但是过得并不如意。备受折磨,对方甚至还想要夺取她的性命。《勇敢的小裁缝》和《穿靴子的猫》都是从一开始就过着贫穷的生活。这是对于主人公成长的考验,这种考验是必备要素。是故事主人公一定要经历的。在《睡美人》和《青蛙王子》里面都具备的,只不过在《青蛙王子》里面经历劫难的是王子而非公主。成长都是要经过磨炼的,因为磨炼可以培养人的品质。
于是这里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成长所需的品质。困难和考验是成长的必备要素,而要经历困难和考验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这个品质可以是原先就有的,也可以是经由磨炼被唤醒的。关照格林格林童话,我觉得有一个尽管没有明显提及,但是一定需要的就是敢于尝试和不放弃。因为如果这些童话的主角们放弃之后,也许就不会有这些童话了。最典型的就是《勇敢的小裁缝》,他尽管在面临那么多具有重大挑战的任务,并且不被任何人看好,但是他仍然没有考虑过这个放弃,所以最后他得到一个好结局,从一个小裁缝变成一个一国之尊。《青蛙王子》里的公主尽管面对青蛙,但是最终还是履行了诺言。再一个就是机智与处事能力,《穿靴子的猫》里的猫就很机智,能够利用自己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面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方式。知道利用优势和对方的缺点来为自己所用。
还有一个就是勇气,其实在这些故事里面还是少不了夸大和虚构的成分在,但是他们的勇气确实实打实的,面对这一切事情,他们都有勇气去面对,因为面对才有了化险为夷的可能。还有的就是品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渔夫就是拥有品德的代表。但是相比之下《穿靴子的猫》就显得有那么一些三观不正,就只给魔王一个魔王的名头,就开始随意地占据他的财产,他的一切,这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我想,童话里所要表达的就是,勇敢机智和优良品德应当的到嘉奖和好的回报,作恶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符合孩童的价值观的。
所以综上,面对成长考,我们需要的就是勇气、思考和尝试。有了勇气之后才能够尝试,勇气也能使人不放弃。所以勇气是基础,思考和尝试也是不可少的,没有这两个要素,是不能通过考验的。至于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尝试,因为在我印象之中,我所面临的一切考验和困难都是在一次一次不断地尝试之中通过的。又在一次一次尝试之中获得勇气,在尝试失败的时候学会思考。

TOP

童话故事中人物成长因素之人物关系简析

一、        亲子关系
迈向成人的成熟必然意味着亲子间的冲突,经典的俄狄浦斯问题会再次出现,,父母该如何面对子女成长时散发出的成年人吸引力,一方面是日渐成熟的子女,另一方面是开始面临肉体生命力的衰退,开始进入更年期的自己,同时子女还将进一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梳理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意味着双方将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关系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子女一方面远离父母,另一方面随着结婚生子而站在了父母过去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任何对于旧模式与身份的眷恋和对新模式与身份的恐惧都会造成亲子间的冲突,这一点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王后与白雪公主的冲突,表面上看是因为王后容颜老去青春不再,出于对白雪公主青春活力和美貌的嫉妒,所以谋害白雪公主,不管王后是不是后母,这种年龄上的差距,身份上的转换,生理上特殊时期的到来带来的焦虑忧郁恐惧等都会让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在俄狄浦斯的后期研究倾向于,冲突和问题的出现并不仅仅来自于子女对父母的欲望与仇恨,实际上的发展更多是双向的,既有子女指向父母的部分,也会有来自父母对子女的欲望和仇恨。亲子之间的关系在童话人物的成长中往往会成为故事发生的源头或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灰姑娘》中后母对灰姑娘的刻意为难,《两个汉斯》中父母对大汉斯和小汉斯截然不同的态度引发的两兄弟之间的故事,或多或少都会有亲子关系在其中发挥作用。
二、        异性相处
当个体面临成人的议题,建立成熟的亲密关系将会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主题,,在某些文化背景上,甚至会成为社会承认其成人的“里规则”——哪怕在当下中国,成年独身仍然是很多地区作为边缘人群的代名词,是否婚育成为民众鉴别对方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准,,与父母相处不同,成为一方的伴侣意味着面对一个身份对等的人,同时也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角色职责,于是议题的探讨将进入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自身角色转换的准备,如同白雪公主在森林深处接受来自于照顾七个小矮人的家政训练和面对来自于巫婆的三次诱惑,都可看作是其真正能够与王子相遇并结合的准备工作,没有她对小矮人的照顾关怀与遭受的磨难,她就可能会市区与王子见面的机会,王子也可能就不会为白雪公主的品质所打动。另一个层面则是实际与对方的相处的能力,在青蛙王子的故事里,公主实质上向王子透露了非常多的消息:自己一人游戏的秘密、公用餐具、食物、寝室一级公主坏脾气和恐惧男性的一面,而另一些童话中的女性角色们,则遇见了男性的阴暗面,如蓝胡子,《美女与野兽》中还是野兽的王子,而能否面对和跨越这些阴暗面,直接影响着网址与公主能否走到最后。
三、        身份认同
在几个常见的童话里,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青蛙王子》等,都体现了身份认同的观念,这四个故事可以说展现了几个不同的侧面。灰姑娘探讨的比起性成熟,更多的是社会身份认同的主题,经历的是从家庭成员身份的剥夺得到更高的身份认同的过程,正故事的核心,其实都在“配得上”这一议题。白雪公主和睡美人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都是在讨论性成熟、女性身份的认同话题。白雪公主受到母后的嫉妒,实际上是和墨镜将白雪公主定义为“女人”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母亲来说,作为女儿——一个女孩——的美丽是无害的,自己期望的,但作为“女人”,女儿就成了和自己竞争的他者,是自己无法忍受的。睡美人则呈现出另一种特质:关于成熟的抵抗。故事中的纺锥、出血都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性成熟象征,纺织作为女性的象征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与蜘蛛的故事,而国王和王后对于诅咒的恐惧和禁令,也可看做是对于拒绝女儿将成熟变成女性并与他人结合的这一事实的回避:倘若那位女巫下的诅咒是这个公主将会在成年时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黑衣人掳走并结合,国王大概不会下禁令捉拿所有黑衣人的。青蛙王子则更多地探讨王子一侧的变化,公主在森林里玩金球和任性不守七月的部分恰好是居于儿童和成人的两侧,一方面是不守规则约束和限制的顽童,另一方面是有关性的觉醒。

TOP

中国四大传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中国文化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四大民间传说就展现了其中丰富的内涵。
首先在《牛郎织女》中,穿插了十二生肖中“牛”的意象。牛一直给人安分守己、不屈不挠、温驯乖巧、吃苦耐劳的形象,它承担着重责大任却无怨无悔,稳重而认真执着,平淡的接受繁重却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工作。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老牛让牛郎去拿织女的衣服,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姻缘,在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老牛为了让牛郎去天宫找织女,让牛郎不要顾忌十多年的感情,杀掉自己,披上自己的皮飞向天宫。此外,还引用了“喜鹊”这一意象,特指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七夕为牛郎、织女造桥使能相会的喜鹊。也是因为这个神话故事,喜鹊有了于是远人讲归的意义。《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来。” 《辛未七夕》诗:“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
其次,在《孟姜女哭长城》中,引用了中国的建筑——长城,以及历史人物秦始皇。这个故事相比牛郎织女,以历史时代为背景,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孟姜女的降生最具有神话色彩,她是从葫芦里降生的,因此“葫芦”这个意象具有神话色彩。葫芦是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 送瓜求子是我国民俗活动的重要事项,《清稗类钞·迷信类·食瓜求子》条记载?“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妇而数年不育者,则亲友必有送瓜之举。”
第三,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引用了中国文化中动物植物类里面的蝴蝶。古人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变形。躯体死亡也许正是灵魂的解脱,就如蝴蝶从蛹中飞出。梁祝故事中,蝴蝶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不仅如此,实际上它也象征着自由。在故事中,梁和祝两人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祝家对祝英台婚姻的强行干预。在古代中国,婚姻完全由父母决定,本人是没有权利自己做选择的。婚姻不自由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莫大的痛苦。梁祝化蝶的含义之一就是:作为蝴蝶,他们现在是自由的。除自由外,或者说和自由紧密相联系的,就是死亡和灵魂。蝴蝶也常常可以象征死亡。梁祝故事中,他们也是在死亡之后化为蝴蝶的。蝴蝶之所以可以象征死亡,有一个原因是它非常轻盈而又会飞翔,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灵魂的特点。蝴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有一个变形过程。它的幼虫变成蛹,然后再变而成为蝴蝶。蝴蝶的幼虫和它的外表差异极为巨大,没有谁可以从外表看出它们是同一个生命。这个特点也和中国古人对死亡的观点相同。古人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变形。我们的躯体死亡也许正是灵魂的解脱。在庄周心目中,死亡未必不是一种对肉体和现实束缚的解脱,蝴蝶是最适合表达这个意义的意象。庄周说,“当我做梦时,我是一只蝴蝶———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醒来变成了庄周?”庄周为什么用蝴蝶为喻,而不把自己比做兔子或者猪?原因也是一样。因为庄周正在思考生死问题,正在思考死亡是什么。在庄周心目中,活着未必胜过死亡;死亡未必不是一种对肉体和现实束缚的解脱,所以他选择最适合表达这个意义的意象———蝴蝶。
最后,在《白蛇传》中,蛇、雷峰塔和断桥三个主要意象构成了这个传说。白娘子是西湖所接纳的一具可爱的生命。虽然只是传说,却妇孺皆知,知名度远远超过许多真人。白蛇传的传说由来已久。明代已有人将其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冯梦龙《警世通言》,又将其记录整理,题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至此,故事基本完整,并与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等地名紧密相连,而不再变更。清代,戏曲、曲艺的作者根据当时流传的汉族民间传说,进一步丰富《白娘子传》的情节。历代慷慨地把西湖、断桥、雷峰塔奉献给他,使西湖景观上有了她的印迹,而西湖毫无亏损,反而因此平添了特别明丽的色彩。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过着人世间的平凡生活。正因为她这一特殊的想法,使她成了传说中最具亲和力的人物。雷峰塔,在某种意义上,它名播万里正是因为压着白娘子。当《白蛇传》中出现了雷峰塔后,一个悲怆的结局无可挽回地出现了。学者余秋雨说: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怆然象征。但是正因为传说中雷峰塔禁锢了白娘子,当它终于倒掉后,一批五四文化闯将不禁由衷欢呼,鲁迅更是对之一论再论。雷峰塔的闻名,一般的说法是,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组对景之一,它与北山的保俶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在雷峰塔未塌以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
总之,这四个故事虽然都是民间传说,但是都采用了中国文化多种分支的内容,生动有趣,富有真实感。并且这四个传说故事都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美好品德。忠诚、善良、坚持、惩恶扬善等。

TOP

四大传说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传说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传说都是出现于特定文化环境的。中国的农业文明发达,所以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跟丰富的农业文化,这也就影响了传说。一个很突出的地方就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体现。
最突出的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先是两个主人公,牛郎本身是一个农民,而且是一个相当贫苦的农民,他最好的伙伴就是他的那头牛,他日常的生活就是放牛,做农活。在中国古代,牛一直都是农民的好朋友,是家庭里的重要财产。以至于在某些朝代,屠宰牛的行为被律法所禁止。而织女,从名字就知道她做的是什么,织布一直是古代女性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尽管织女贵为天上的仙女,但是她的职务仍与农耕文明和任务息息相关。后来牛郎织女在一起生活,过的也是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明显的小农经济生活。他们没有说因为织女出现之后生活出现变故,变为了商人或者之类的。最后故事结局,牛郎织女每年可以会面,牛郎用来担着两个孩子的也是常见的农具——扁担和箩筐。
孟姜女的情形也相类似,孟姜女和她的丈夫都是无权也无势的农民。所以她的丈夫才会被抓壮丁离家远去,最后悲剧发生。这些都是在文化与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
梁祝的主人公所在的阶层与前两个不同,而且在中国古代,阶层是相对固化的。并且婚姻是由父母定的,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爱情悲剧。梁祝所体现的就是当时的婚姻制度,还有阶层背景等等。所以说传说是一定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然后,传说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传说就会衍生出很多东西。譬如《梁祝》,在民间的梁祝传统曲目,后来西洋文化传过来,和西洋乐器结合所产生的音乐。还有由此改变的故事,戏曲,等等,都是一大批文化财富。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素材。中国文化本身的内容是非常之大的,要探寻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了解民间的传说是一个方式,说到中国的文化自然有很多人会想到中国的传统故事。四大传说里,既有国家性传说,又有世界性传说。这些故事里都体现着着中国传统文化。这些传说代代流传,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TOP

童话中人物成长因素

世界十大经典童话故事
1.《灰姑娘》
2.《白雪公主》
3.《豌豆上的公主》
4.《爱丽丝漫游奇境》
5.《卖火柴的小女孩》
6.《木偶奇遇记》
7.《三只小猪》
8.《小王子》
9.《小红帽》
10.《拇指姑娘》
人物成长往往都要经历“陷入困境——成功脱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
1.出场年龄小。由于传统的童话观一直将童话的受众限定为十八岁(部分组织界定为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了增加读者的自我代入感,故事开始时,大多数童话的主角都是发育期的儿童或拟人类生命体。前者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从她们幼年期讲起;后者以丑小鸭、三只小猪、匹诺曹(《木偶奇遇记》)为代表,主角是只小鸭、小猪或者是木偶制成的小男孩。他们的特点都是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细小的成绩可使其得意忘形,微小的挫折又可使其垂头丧气。儿童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容易模仿,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这些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十大童话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
2.在结构上,故事必须存在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童话主人公往往处于正义的立场,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一到两个反派出于恶意而意欲对主角不利,使之深陷危机。
3.主角会由于善心而得到外力,尤其是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比如,《灰姑娘》里的神仙教母,《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
4.故事基本处于U型结构,童话主角先抑后扬,因此他往往会存在一个低潮期。而这也是主角在低潮之后的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TOP

童话中人物成长因素

世界十大经典童话故事
1.《灰姑娘》
2.《白雪公主》
3.《豌豆上的公主》
4.《爱丽丝漫游奇境》
5.《卖火柴的小女孩》
6.《木偶奇遇记》
7.《三只小猪》
8.《小王子》
9.《小红帽》
10.《拇指姑娘》
人物成长往往都要经历“陷入困境——成功脱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
1.出场年龄小。由于传统的童话观一直将童话的受众限定为十八岁(部分组织界定为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了增加读者的自我代入感,故事开始时,大多数童话的主角都是发育期的儿童或拟人类生命体。前者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从她们幼年期讲起;后者以丑小鸭、三只小猪、匹诺曹(《木偶奇遇记》)为代表,主角是只小鸭、小猪或者是木偶制成的小男孩。他们的特点都是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细小的成绩可使其得意忘形,微小的挫折又可使其垂头丧气。儿童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容易模仿,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这些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十大童话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
2.在结构上,故事必须存在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童话主人公往往处于正义的立场,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一到两个反派出于恶意而意欲对主角不利,使之深陷危机。
3.主角会由于善心而得到外力,尤其是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比如,《灰姑娘》里的神仙教母,《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
4.故事基本处于U型结构,童话主角先抑后扬,因此他往往会存在一个低潮期。而这也是主角在低潮之后的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TOP

童话中人物成长因素

世界十大经典童话故事
1.《灰姑娘》
2.《白雪公主》
3.《豌豆上的公主》
4.《爱丽丝漫游奇境》
5.《卖火柴的小女孩》
6.《木偶奇遇记》
7.《三只小猪》
8.《小王子》
9.《小红帽》
10.《拇指姑娘》
人物成长往往都要经历“陷入困境——成功脱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
1.出场年龄小。由于传统的童话观一直将童话的受众限定为十八岁(部分组织界定为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了增加读者的自我代入感,故事开始时,大多数童话的主角都是发育期的儿童或拟人类生命体。前者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从她们幼年期讲起;后者以丑小鸭、三只小猪、匹诺曹(《木偶奇遇记》)为代表,主角是只小鸭、小猪或者是木偶制成的小男孩。他们的特点都是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细小的成绩可使其得意忘形,微小的挫折又可使其垂头丧气。儿童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容易模仿,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这些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十大童话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
2.在结构上,故事必须存在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童话主人公往往处于正义的立场,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一到两个反派出于恶意而意欲对主角不利,使之深陷危机。
3.主角会由于善心而得到外力,尤其是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比如,《灰姑娘》里的神仙教母,《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
4.故事基本处于U型结构,童话主角先抑后扬,因此他往往会存在一个低潮期。而这也是主角在低潮之后的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TOP

回复 48# 的帖子

童话中人物成长因素
世界十大经典童话故事
1.《灰姑娘》
2.《白雪公主》
3.《豌豆上的公主》
4.《爱丽丝漫游奇境》
5.《卖火柴的小女孩》
6.《木偶奇遇记》
7.《三只小猪》
8.《小王子》
9.《小红帽》
10.《拇指姑娘》
人物成长往往都要经历“陷入困境——成功脱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
1.出场年龄小。由于传统的童话观一直将童话的受众限定为十八岁(部分组织界定为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了增加读者的自我代入感,故事开始时,大多数童话的主角都是发育期的儿童或拟人类生命体。前者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从她们幼年期讲起;后者以丑小鸭、三只小猪、匹诺曹(《木偶奇遇记》)为代表,主角是只小鸭、小猪或者是木偶制成的小男孩。他们的特点都是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细小的成绩可使其得意忘形,微小的挫折又可使其垂头丧气。儿童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容易模仿,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这些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十大童话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
2.在结构上,故事必须存在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童话主人公往往处于正义的立场,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一到两个反派出于恶意而意欲对主角不利,使之深陷危机。
3.主角会由于善心而得到外力,尤其是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比如,《灰姑娘》里的神仙教母,《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
4.故事基本处于U型结构,童话主角先抑后扬,因此他往往会存在一个低潮期。而这也是主角在低潮之后的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TOP

中国四大传说对古典悲剧意蕴的体现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以其绵亘之久、流传之广及影响之巨而被并称为“四大传说”。因其在民间文学中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四大传说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顾颇刚先生1924年发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开始,国内民间四大传说的研究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从传说的历史考辨至故事文化内涵的探析,从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到多种研究视角的运用,四大传说的研究渐趋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因儒家伦理和诗教的双重影响,中国古典悲剧意识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紧密相融,而表达个人欲望的爱情悲剧意识则较为微弱和模糊。四大传说均以爱情追求为旨归,折射出民众浓重的爱情悲怆性体验。织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结成夫妻而被王母捉回,牛郎追至长天却被银河隔绝,二人隔河相望,虽终年分离但矢志不渝。梁祝同窗三年,情意甚笃,然未能聚合,梁因之郁郁身亡,梁死祝吊,纵身入坟,终得化蝶双飞。白蛇废弃千年修炼的正果,历尽艰辛,追随、扶持许仙,终被压于雷峰塔下仍痴情不改。这三则传说的爱情主题已成定论,唯孟姜女传说的主题尚有争议。钟敬文先生论孟姜女传说时曾说:“它的主题思想,明显是反对残酷的筑城徭役的。”[12]此说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响应,但其间不断有人提出“爱情主题”的歧见。不过,若对孟姜女传说仔细推敲,“爱情主题说”似乎更为合理。
四大传说以其自身的存在具体而深刻地昭示了民间文化与上层文化的相互区别与相互补充。社会分层常导致文化分层,中国的文化系统由上层的、主流的文化与下层的、民间的文化共组成。虽然诞生于同一大文化环境之中的这两种文化相融互渗而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文化主体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不同,两种文化所反映的生活与精神必定会存在差异。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略根植于广大民众、作为民族文化根基的民间文化。

TOP

童话中人物成长因素

世界十大经典童话故事
1.《灰姑娘》
2.《白雪公主》
3.《豌豆上的公主》
4.《爱丽丝漫游奇境》
5.《卖火柴的小女孩》
6.《木偶奇遇记》
7.《三只小猪》
8.《小王子》
9.《小红帽》
10.《拇指姑娘》
人物成长往往都要经历“陷入困境——成功脱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
1.出场年龄小。由于传统的童话观一直将童话的受众限定为十八岁(部分组织界定为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了增加读者的自我代入感,故事开始时,大多数童话的主角都是发育期的儿童或拟人类生命体。前者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从她们幼年期讲起;后者以丑小鸭、三只小猪、匹诺曹(《木偶奇遇记》)为代表,主角是只小鸭、小猪或者是木偶制成的小男孩。他们的特点都是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细小的成绩可使其得意忘形,微小的挫折又可使其垂头丧气。儿童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容易模仿,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这些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十大童话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
2.在结构上,故事必须存在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童话主人公往往处于正义的立场,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一到两个反派出于恶意而意欲对主角不利,使之深陷危机。
3.主角会由于善心而得到外力,尤其是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比如,《灰姑娘》里的神仙教母,《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
4.故事基本处于U型结构,童话主角先抑后扬,因此他往往会存在一个低潮期。而这也是主角在低潮之后的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TOP

中国四大传说对古典悲剧意蕴的体现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以其绵亘之久、流传之广及影响之巨而被并称为“四大传说”。因其在民间文学中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四大传说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顾颇刚先生1924年发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开始,国内民间四大传说的研究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从传说的历史考辨至故事文化内涵的探析,从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到多种研究视角的运用,四大传说的研究渐趋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因儒家伦理和诗教的双重影响,中国古典悲剧意识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紧密相融,而表达个人欲望的爱情悲剧意识则较为微弱和模糊。四大传说均以爱情追求为旨归,折射出民众浓重的爱情悲怆性体验。织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结成夫妻而被王母捉回,牛郎追至长天却被银河隔绝,二人隔河相望,虽终年分离但矢志不渝。梁祝同窗三年,情意甚笃,然未能聚合,梁因之郁郁身亡,梁死祝吊,纵身入坟,终得化蝶双飞。白蛇废弃千年修炼的正果,历尽艰辛,追随、扶持许仙,终被压于雷峰塔下仍痴情不改。这三则传说的爱情主题已成定论,唯孟姜女传说的主题尚有争议。钟敬文先生论孟姜女传说时曾说:“它的主题思想,明显是反对残酷的筑城徭役的。”[12]此说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响应,但其间不断有人提出“爱情主题”的歧见。不过,若对孟姜女传说仔细推敲,“爱情主题说”似乎更为合理。
四大传说以其自身的存在具体而深刻地昭示了民间文化与上层文化的相互区别与相互补充。社会分层常导致文化分层,中国的文化系统由上层的、主流的文化与下层的、民间的文化共组成。虽然诞生于同一大文化环境之中的这两种文化相融互渗而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文化主体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不同,两种文化所反映的生活与精神必定会存在差异。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略根植于广大民众、作为民族文化根基的民间文化。

TOP

粤剧《梁祝》的相关材料

1.梁祝基本情节
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乔装成男子,前往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读书的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同位同学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只得和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英台回到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粤曲中较为经典的曲目有《梁祝恨史》之《愿为蝴蝶绕孤坟》和《十八相送》
愿为蝴蝶绕孤坟 唱词
潘一帆撰曲,李宝莹独唱
【悲白】  梁兄,梁兄呀!
【诗白】
              怎得情花劫后开,愿将幽恨寄泉台。 英台不是无情女,伤心人已半痴呆。
【泣残红】
    自怜自怨今生带恨来,丝丝泪满腮,叹侬命苦却被情害。君一去,落泉台,往日我不该,却是畏羞向檀郎,怕示爱。朝朝我哋共看书,宵宵共抱衾,实觉亲爱。
【唱南音短序】
    思君多年共我,相亲三年来。
【连环南音】
    哀也爱,爱也哀,黛眉添恨,我怨郎呆。呆郎怨恨,添眉黛,爱是愁时,泪满腮。腮满泪时,愁是爱,采花无蝶,恨蜂来。来蜂恨蝶,无花采,栽花侬有意;
【二簧慢板】
    独惜哥你三日,迟来。我哋缘三载,解不开,同眠同食又同行,哥呀一朝永别宁无,感慨。三尺孤坟土未干,紫坭已把痴郎葬,只賸得白杨衰草,陪哥你在寂寞,泉台。
【禅院钟声】
    魂兮渺渺,断肠令我悲哀,痴心永在,怎得君你墓门为我开,双双飞去共到蓬莱,魂来!自从共你情苗种心植爱,暗觅情河爱海,一心将你待,思君未至,盲婚将我害。梦也不可再,悲君殉爱恨煞文才。
【滚花】
    凄凉宛似杜鹃啼,怎得君你带我魂离恨海。
【叹板】
    断肠人伤心事,凄凉谁似我祝英台。唉!我愿为蝴蝶绕孤坟,一页恨史永留千古载。一阵阵暴雨狂风雷雨电,又似见郎来唤我,上蓬莱。

TOP

粤剧《梁祝》的相关材料

3.演变过程 兴起 流行时间
从民间文学角度来探讨,研究梁祝传说的文章,虽然也不少,但是比较全面,比较引人注目的,要数罗永麟在1978年发表的《试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罗文从故事来源、发展、情节演变、人物性格等等方面,全面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他将《梁祝》故事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认为,自东晋六朝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到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宣室志》等为梁祝故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封建文人的插手利用梁祝故事,借以宣扬封建礼教,以致使故事的情节主题,从这时起单线发展为双线。从宋代李茂诚《义忠王庙记》到明清的戏曲、唱本和民歌,最后到清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是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梁祝故事到此才完全形成。最后,罗文认为,从清到现在是故事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说自清到解放前,梁祝传说、戏曲和唱本,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一些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基本情节与《祝英台小传》没有多大出入。直到解放后,由于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方针,戏曲面貌焕然一新,梁祝戏曲在舞台上有了新的发展。现在新改编的京剧、粤剧、越剧梁祝戏,就代表了梁祝故事的这个发展。
1956年,钱南扬也辑录了一本《梁祝戏剧辑存》,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共辑录了十八种民间地方戏曲。论时代,有元、明、清三朝;论地域,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广东、江苏八省;论剧种有戏文、传奇、川剧、楚剧、粤剧、沪剧、江淮剧、洪洞戏、宁波戏、绍文戏、秧歌戏、吹腔、徽池调等,可见梁祝戏曲流传的久远广阔,式样的繁多了。而《梁祝》的粤剧版最迟也能在明清时期找到蛛丝马迹。
  而到了现当代,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影响,粤剧曲目在一段是内是得到了发展的。但是文革期间,受到“演现代,唱现代”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粤剧舞台上,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目逐渐减少,到1964年舞台上只剩下清一色的现代戏了。大多数剧作只是政治悬窗的附属品。在这期间,粤剧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而在香港,由于受政治影响的关系较少,反而涌现出一批至今仍然在流行的曲目,而《梁祝恨史》就是那时候的优秀剧目代表之一。

TOP

粤剧《梁祝》的相关材料

4.戏剧梁祝的社会影响
国内:
故事传唱千年,各个剧种编演不衰,20世纪五十年代袁雪芬与范瑞娟主演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风靡全国。粤剧《梁祝》也有不少的版本,其中以20世纪八十年代杨子静参照川、赣、越、粤等剧本改编的版本最为脍炙人口。剧中“十八相送”、“楼台会”和“山伯临终”均是粤剧经典折子,尤其是“山伯临终”,更成为陈笑风的风腔代表作,至今传唱不衰。编剧杨子静熟知音律,著作等身,改编此剧,不论是板腔转接,遣词用典,还是口鼓韵白,无不妥帖雅净,流丽酣畅,达至雅俗共赏的高妙之境。
(1)由梁祝衍生的化蝶传统
梁祝“祷墓化蝶”是中国人在“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照下,谱写出的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是自然与人格心灵冥和的最高审美境界。
封建婚姻的基本原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但这在梁祝之间是不见踪影的,经过同窗三年的朝夕相处,他们之间的爱是在彼此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萌发出来的。他们的爱情是以爱者和被爱者的互恋为基础的,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羁绊,没有门当户对的思想阻挠,有的只是人格上的平等与心灵上的相通。他们的爱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没有以权、钱、才、貌作为取舍条件,他们摒弃了封建时代的种种婚恋畸形,表现了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追求。梁祝的爱情在遭受家庭的重重阻挠后,他们没有放弃,而是以死、以鲜活的生命作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他们死后,人们也没有放弃,人们让他们化成了美丽的蝴蝶,永远双宿双飞,自由自在地流连于万花丛中,随心所欲地飞舞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蝴蝶翩然而舞,是造化的代表,是自由、放达的象征。梁祝三年在外求学,相对远离了压抑的社会、远离了家庭、远离了那沉重的封建婚姻制度,在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书院,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地恋爱。梁祝死后化蝶,他们的身体虽死,但他们的精魂却没灭,而是化成了可以自由飞舞的蝴蝶。这是人们给他们创造的自由,它激起了历代青年男女对真挚爱情和自由恋爱的憧憬,也蕴藏了人们对自由的恋爱环境、自由的婚姻制度和未来自由的生活的理想。我们民间文化中的悲剧和悲观是无缘的,它总保持着理想主义精神,周恩来总理就曾指出:“我们的《梁祝》就超过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它那个悲剧没有理想”。1《梁祝》的理想正主要表现为“化蝶”,它不是天真文人的浪漫幻想,而是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对两性关系的深邃体悟和求索的诗意表达,昭示人们:人类社会只有男女比翼齐飞,才会更完美。蝴蝶是有生命的,但是它本没有人的那种情感,也没有人所具有的思想和意识。但在《梁祝》中,在化蝶的最后情节,故事的创造者用十分大胆的想象力,将死与活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赋予蝴蝶人的思想感情。
(2)多种文艺样式搬演梁祝传说
《梁祝》不仅渗透到了我们的心中,还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对我们的日常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梁祝故事的传播是多种形态并存的:散文体的口头故事;韵文体的歌谣、俗曲、宝卷;戏曲曲艺的表演;年画剪纸、雕塑等样式的播布,交相辉映,还有不少专业的作家、艺术家参与其间,进行着梁祝故事的改编和再创作,出现了讲述梁祝传说的电影、话剧、歌剧、舞剧、小提琴协奏曲、通俗小说、连环画……各种文艺样式都曾对梁祝故事的传播和发育成长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各种文艺样式之间的交融和互动频繁地发生,盘根错节、难分难解。由其改编的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已成为享誉世界艺苑的杰作,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梁祝》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古典戏曲,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喜爱。”21954年6月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看了戏曲影片《梁祝》后说:“影片好极了!”“就是需要有这种影片,这种贯串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片,希望你们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对美的观念。”3日本著名音乐家1987年听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称:“这支曲子是很神圣的。”上述评述表明:《梁祝》这个传说已在它的传承过程中渗透到了文化生活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化蝶情节成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代表,蝴蝶也凭借梁祝故事的出名而更著称于世。现在,当我们一看到蝴蝶,便马上会联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俗传大蝶必成双,乃梁山伯、祝英台之魂。”蝴蝶自此成为情人恩爱的象征,成了美丽纯真、贞洁爱情的化身。蝴蝶的这个涵义也成为广大诗人笔下所习见的典故:如唐代李商隐《青陵台》“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宋代钱惟演《柳絮》“陆凯传情梅暗落,韩凭遗恨蝶争飞”;清代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直到现在人们还不断地在运用这个意象。比如民国时有“鸳鸯蝴蝶派小说”之称,流行歌曲这样唱着:“花花世界,鸳鸯蝴蝶”,以双蝶为装饰品十分流行,还有很多影视作品运用这个典故,使剧情更富诗意和感染力,等等。蝴蝶这种美丽的小动物就这样不但飞进中国古代文人的梦里,其精神流淌在古人的笔下,还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
(3)梁祝故事的“原型”意义
从内在关系看,内容决定形式,梁祝的内容、主题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又都是从原型生发出来的,不能违背或偏离原型中所蕴涵的主题。从原型生发出的不同文本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偶然性,但在这种表面的偶然性背后则隐藏着艺术规律的必然性。梁祝故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它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更多的表现为原型性质的叙事而缺乏独特的情节性,因此也就并未获得独立的主题意义,而是与其它许多类似的故事分享一个文化意蕴。这里的“地裂”的原型,亦可以看作是原型母体。“`母体’就是文学的叙述代码”(侯传文《 (佛本生经)与故事文学母体》 )。所谓代码,包括信息和符号两个冈素,也就是母体的内容和形式。母体不仅是一种语句结构,它必须与特定的内容相结合;另一方面,它又不是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具有超越具体对象的可转换性。根据这个定义中代码与故事结合的程度,就可将母体分为显型母体、隐型母体和原型母体三大类。只有完全超越于具体故事之上的、具有普遍涵盖性和再创造性的母体才是原型母体。在第一阶段叙事出现中的“地裂” ,作为一个原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它既有人类原始思维与情感的心理基础,又有相应的神话来源,并且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例如《华山畿》、《古今乐录》载其本事:“ (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对“棺裂”、“地裂”这一原型的神话来源追溯,实际反映了一种天、地、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既然天地与人是一个整体,那么人的情感当然也可以感天动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天只是一种比喻,而在古代则是一种认真的信仰。延伸来看,共工怒触不周山绝地维,干将莫邪舍身铸剑,乃至后来的《窦娥冤》六月飞雪,都带有这一信仰的因素,而在不同故事中有不同的表现。由于这个信仰具有在不同情境之间的可转换性,又可表达不同的主题,所以把它看作母体也是有理由的。这个母体,可以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其一般性结构是无生命物(虽然在中国传统中可能认为是生命的)如山、石、天象等因感应而发生异变。“化蝶”也有相应的神话来源。向上可以追溯到女娲化为精卫填海,缧祖化蚕、望帝化为杜鹃等神话,这些神话故事当中就已经蕴含着精魂不死和化生的原型;而《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此之谓物化”一段,可以说是化为蝴蝶这一构思的事实渊源。这个原型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举不胜举,并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超越了民族文学的范围,在各民族神话传说都有其表现。与梁祝时期相近的《孔雀东南飞》中就以“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以系列的形象象征情侣的精魂,而坟头“连理树”这一形象又可在更早的《韩凭夫妇》中找到。往后,则“比翼鸟”、“连理枝”等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象征,从神话范畴进而发展为中国文化特有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是一个词,它本身又从精魂不死这个原初意义所指发生迁移,固定在爱情忠贞不渝的意义上,因此具有叙事能力,符合母体作为“最小叙事单元”的特点。所以说,梁祝中的“化蝶”成分也是一个原型母体,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浓缩的指义功能。而且,由于它是一个跨文化的母体,更可从比较中获得对不同文化更深的认识。古希腊神话中就有好些类似的故事,如自恋的Narcissus化为水仙,被Aollo误伤的Hyacinth化为风信子等(这两个植物的名称叶就来自他们的名字)。这一类变化并不一定包含忠贞爱情的意蕴,有时还相反,比如河神之女因躲避Apol-lo的追求而化为柳树:有时是其他情感,比如母子化为大、小熊星座;即使反映的是爱情,也与中国传统中的看法截然不同。
如果停留在第一阶段“地裂”原型的意义上,梁祝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志怪故事,只有在第二阶段中与另一个原型“化蝶”结合起来,才升华了原有的主题,将这个故事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地位,获得了文化民俗意义上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长期流传下来,从此成为一个固定、有机的结合:而此后的发展,也都要从这个类型,一类是广义的不自觉的语言陷阱,这种陷阱就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广袤的语言世界,也就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L.Whorf)从空汽油桶中所看到的世界③ [6];另一类是狭义的人为的语言陷阱,这种陷阱是某些领域部分(比如广告)决策人特意设计的,意在吸引目标人入彀。

国外:
粤剧在世界各地传播,不但加强和促进了自身的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对当地的异族异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被迫流亡美国期间,曾在三藩市中国人聚居的唐人街看到中国人演出粤剧,他感到很惊奇,觉得中国戏曲完全不同于欧洲莎士比亚的戏剧。于是他悉心研究包括粤剧在内的中国戏曲的表演方法,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注入到他的理论和实践当中。新加坡独立后,政府明确将粤剧表演作为国家一种民族艺术加以保护和弘扬,国家有什么重大喜庆和活动都邀请粤剧团体参加演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地方政府也允许粤剧融入到他们的文化生活和活动中去,不但一些华族后裔学习粤剧,而且一些白人、黑人也学唱、学演粤剧,甚至连州、市政府高级官员和也经常到华人社团去视察、观摩粤剧演出和接见演员,有的还请入皇宫演出和讲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典、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许多大学的非华人学者—包括田仲一成教授、马克林教授、金文京教授、丹尼尔.弗格森(中文名孙旦礼)教授等也专门研究粤剧并有专著出版。除了香港有华人、英人用英语演绎粤剧之外,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还有华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印度人、越南人、马来人分别用英语、法语、德语、印度语、越南语、马来语演绎粤剧。
粤剧在海外没有像在中国内地那样受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影响,传统艺术得到较多的承传和保存,尤其历史资料留存在各国的市政图书馆和大学的图书馆较多。粤剧在海外传播,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