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4小组研讨

武汉婚姻风俗

中国传统婚礼比较繁琐,早在先秦时代就制订出来,包括如下六个环节,通称“六礼”;“纳采”,即欲与女家结秦晋之好,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家同意后,乃使人纳其采择之礼,用雁为执,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问名”,男方家长具书遣使者问女方姓氏,以便卜其吉凶。此礼与纳采一道进行。“纳吉”,纳采、问名后,于祖庙卜之,得其吉兆,乃使人报告女家,决定婚事。也要送雁。“纳征”,即纳聘财,行于纳吉之后,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用玄纁、束帛、俪皮为礼。“请期”,男家于纳征以后,卜婚期,得吉日,又遣使者往女家请期,表示恭谦。女家知阳唱阴和,乃辞之,使者既见女家辞,便将男家所定日期告知。“亲迎”,婿至女家迎其妻以成婚礼(交拜、合卺之礼)。由于风俗习惯的传承性,直到近现代许多地方仍仿古六礼,只不过省其仪文,变其名称而已。                  
      拿湖北来说,在民国时期所编纂的《湖北通志》所记载的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于确定婚期后,朊藉巴冶ǜ妫壮啤氨ㄆ凇保患捌冢銮子裥械煅悖鱿裙椋姑磐庖拘赂荆蚋窘话荨⒑馅?/DIV>
     《夏口县志》上说:“昏礼大致近古”,说明武汉地区婚礼基本上遵循以上这些仪节,只是因社区环境不同而大同小异。在汉口等地,男女结婚,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因近世文明发达,间有自由结婚者,但不多见。婚礼俗谓纳采为“行茶”,果味虽备,必主以茶和盐,而名之曰“山茗海沙”。茶即“山茗”,盐即“海沙”,取其谐音以寓意婚姻经过山盟海誓,牢不可破。俗语又云:“一片黄茶叶,定倒须弥山。”须弥山为佛教徒心目中的山,它与芥子大小相容自在,融通无碍。此处指以茶叶之微,可以将须弥山镇住,使婚事铁定不变。亲迎时,肩舆以杂色缣缀其上,曰“花花轿”,因此新娘出嫁曰“上花轿”。合卺,谓之“饮交杯酒”。古礼中有三日庙见,近现代人家多无家庙可见,只称“拜堂”,俗曰“见大小”。新妇到时,亲友群相庆贺,言人所不能言,以取笑乐,名曰“闹房”。又三日,双诣妇翁,名曰“回门”。
      汉口婚礼给人的印象是“不免于奢僭”,因为大婚之时,无论何人子女,男必色顶补服,女必凤冠蟒袍,奢华程度连古人也望尘莫及。民国以后虽无冠裳品级之冒滥,但服饰奢靡更逾于从前。这恐怕是由于汉口乃明清时代天下四大聚之一,近代以降又是著名的商业大都会,经济发达,市面繁荣,居民生活竞奢侈的缘故。在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下,汉口人嫁女,只求丰衣足食,皤皤白发也所不计。时人慨叹曰:“习俗如此,内政所以不修。”
      黄陂县(今黄陂区)婚礼又有不同于别地者。儿童初生之时,即有媒人前来说媒。如双方面满意,便请媒人饮筵,名曰“呷准酒”,以表示允许之意。随即请命先生择一吉日,摆起筵席。酒足饭饱后将男女生辰书于庚帖之上,彼此各一纸,以为证据,即今之订婚。至结婚之前一二年,男家每逢年节,必须送妆饰品及鱼肉等至女家,名曰“送礼节”。等到男女年龄至二十五、六岁之时,始择期迎娶。娶亲之礼,分“迎亲”、“求亲”两种。“迎亲”为:男家迎以彩轿,除鼓吹以外,媒人须伴新郎一同至女家,先向女家祖宗之座位叩首,然后大张筵席。宴毕,始同新娘及女家媒人、送亲人等,一途而回,“求亲”为:婿偕媒同至女宅,女宅闭门,请知宾(司仪)立于大门左右迎婿。新婿下轿,鼓乐大作,鞭炮齐鸣,烟雾迷漫。要等好半天,女宅才开门纳婿,婿逢门必行跪叩礼,表示为“门下婿”。至堂屋,新婿行拜见岳父岳母礼,地上铺以红毡,毡下必放三角磁瓦等物让新婿跪拜,以此戏弄之;岳父母虽不想让新姑爷难堪,但诸姑伯叔不答应。新婿拜过之后,坐上酒席,喝“三元汤”,取八股时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之意。汤中三圆,即鱼圆、肉圆、汤圆。一定要用重油汤圆,内心必重糖,使新婿难于下咽而取笑之。食毕,新娘上轿,婿向花轿躬身而置封条。不论迎亲、求亲,花轿进男家之门,由人将新娘引出,同新郎先向男家之祖宗叩首,名曰拜堂。拜堂礼毕,同入洞房,有坐帐、呷交杯等礼俗。至天将晚,亲戚朋友至新房,新娘对于长辈者叩首,名曰见礼,对于幼辈,亦须送茶送烟。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女家,拜视新娘之父母。三日后,新娘入厨烧火做饭,亦循古礼。
       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谚,是说在婚礼之夜及新婚最初三天里,无论长幼均可戏弄新婚夫妇。由于闹房者多系男方亲友,戏弄对象主要是新娘,故又称“闹新婚”或“耍新妇”。“闹房”之俗,各地有之,雅俗不同,随乡而异。其“文闹”者,淫词戏语信口而出;而“武闹”者则下流动作不堪入目。闹房陋习既含有侮弄新妇的旨趣,就必然有反对这种野蛮行为的举动,故闹房启衅,甚至涉讼之事时有发生。《点石斋画报》报道,光绪年间在武昌汉阳门外筷子街,某甲娶妇,亲友来闹洞房的比较多,十分热闹。其中有位客人竟探手伸入新娘裙底,戏捉“双莲钩”,新娘被纠缠不已,一时性急,用脚一踢,将客人眼睛踢破,争吵起来,翁姑都归咎于客人的轻薄、卤莽,但是无论如何,当时的舆论方面都是偏袒观客的,因为这事被认为一种敬客之礼,越闹得凶,越显得主人的体面。
       在一些地方,若办喜事,乞丐也来庆贺。他们来时燃放一挂二五小鞭,一乞丐道吉祥说恭喜,其余皆和之。必为他们设席,席中主人给以酬金,说尽好话,请求他们尽快离去。那酬金算是偿付鞭钱,其数目实际上是乞丐们买鞭钱的数百倍。少不如意,辄倾席毁具,碎碟破碗,直到主家道歉,另外为他们设席才罢休。当然他们还要看主家之境遇,贫穷之家他们是不会去吵闹的。
      民国时期有关方面对武汉民事习惯进行了调查,关于婚姻习惯有这样一些情况,顺便介绍如下。
      一般订婚习惯,须婚书和聘礼两者俱备。婚书有“草八字”和“庚书”两种。草八字是媒人得到男女两家同意后,先书立八字单,作为彼此允许订婚的凭证。庚书是在订立草八字后或到完婚时,或在某个适当的年节书立的正式庚贴。武汉地区婚姻方式,两家若有了缔结婚姻的意向后,由女家先将草八字送至男家,这个草八字的效力比较薄弱,不足以作为婚约成立的依据,必须定期再另立正式庚书,称为“红庚”,婚约才算完全成立。所以在民事诉讼中,仅有草八字不能作为要求履行婚约的证据。但如果草八字由媒妁书立,并已送了聘礼,亦应认为有效婚书。
      有因订婚时男女双方均未成年,而预先迎娶,仅举行“便礼”(一种最简省的结婚仪式),并未“圆房”(同宿),嗣后或住夫家或住娘家,没有一定。也有举行便礼后仍由娘家抚养,等成年后再定期圆房者。这种情况与不合婚龄而结婚的童养媳又一定区别。
      至于童养媳结婚的仪式,在汉阳县是这样的:如果童养媳年龄在十岁以下,就只能童养媳一人敬神跪拜;若年龄在十岁以上而又尚未及笄者,则由童养媳及其夫双双行敬神跪拜礼。嗣后圆房没有一定年限,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岁,但仍要举行如下仪式:先期让童养媳归宁(回娘家),届时乘轿迎回夫家,傍晚由傧相牵至神前双拜,随至洞房行合卺礼。
      关于孀妇再醮,一般由夫家父母主持,无夫家父母,则由娘家父母主持,如夫家、娘家均无父母在,则由孀妇自主改嫁。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娘家择人,婆家得钱”,因为娘家对于女儿的利害关系比婆家要关切些,选择后面女婿也比原夫家要周密,所以孀妇再醮有时由娘家主持,夫家得财礼。这有利于妇女的前途和将来家庭的安宁,应视为一种善良的习惯。

TOP

回门时的礼仪

收集自相关婚礼策划:
按照中国传统结婚礼仪,婚后三天是新娘子回娘家的时候,即“回门”,回门时,初为人妻的新娘要回到父母家,心情格外的复杂。那么都需要注意哪些礼节,都有哪些婚俗呢?什么是“回门”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回门前的准备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门时的做法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回门的时间

新娘回门,一般为婚后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认亲。回门时有的仍坐轿子,有的改为骑马。进娘家门时,还要跳火避邪。
回门的由来
汉民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不同地域间回门的差异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再生缘》第七五回:“迅速光阴无几日,姑娘满月要回门。”钟毓龙《说杭州.婚姻.回郎》:“女家邀请亲之喜帖曰:某月某日小女于归,小婿即日庭谒。此即所友谓庭谒也。也名回郎。有单回郎与双回郎、灯彩回郎与不用灯彩之分......双回郎者,新娘亦去。”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再生缘》第七五回:“迅速光阴无几日,姑娘满月要回门。”钟毓龙《说杭州.婚姻.回郎》:“女家邀请亲之喜帖曰:某月某日小女于归,小婿即日庭谒。此即所友谓庭谒也。也名回郎。有单回郎与双回郎、灯彩回郎与不用灯彩之分......双回郎者,新娘亦去。”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TOP

结婚当今风俗

武汉结婚风俗:
01、武汉人对结婚时间没有讲究,中午晚上均可;就日期而言,节假日和双休不用说了,如果阴历是个吉利的日子哪怕阳历是工作日也一样可以举办婚礼。
02、如果新娘的娘家离武汉只有两三个小时车程,则迎新车队还要开到那里去把新娘接回来,这活必须得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干完;如果新娘的娘家离武汉超过此距离则改为迎新车队开到新娘在武汉的亲戚家或居住地去把新娘接回来。
03、武汉的主婚车没有颜色限制,只要是高档轿车;主婚车要用彩带和玫瑰粘绕四周,副婚车则只用彩带粘绕四周。
04、在迎亲的新娘家门口,燃放两大串鞭炮。
05、在酒店门口摆迎宾牌写着新郎新娘的名字。
06、婚礼上每位来宾发一盒盒装喜糖,瓜子糖果等零食分装在盘子里面。
07、酒店里的布置是红地毯、鲜花气球等。
08、婚庆公司要是请乐队,则乐队只在酒店里面表演;但是多半不请乐队而采用电子音响设备。
09、婚礼上一队新人在金童玉女的陪伴下登场,稍后双方父母亲再登场;退场时则恰恰相反。
10、婚礼上双方单位领导要发表讲话,多半是男方的当主婚人,女方的当证婚人。
11、娘家派一个小孩拎新娘的新鞋,到新房新郎将新娘放在床上后再从小孩手中接过新鞋给新娘穿上,此时新郎还要给小孩好处费,价码多半是五十元或者一百元一只鞋。
12、第三天新娘要带着新郎回娘家,俗称“回门”。
13、婚宴的热菜没有规定,但是会有一甜一咸两种口味的汤;凉菜则多为一道卤水拼盘。
14、新房的主卧床上铺满了花生和瓜子,意味着“早生贵子”。
15、新房里粘贴双喜字。
16、婚宴中双方父母亲坐在同一张桌上。

TOP

哭嫁

找了张哭嫁图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跨火盆的图片

传统新娘跨火盆,可以借鉴一下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第二次实践与阿姨的合照,萌萌哒

TOP

关于婚俗的论文的摘要

婚宴,是新人在婚礼当天为了答谢宾客而举办的隆重宴席。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人们在婚宴消费上越来越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自我
个性的体现。洋溢着浓厚喜庆气氛的婚宴,绝不仅仅是一场奢侈的聚众吃喝那
么简单。
从各地酒店承办的婚宴数量及预订情况来看,婚宴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且
需求旺盛,婚宴消费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酒店也不例外。酒店承接一场
婚宴不但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还有助于扩大酒店的知名度、增加客源,进
而增强竞争力,所以如何进行婚宴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就成为酒店目前需要考虑
的问题。虽说婚宴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但由于走入婚礼殿堂的新人们有着不同
的生活背景、经济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对婚宴消费的见解和要求也不同,而
且婚宴消费与酒店其他类型的餐饮消费也是差异较大,有着较为独特的消费特
点,因此,从新人角度考虑婚宴消费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这种行为所代表的意
义有利于酒店对目标市场的深入探究和详细划分,也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
在。另一方面,大操大办婚宴使得许多新人苦不堪言,他们在酒店的婚宴消费
中存在着很多铺张浪费、攀比跟风现象,本文希望能够将这些现象提升到理论
层面来研究,详细分析人们一味追求华丽婚宴的背后原因究竟有哪些,以丰富
酒店婚宴的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在了解新人的婚宴消费概况的基础上,根据访谈分析和文献探讨得出
的基本结论可概括如下
一、新人在酒店的婚宴消费层次不一,存在扎堆消费、“潜规则”盛行、铺
张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也表现出消费时间相对集中、情感性需求较高、消费
形式灵活多变、对服务失误的容忍度较高等消费特点一。
二、新人在酒店的婚宴消费行为是个人消费理念、家庭、群体消费趋向、
大众传媒、酒店、传统习俗和特定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经济承受能力或是以往参加婚宴的
经历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人的婚宴消费行为家庭不仅在观念上影响着
新人的消费决策,还为新人提供婚宴消费的经济来源及其他各种支持,新人婚
宴更多的表现为以家庭为核心的消费行为参照群体为成员界定了行为规范和
消费标准,提供了消费信息和比较对象,也是新人婚宴消费能否“满意”的主
要评价信息来源,“面子”成为新人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大众传媒术其是互
联网为新人提供了各类婚宴信息,同时也引导着新人的消费理念尊重传统民
俗是许多新人操办且大办婚宴的主要原因,尽己所能力求婚宴的热闹体面大行
其道,一反而是婚宴中厉行节俭有时会受人鄙弃许多人追求婚宴的体面排场更
多时候是为了博得远亲近邻的认同、符合社会舆论的预期,以获得与周围人“平
等”的生活地位酒店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新人肆意消费提供了前提和保
证,尤其五星酒店所代表的消费档次成为新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三、新人在酒店婚宴中消费的不仅是“物”,还有它所具备的“氛围、档次、
意义”等,他们在婚宴上投入大量金钱物力的根本动机并不是想满足基本的生
理需求,而是遵从习俗惯例的要求、满足个人的某些情感需要,对婚宴产品的
情感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的重视超过了对其物质性价值的追求。从新人角度来
说婚宴消费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婚宴消费是一种身份认同。新人通过举办婚宴,可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
位、传递个人形象、调解人际关系以及表达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归属愿望等等。
婚宴中某些夸张的物质消费和独特的形式包装是新人个性的展示和对自我定位
的认可婚宴消费中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层次,而即使同一消费等级也存在着很
大的消费差异华丽婚宴表明新人对社会风气的认同,要个性,要体面。
婚宴消费是遵从仪式习俗的需要。婚宴是一种仪式消费,新人通过举办
婚宴向人们表明婚姻的合法性获取民意支持,并以此感谢来宾对婚礼仪式的见
证和祝福,同时以这种仪式化的程序使男女双方意识到婚姻的神圣和社会角色
转换时需要承担的责任。新人抢订“好日子”举办婚宴是为了汲取其中的吉祥
寓意,但深层原因则是人们骨子里存在的不安全感、对命运的难以掌控和对未
来的不确定使得人们下意识寻求“数字的庇护”根据交际消费规范的要求,无
论是“收取礼金”还是“回送礼金”都是对社会交互性义务的履行婚宴在一
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循环往复的金钱游戏,人们会根据礼金的多少来衡量人
际亲疏,体现出人际交往中的“差序格局”,而礼金的馈赠也会遵循一定的“潜
规则”婚宴的消费规模远不是一般日常消费所能比拟的,开支往往很大,有
时会超出新人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种情况下“赠送礼金”的人便构成了
婚宴支出的社会分摊网络加了“喜”字的烟酒糖果等婚宴必备品代表着新人
对婚宴及来宾的重视程度,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循,有则喜之,无则有可能会损

及婚宴的热闹和喜庆。
最后本文阐述了一些关于如何引导新人适度消费和酒店婚宴营销的个人看
法。当然,本文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之处。由于笔者自身的个人经历、理论水平
和研究能力有限,在资料获取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本文可能有许多结论
都有待于进一步推敲,而且需要更多细致的深入研究,比如新人在婚宴消费前
的选择标准和消费后的评价标准有何不同、不同地域间新人的婚宴消费行为差
异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TOP

娶妻当如阴丽华

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的大姐嫁在新野城内,姐夫隔壁一家姓阴,阴家有个姑娘家阴丽华。刘秀小时候经常到新野姐姐那儿,好跟阴丽华在一起玩。
刘秀大闹京城以后,被王莽通缉捉拿,没得躲处,又跑到姐姐家来,朝天每日缩在屋里。不敢露面。不晓得咋漏了风声,一天夜里,王葬的人来搜查,姐夫、姐姐急中生智,叫刘
秀从墙头上翻到了阴家。
阴丽华听说是刘秀躲官兵,急忙把他迎进来,安置在哥哥的房屋里。
打这以后,刘秀住在阴家,丽华送茶送饭,缝补浆洗,慢慢地两人都有了意思。一天,刘秀提笔随手写下两句话:仕宦要作执金吾,要妻当得阴丽华。赶巧,这时阴丽华来送茶,
看见了,把将那张纸条抓过去,把这两句话当作订亲的信物,保存下来。
刘秀在昆阳打败了王莽百万精兵,立下了汗马功劳。皇上怕他势力大了,会篡夺位,便听信馋言,不让他带兵打仗,只封了个司隶校射的空职。刘秀看皇上这样待他,灰了心,就在南阳跟阴丽华完婚,心想,有了这个官位,有吃有喝,混一辈子算了。
丽华见刘秀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心里凉了半截。一天晚上,阴丽华拿出那张订婚信
物递给刘秀。刘秀笑了笑说:“我这个司隶校尉,也不比那执金吾的官位小。再说,我已娶到了你,心满意足了,还图个啥呢?”
阴丽华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当初我给你端吃端喝,是看你有志气,指望你复兴汉
室。谁晓得一个小小的官位,就灭了你的宏图大志,真叫人伤心啦!”
阴丽华这一军一将,把刘秀的犟脾气又将了起来:“男子汉大丈夫,不干算了,要干就
得干出个样儿来! 好,你也莫难过了,看我日后的吧!”
不久,刘秀接到圣旨出使洛阳,阴丽华怕拖累他,便一一个人回到家乡,粗茶淡饭过日
子。不管吃喝咋法艰难,世道咋法变化,她总是耐心等着刘秀。
刘秀经过千般拼杀,万般磨难,总算熬出了头,坐了皇位。他没有忘记阴丽华,亲自接阴丽华到京城,共享荣华富贵。
讲述者:史汉文  男  68岁  枣阳市居民  小学
             采录者:陈树勒  干部  中专
          1983年采兼于枣阳市北城

TOP

诸葛亮娶媳妇

诸葛亮娶媳妇
                                                       (谷城县)
当年,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成天用功读书,不大出门,一晃几年过去了,已经是二十挂零的人,还没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
离隆中三十里远的汉水边上有个名士,叫黄承彦,跟诸葛亮相交很好。他有个独生女叫黄婉贞,也是一十岁了,还没给婆家。黄承彦有心把女儿说给诸葛亮。就托朋友崔州平去提亲,可是诸葛亮听旁人讲,黄家小姐丑的很,黄头发黑脸皮,还有几颗大麻子,就把这事支支吾吾拖了下来。黄承彦心里清楚诸葛亮为啥没应下这门亲事。这天,他找来崔州平,对他说:“你去把诸葛亮请来,就说我家刚收到一幅名贵古画。”
崔州平上隆中山请了诸葛亮,二人一前一后来到黄家门口。刚要进去,从里头蹿出只大狗,直朝诸葛亮身上扑,吓得诸葛尧差点坐个屁股蹲。还没等他醒过神,一只老虎又从后门蹦出诸葛亮转身就要跑,被崔州平拉住。回头看,老虎没有来咬他们,只把那只狗撵回门旮旯里去了。诸葛亮小心翼翼进去一看,狗和老虎都是木头做的。这时,黄承彦出来,把诸葛亮让进了堂屋。
诸葛亮坐定,问黄承彦古画在哪儿。黄承彦说:“莫慌,莫慌,喝口茶再看也不晚。”说着,伸手把桌子角一按,嚓、嚓、嚓,从门旮旯走出两个端茶人,把茶递给诸葛亮和崔州平,诸葛亮正要道谢,抬头一望,端茶人也是木头做的。他惊奇地对黄承彦说:“黄先生能做出如此巧机关,学生实在敬佩。”黄承彦把头摇得像货郎鼓,哈哈大笑说:“我哪有这闲心思哟,都是我那丑女捣鼓出来的小玩意儿。”
诸葛亮一听这巧板眼都是黄小姐做的,心里嘀咕开了:这女子不一般,要是娶她为妻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咋能嫌人家长得不好呢!”诸葛亮想到这里,起身对黄承彦说,“黄小姐如此才华,晚生实在敬佩。”黄承彦说“只是人长得丑,说个婆家都犯难啦。”诸葛亮明白黄承彦的话音儿脸一下红到脖子根,赶紧施个大礼说:“小婿有眼无珠,望岳父大人见谅。”
不久,黄承彦择了吉日,为诸葛亮和黄婉贞办了婚事。二人拜过天地,进了洞房,诸葛亮伸手揭掉新娘头上的盖头,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坐在自己面前。水灵的眼儿.红噗噗的脸儿,小啾啾的嘴巴,美极了。诸葛亮当自己眼花了,人们说的丑八怪咋一下变得恁漂亮呢?王婉贞望着诸葛亮的憨样,噗嗤笑了。羞答答地向他挑明了真象。
原来,黄婉贞从小熟读经史,习练百技。是个知书明理的大家闺女,成人后不愿嫁那些光求容貌的花花公子,发暂要找一个轻貌重才的能人,放出风说自己长得丑。推脱了一大堆公子哥。只有诸葛亮知道她的本事,就重才不重貌,终于和她结为夫妻。婚后,小两口亲亲热热,恩恩爱爱。诸葛亮还从黄婉贞那儿学会不少本事,措说以后他用的木牛流马之计,就是从妻子那儿学的哩!
讲述者:汪天理  男  66岁  谷城县农民  不识字
采录者:郑  浩  干部  大专
      蒋德新  教师  中专
1982年采录于谷城县庙滩镇汪家洲
附记:
《三国志·诸葛亮传》装松之注引《襄阳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河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以为谚日:“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孔明来客,让妻做面条。顷刻之间,面条端了上
来。孔明奇怪,发现是木人帮她砻麦、磨面,才知妻子不是常人。以后,妻子还帮他制造出木牛流马。诸葛亮娶亲的传说故事在湖北民间有多种说法。洪湖市傅俊生采录的《诸葛亮娶媳妇)说:黄女本来不丑,只因方言中“丑“楚”同音,至使“楚女”传成“丑女”。而诸葛亮看中黄女的才华,甘愿娶“丑女”,结果娶到俊美的妻子。枣阳市马天德讲述,陈树勤采录的《诸葛亮招亲)说:孔明到黄家相亲,嫌黄小姐太丑。夜晚留宿黄家。黄小姐按动自己所造的“机关”,将诸葛亮“转”进绣楼,诸葛亮看出黄小姐的非几才华,而与之成亲。通山县孔祥志讲述,吴志采录的《诸葛亮撕对子)说:黄小姐看中诸葛亮才华,但嫌他门上的对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出胸无大志,便批评他不像个男个汉。诸葛亮羞愧自省,回家将对联撕掉,和黄小姐成了亲。

TOP

第二次录音转录

本次录音转录共两个文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第二次录音转录

以下为第二个文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个人调查心得

我们的调查活动已经几近尾声,现在请各位小组成员将本学期参与民间文学社会实践调查的心得体会尽快完成,于12.9晚十点之前上交。

TOP

赞赞赞

TOP

民间文学课程调查心得(区晓旋 2015213707)

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在我们小组成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个过程里尝过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也感慨良多获益匪浅;就如王国维老先生比喻做学术境界的前两层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开始着手“武汉婚礼习俗”这个课题我们有不少迷茫与困惑。虽然课题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出来的,不过等到小组分工正式展开调研访谈工作时,放弃、退却、“换个课题吧!”……这些想法一个个地蹦进我的脑子里。访谈实在太困难了!“千里迢迢不顾风雨兼程”地去到婚庆公司,却被人家“礼貌性”地婉拒;在校园里找跳舞打拳晒太阳的老爷爷老奶奶,也被他们一一赔笑着拒绝了。时间就这么匆匆地过去,访谈工作却毫无进展。那时的心情就仿佛独上高楼,苦苦地望着远方的天涯,却找不到合适的路。我和杨招娣决定换个思路再试一试。这一次我们把采访对象转到了饭堂阿姨(她们一般是武汉籍本地人,也比较亲切好打交道)。我负责查阅相关的资料,准备好访谈大纲和问题;招娣负责访问和录音。结果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不过细想也是情理之中。访谈并不像我最初想象的“先简单地拉家常谈话然后深入话题”。道理虽说如此,但受访者不一定都愿意接受采访;即便愿意接受采访,可能说个大概就结束了。所以作为采访者一定要对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个初步了解可以是从历史文献中得知,也可以是前人的一些调研结果整理之类的。接着要针对自己的课题梳理一个访谈大纲,然后具体细化到每一个问题。访谈时不一定非要先拉家常,有时候受访者更愿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一定要有耐心聆听的态度,给对方一种尊重亲切的感觉。访问时要做到访谈大纲了然于心,如果时不时去看看大纲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问到,不仅自己感到很紧张慌乱,受访者也会局促不安,只想赶快结束对话,严重影响访谈质量。此外还要注意一些访谈大纲没有预想到但受访者提到的点,这些点往往带来新的信息,可以适当深入地问清楚。比如一位阿姨谈及她那个年代(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婚恋观,提到了订婚后,未婚夫来到家里她会躲起来。我对此感到费解,一问才知道那个年代观念相对比较保守,女孩子也比较害羞,所以见了未婚夫才会躲起来。最后到了访谈的尾声,就需要大致核对一下访谈大纲,看看有哪些问题没有问到,做适当的补充。这些访谈经验都是我们“望尽天涯路”总结出来的,看似简单,却十分受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阶段的调研工作顺利结束后,第二阶段我们就有了方向和信心。这次我们找了一位民俗学老师做访谈,老师也欣然同意了。这次依旧是我负责准备访谈提纲,招娣负责访谈和录音。不过访谈也有些出乎意料,我们准备好的问题一个都没有机会提问。老师仿佛有备而来,给我们讲了许多调研方法,聊了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虽然没有如计划开展,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访谈过后,我和招娣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新世纪以社会经济变迁对婚恋观的影响》,并回收了七十多份有效问卷。后期我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总结出近二十年来武汉婚礼习俗观念的变迁及其背后因素。设计问卷时,我们特别注意到问题的全面和有效性。每个问题都试着反问自己:这个问题有必要吗?是需要多题还是一题就够了?努力让每一个问卷的问题都对所需信息有所贡献。也就是说题目必须简明扼要,十分有提出的必要性,而且能充分反映所调查的信息。当然,这次问卷调查并不算十分完美,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回收的问卷年龄层集中在90后,样本不够丰富,虽然反映了当下武汉人的婚恋观,但没有深入地揭示出社会经济因素对观念的影响,等等。这些有的是设计时候考虑到到囿于能力未能改善,有的是回收问卷后才意识到的不足。设计问卷、整理和说明数据、分析原因等等这些工作一步步做下来,“为伊消得人憔悴”,很辛苦却收获满满,自在其中。
王国维先生比喻做学术的境界还有一个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过,对于此次“武汉婚礼习俗”课题调研最后的个人总结,我更愿意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勉励自我,奋力前行。

TOP

调研心得

武汉婚俗调研心得
杨招娣  2015213764
婚俗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认知,同时也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生命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的选择。作为当代大学生,随着自我素养的不断提高,对自我爱情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与此同时,和传统的婚俗礼节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冲突。在此基础之下,我们小组拟选择武汉地区的婚俗以及相关传说来观看武汉地区婚礼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唤醒当代人保护民间文化的意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基础准则,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分成三组,两小组负责外出调查,一小组负责整理材料,而我有幸参与外出调研,在整个过程中共进行了两次调研。现在整个研究即将结束,回想起来,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次拒绝和不知所措的局面,但是结果却大都是喜人,且收获了很多,也对武汉本地的婚礼和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一次调研我们初步把地点选择在了喜满堂婚庆公司,因为考虑到婚庆公司经常承办新旧式等各种婚礼,那么在婚俗方面的了解可能比我们更加深入,也会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向,同时还能间接地了解一下当代武汉婚礼研究,以此形成新旧之间的对比,以便于我们探讨当代人,尤其是武汉人价值观、爱情观的发展演变。但是在实际联系的过程中,由于调研时间与十一相撞,结婚人数较多,婚庆公司较忙,加之后期时间无、精力等的无法协商,所以不得不作罢。
婚庆公司失败后,我们转而把目光投向华师校内的六七十岁的老人。选择她们一方面是因为经历过相对旧式的姻亲,另一方面离那个时代较近,其中的一些细节方面会比我们更加清楚一点。确定了方向之后,我们小组就联系了食堂的阿姨,开始对她进行了一些相关方面的访谈。
阿姨非常热情,和我们谈了她们那个时代结婚的习惯,仍系采用传统的三媒六聘。媒人做中间人,由双方家长敲定,男女双方在这期间不得见面。而类似的,如果村子里存在男女双方互相调情的存在,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淫荡的行为。女子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5、16岁左右,但是一般在三年前就已经订婚,中间的三年为观察期,男方要在过节、过年期间来女方家里做客,并一定要带上相应的礼物。然后就是结婚过程,正如民国时期所编纂的《湖北通志》所记载的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在这之后闹洞房的环节也是一定要进行的,且花样也是种类繁多。
透过阿姨的讲述,我不仅从中看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大红花轿的喜庆,多子多福的象征,哭嫁中的不舍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象征,以及父母之间三年之约中所包含的爱情的坚贞和对男子的考验等;同时,阿姨女性化的视角也向我们展示了民间文化中女性被压抑的视角,被人们所忽视的地位。对于自己的婚姻,她们是没有自主权的。且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被当作人,不完整的存在,尤其是男女见面时的避而不见,平时说话时的严加看管等。当一个双方脱离了自愿平等这个基础之时,女性完全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
阿姨在讲述的过程中,对于我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你对他有什么印象和看法吗?他对你好吗?针对我的提问,阿姨表现的只是满满的匪夷所思和羡慕,在她看来,她们是没有资格问这些问题的,且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是被当作离经叛道的行为展现出来的。从这里面,我看到了传统儒家三从四德、礼教纲常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女子很容易成为男子的服用,并失去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是无意识的,且认为理所当然的。
诚然,在阿姨讲述的过程中,忽略掉她所认为的苦、穷、难等因素,这里面还包含了数千年来礼教的管束和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在第一次调研基础之上,我们小组又制定第二次调研计划,即采访华师校内教师,探访他们对武汉本地风俗的了解情况。在经历了几番周折之后,我们联系到了胥志强老师,在和他交谈的过程中,胥老师进一步指出了我们调查中的不足,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我们建议我们应该把了解的婚俗范围尽量缩小,了解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彩礼中的三大件,订婚过程等;其次呢,确定一个研究区间,比如改革开放至今,期间发生的房价上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变化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婚俗观念是否有影响,影响又有多大呢?最后,访谈确定人群范围。因为是了解婚俗,作为一个较大的课题,所选择的文本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在访谈人群这方面,可以选择从60、70、80、90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从古到今的武汉婚俗,同时也可了解这其中人们思想的变迁。
此外,我们还谈到当今武汉婚俗中的传统回归和对婚礼形式的刻意求新。针对传统封建的回归,我们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婚礼似乎不是那么自由。大龄剩男、剩女的出现使得男女关系上越来越依赖“媒人”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由恋爱的宗旨;再者,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对外在的,如门当户对,房子、车子、学历等的要求也更加看重,希望在结婚之前就能够给双方一个保证,以此来减少未来的生活压力,增强生活的期待感;最后,人们对爱情的期待感也普遍下降,男女之间那种爱情因素的降低,而完全是相互之间财富的取舍,很多女孩子男孩子不会去自己主动去选择,或者说曾经谈过恋爱但一段时间之后完全地服从家长了,因为他(她)个人的选择跟家长之间的逻辑一致了,年轻时候你可能会挑那些好看的帅的,但是过了年纪之后他(她)可能发现这些不重要,大都变得很现实,他(她)会接受父母的相亲,毕业即分手的现象也是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
对于后者的婚礼形式的刻意求新,我们了解到新世纪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促使大家追求与众不同的事物,相对于西方的教堂结婚而言,中国广东就出现了一个集体在城隍庙结婚的现象。城隍庙在古时是一个较为邪恶的意象,而今为了符合大家的期待,某些政府部门就把其当作婚礼的场所,打破了月老订婚姻的传统,刻意求新。颠覆了传统,同时也显示了当下民间文学的凋敝和变迁。
最后在基础访谈结束后,考虑到对本次调研情况的不足和样本的欠缺,小组内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了关于民间婚俗的数十个问题,针对上文所提到的60、70、80、90四个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然后分头把问卷向武汉地区的亲人、朋友、同学等进行发放,争取拿到较为完整、全面的样本。当然,问卷过程中有许多被拒绝,被误认为骗子等行为,最后仍然按时完成调研工作,现在想起过程受益颇多。
在进行问卷分析之时,关于婚姻的基础问题,被调查者基本认同物质、爱情、家庭责任、对彼此的了解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时,他们又认为对婚姻爱情追求的前提是个人的物质保障基本得到满足。在满足了这个物质前提之下,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问题,比如彼此的了解程度。双方更深入的了解彼此,也是婚姻重要的保鲜剂。再者是“家庭责任”,这也反映了人们不仅从婚姻中获取个人的幸福,还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为共建幸福婚姻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现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物质的保障其次才是精神的追求。在他们看来,婚姻是两个人家庭的结合,而不单纯是两个人的简单组合,它关系到两个家庭未来发展,走向和前途等问题。
接着,我们发下现代人思想观念中的婚嫁年龄不断推迟,更加倾向于26—30岁,不再单纯地否定相亲这种行为,反而认为婚姻并不一定是恋爱的最完美的结局。这方面我们认为和传统的从一而终相比,民间文学进一步发展,更加适合当代人的思想,择偶的标准和对未来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汉婚俗变迁中既人性化也更开放化的现状。
目前,调查已完满结束,从中我不仅对武汉婚俗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对其中所体现出的城市的人文、性格等有了更透彻的感受。虽然调研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我想我会继续相关的课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武汉这个地区,挖掘其中鲜为人知的民间文化,传承其基本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