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好的,小组成员在此跟帖。

TOP

我最喜爱的神——门神秦琼

我最喜爱的神是雄壮威武、充满正义感的门神秦琼。很小的时候就见过那贴在红彤彤的大门上的门神画像,印象十分深刻。国庆期间,我在开封游玩,偶然碰见了大梁门上的门神画像,一眼认出了手持双锏,威风赫赫,武艺高强的秦琼,顿时被一股熟悉感和兴奋感包围。秦琼和尉迟敬德一同驱除鬼魅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
   关于门神来源的故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常见崇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后殿宇,36宫,72院夜无宁静,李世民惧之,告诉群臣,然宫内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惧。月余后,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员齐声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因为门联与门神都贴在门之左右,于是在秦琼与尉迟恭两位门神的左右,添上了一副对联:“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因以歌颂这对大唐开国元勋和人们喜爱供奉的门神。这种特有的民间文化,反映了人们崇拜好汉,敬重英雄的善恶观,具备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已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同时,门神形象也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从彩绘门神到木板年画门神,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起源于“门神”的年画,艺术品位不断提高,其门神形象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且不同地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对研究绘画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还记得小时候,老人给我们讲秦琼、敬德成为门神的故事,在我心中燃起了对门神秦琼的敬佩与崇拜之情。上初中后,我开始关注隋末唐初的历史,并对真实历史上的秦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发现“两肋插刀”之语由他而来,我认为他是一位骁勇彪悍,志向高远的千古名将,从那时起,我就成了英雄秦琼的迷妹。后来,我还在《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中找到了门神故事的记载。
   门神秦琼是我最喜爱的神,他圆眼怒睁,挥舞双锏,驱邪禳灾,打杀鬼怪的勃发英姿和我的儿时记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我心目中第一流的英雄好汉,正义凛然的神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关于儿童文学的小组调研

在搜集儿童文学书目的时候,我发现如今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集大多经过了删改和重编,与原始的故事形态产生了很明显的差异。比如《格林童话》中曾有不少含有恐怖、暴力以及性暗示的欧洲(主要是德国)的民间故事,后来经过了重重“改良”才呈现在儿童读者的眼前。还有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里面也有关于放纵作乐,格调不高的故事内容。因此,对家长而言,为孩子挑选合适版本的儿童读物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否则,可能出现“我读了本假的童话书”的现象,在不经意间推动了暗黑童话的流传。

TOP

回复 22# 的帖子

门神的贴法是有讲究的。普通平民百姓在贴门神时,谁在左谁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动;如贴错了,叫“反贴门神”,按民间的迷信说法,若把门神左右的位置贴错了,一年中诸事不顺,总感左右为难。
不过,这也不是一概而论,有人认为,人禀命于天,冥冥之中自有天道,也不是贴反个门神就会有碍,这是星斗小民心理作用而已,大富贵命者镇压得住者反贴无碍。我觉得,这应该也是过去迷信思想的体现了。

TOP

《格林童话》中的《大拇哥游记》对我的成长的影响

这个月的周末我回家了一趟,当时3岁多的侄子跑到我面前,奶声奶气地把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背给我听:“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大拇哥,好熟悉的名称!原来,这是一首教小朋友认识自己手指头的趣味儿歌,而我却想起了儿童时期,自己在《格林童话》中读到的《大拇哥游记》的故事。
        大家可能对这个故事印象不深,毕竟它没有《小红帽》、《白雪公主》等童话那么家喻户晓,我先把这个故事贴出来:
       从前有个裁缝,他儿子个子矮小得只有大拇指那么大,因此人们叫他“大拇哥”。尽管大拇哥个头小,可他挺勇敢。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要去周游世界。”“好哇,我的儿子,”老裁缝一边说一边拿来一根编织用的长针,在尾端用蜡做了个圆柄,“带上这把剑备用吧。”小裁缝打算和家人一起再吃顿饭就出发,于是他蹦蹦跳跳来到厨房,想看看妈妈为这最后一顿饭做了些什么。“妈妈,今天吃什么饭菜?”“自己看吧。”妈妈说。饭菜已经做好了,放在灶台上。于是大拇哥跳上灶台朝盘子里看。可是他把脖子伸得太长了,盘子里冒出的热气一下子把他带进了烟囱,又在空中转悠了一阵才落到地面上来。小裁缝一看自己已经在外面了,便开始四处游历。他来到本行一位大师傅家,但那里的伙食不是很好。
  “女主人,假如你不改善伙食,”大拇哥说,“我就不住在这里,而且明早还要在你家门上用粉笔写上:‘土豆太多肉太少,土豆先生再见了!’”“那你想吃点啥呢,蚂蚱?”女主人一边生气地说,一边抓起一块擦碗布去打他。可是小裁缝敏捷地藏到了顶针下面,探出脑袋,朝女主人直吐舌头。女主人一把抓起顶针想抓住大拇哥,可他又跳进了布堆里;等女主人抖开布来找他时,他又钻进了桌上的一道裂缝。“喂,女主人!”他探出头来喊道。等女主人一巴掌打过来,他一下就缩到抽屉里去了。当然,女主人最后还是抓住了他,把他赶了出去。
  小裁缝继续旅行。他来到一片大森林里,碰到一伙强盗正在谋划怎样盗窃国王的财宝。他们一见小裁缝就想:“这么小的人可以从锁眼里钻进宝库,我们就用不着撬门了。”于是,其中一人冲他喊:“喂!勇敢的哥利亚,敢跟我们去宝库吗?你可以溜进去,然后把钱扔出来给我们。”大拇哥想了想说了声“行。”就跟着他们来到宝库。他把门从上到下地检查了一遍,看有没有裂缝。很快他就找到一条足以让他钻进去的缝。可就在他打算爬进去时,门口的两个卫兵看到了他,其中一个说:“那只蜘蛛爬在那儿多难看呀,我来打死它。”“让它去吧,”另一个说,“又不碍你的事。”就这样,大拇哥安全爬进了宝库,打开了一扇窗子。强盗们正在下面等他,他把一袋又一袋金子扔出窗外。他干得正起劲时,听到国王来检查宝库了,赶紧藏了起来。国王发现有几袋金子不见了,可不明白是怎样丢的,因为门上的锁和销子似乎都没人动过,戒备也挺森严的。他临走时对卫兵说:“小心点,有人盯上这里的钱财了。”所以,当大拇哥又开始干时,卫兵听到了钱被挪动的声音和金子“叮叮当当”的碰撞声,于是立刻跑进来想抓住盗贼。但小裁缝听到了卫兵的跑步声,早在他们到来之前就跳到一个角落里,用一袋金子把自己挡住了。卫兵没见到一个人影,只听到有人在嘲笑地说:“我在这儿呢!”卫兵跟着声音追过去时,小裁缝早就跑到另一袋金子下面,冲他们喊:“唉呀,我在这儿呢!”就这样,大拇哥把卫兵捉弄得精疲力尽,最后只好离开了。他接着将所有金子都扔到了窗外。他使出全身力气把最后一袋抛起来,然后敏捷地跳上袋子跟着弹了出来。强盗们对他十分钦佩,“你真是个勇敢的英雄。”
  他们说,“愿意当我们的队长吗?”
  大拇哥谢绝了,说自己想先周游世界。他们分赃时,小裁缝只要了一个金币,因为他没法拿更多了。
  他收好那把剑,告别了强盗,继续上路。起先他去给大师傅当学徒,可他不喜欢,最后在一家酒店当起了男侍。那些女佣可受不了啦,因为他把她们偷偷从菜盘里拿了些什么、从地窖里偷走了什么统统告发到她们老板那里,而她们却看不到他。他们说:“你等着瞧吧,我们会找你算这笔账的!”然后窜通一气捉弄他。不久后的一天,一个女佣正在花园里割草,她看到大拇哥在草地上蹦来跳去,就赶紧割,一把将他卷进了草垛,然后用布捆好,悄悄拿去喂牛了。牛群里有头大黑牛,一口把大拇哥吞了下去,倒也没伤着他什么。牛肚子里黑乎乎的,没有一点光亮,大拇哥不习惯,于是在有人挤奶时大叫起来:
  “挤呀使劲挤,奶桶何时溢?”
  可挤奶的声音太大了,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主人走过来说:“明天把那头牛给杀了。”大拇哥急得在牛肚里大喊大叫:“先让我出来!我在它肚子里呢!”主人听得真切,可就是不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你在哪儿呢?”主人问。“在黑暗中。”可是主人没明白就走了。
  第二天,黑牛被杀了。幸运的是大拇哥没挨刀割就被扔到做香肠的那堆肉里去了。当屠夫过来打算处理这些肉时,大拇哥又开始大嚷:“别切得太狠!我在肉堆里呢!”可刀切的声音盖过了他的叫嚷,谁都没理睬他。这下他可麻烦了。不过麻烦激发人的智慧,他在刀的起落之间上窜下跳,竟然毫发未损。可他暂时还逃不开,只好和那些咸肉丁一起被塞进黑香肠里去了。他在里面被挤得要死,而且还被挂到烟囱里让烟熏,日子真难过啊!
  冬天里的某一天,主人想用黑香肠款待客人,于是把它从烟囱里取了出来。女主人在切香肠时,大拇哥小心翼翼,不敢把头伸出去看,唯恐被切掉一块。他终于找到机会,给自己清出一条路逃了出来。
  小裁缝在这家受尽了苦,所以不愿意再呆下去,立刻启程上路了,然而他自由了没多久。他来到野外,一只狐狸不假思索地把他抓起来塞进了嘴里。“嗨,狐狸先生,”小裁缝喊道,“我粘在你喉咙里了,让我出去。”“可以,你都不够填我的牙齿缝。不过你要是答应把你父亲院子里的家禽给我吃,我就放了你。”“非常愿意。”大拇哥回答。于是狐狸放了他,还把他背回了家。父亲和儿子团聚了,心甘情愿地将家里养的鸡鸭全部给了狐狸。“我给你带回来一块钱作为补偿。”大拇哥说着将他在旅行中挣的金币交给了父亲。
  “可你为什么要让狐狸把那些可怜的小鸡吃了呢?”“哦,你这傻孩子!你父亲爱你当然胜过爱院子里的那些鸡鸭了!”

TOP

《格林童话》中的《大拇哥游记》对我的成长的影响

《大拇哥游记》
        当时的我还在上小学中年级,看完这篇童话,心里也产生了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希望长大了也能出去闯荡一番,增长见识,和别人斗智斗勇,不断成长,最后还能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家庭。当时的我对这个诙谐温馨的结尾印象很深——世界再大,最温暖的归宿始终是自己的家,大拇哥游历四方最后回家和父母团聚,他爸爸对他的爱是多么的无私,父母总是愿意为子女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个童话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身边的家人,他们永远都是最爱你的人,无论你在世界哪一个地方,他们都永远牵挂着你。为了你,他们情愿付出一切。它使我懂得成长过程中的不易,外部社会的复杂艰险,更使我明白,要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 如今重读这篇童话,我对于父母深沉无私的爱和血溶于水的珍贵亲情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只有离开过父母才懂得归家时的艰辛与温暖。
      《大拇哥游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童话——土豆配肉的菜肴,酒店的男侍与女佣,喂牛与挤奶,制作黑香肠.......这些都是德国人的生活习俗的体现,德国人常以土豆(Kartoffel)为主食,牧牛历史悠久,德式香肠(Wurst)亦是扬名世界。这篇德国童话折射出了德意志民族的风俗习惯,也让当时的我对异国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助于拓展视野、丰富见识。现在的我对德国历史与文化很感兴趣,也把学德语当作了我的一个兴趣爱好。
     大拇哥曾帮助强盗偷取金币,这是一件并不光彩的经历,但他并未堕落为贼窝的匪首,而是继续游历四方的步伐。同时他也是个不乏正义感的人,主动向酒店老板告发了女佣的偷窃行为。机智勇敢的大拇哥数次化险为夷,令人赞叹。这些都使我明白,人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无可避免的,只有不断尝试,积极进取,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遇到困境时要开动大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时解决难题。

TOP

民间文学小组实践报告

在本民间文学小组的调研中,我承担的任务是与黄宇嘉、张潇同学合作撰写实践报告,其中由我负责完成的部分是研究重难点、研究目的和总结。前面我还参与了关于白雪公主与儿童成长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环节,因此分析起来较为得心应手
       首先是研究的重难点

      1)重点在于:
      a)从性别批评角度入手,分析《白雪公主》这一原始文本的文化意义,关注对儿童文学中的男权意识的批判,研究这一著名童话中蕴含的性别歧视观念对儿童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性别意识)
      b)研究格林童话原始文本与后世改编版本中有关女性独立与个人成长的价值观,关注白雪公主的童话形象从依赖他人拯救到自强独立的嬗变,分析这一变化对儿童坚强、自主性格形成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个人成长)
      c).研究评述要针对实际状况来做具体分析,需要细致梳理不同版本中《白雪公主》各个人物形象的流变,并对次要人物角色变化给予重视,探究其中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形象流变)

      2)难点在于:
      a)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多属在校大学生,受访者对童年时代阅读的童话文本印象已比较模糊。故分析童话对调查对象的成长影响时需要抽丝剥茧,深入挖掘童话对儿童成长产生的深层影响。
      b)关于白雪公主及其改编的书籍与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c)研究触角涉及范围较广,从19世纪的文化背景延伸到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因此需要研究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这对本小组成员的学术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TOP

民间文学小组实践报告

然后是我们小组的研究目的:
        1)让文学从文本的世界中走出,深入到大众所处的社会文化中去。探索经典童话文本与当代文学的精神纽带,挖掘其现实意义。研究白雪公主故事所反映出的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走出逆境,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对儿童人格培养的作用。

         2)重新审视《白雪公主》这一家喻户晓的童话文本及其后世的改编版本,结合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比较社会性别观念的发展变化,分析从“英雄救美”的传统王子公主故事到“美人救英雄”的后现代叙事的转变,并展开女性独立意识对儿童成长影响的研究与思考。

         最后是我的总结:
        许多受访者表示难以回忆《白雪公主》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产生的影响,这一群体中尤其以男性受访者居多。甚至有受访对象认为,“童话=骗儿童的话”,王子公主之类的虚构故事只能用来哄哄小孩子,无法对儿童成长起到有力影响,也不能给予成年人任何积极启示。调查者认为,受访者基本业已成年,无法再回到当初阅读童话时纯真懵懂的状态,与当时的心境有着较深的隔膜,因此很难完全道出童话对其的影响作用。
        有众多受访者对童话故事的人物印象仍停留在“白雪公主傻白甜”、“后母很可怕”、“魔镜很神奇,很想要”等感性理解阶段,未深入思考不同角色背后的社会意义,同时体现了白雪公主作为需要他人拯救的、美丽柔弱的女性的传统形象深入人心,也反映出《白雪公主》的初始文本影响力远远超过后世众多改编版本的现象。
        在谈到对自己的影响时,一部分女性读者表示《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曾让自己在小时候生出公主梦的浪漫幻想,并希望能得到王子拯救。而一些读者表示童话能让自己产生对美好的向往与对纯真的感叹,这表明歌颂正义战胜邪恶的的童话故事能起到积极的教育意义,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之情,唤起儿童对光明生活的憧憬,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另外,有少数受访者表示自己曾从《白雪公主》中获得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启示。如白雪公主的美好品质分别打动了猎人和小矮人,她也因此获得了生路,这提醒我们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平时要待人和善,多与真诚友爱的人交往;而王后乔装打扮设计阴谋毒害白雪公主的情节亦使读者意识到要提高警惕,防范坏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更有受访者表示,从中读到了食品安全的常识——吃苹果前要认真洗干净。
        P.S:我也觉得最后一段有点无厘头,不晓得同学们到底是不是在用心回答我们的问卷,但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也让我意识到,《白雪公主》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大家可以对它做出多种多样的解读,在我看来,这也是经典童话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TOP

自己关于民间文学学习的一些想法

学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民间文学,感觉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最直观的一点是对民俗的兴趣提高了许多。记得国庆期间我在开封游玩时,对大梁门上的门神印象深刻。还在清明上河园碰见河南大学的学生与开封民俗文化馆人员摆摊宣传河南民俗文化,我和河大的学生相谈甚欢,心想还好学了些有关民间文学的知识,不然我就只是一个光看热闹的游客啦,更难得的是我还体验了一把钟馗像的制作过程。民间文学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庙会、剪纸、木版画等传统民间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乐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了。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我对民间故事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并逐渐学会了用学者的眼光去分析它们  比如学了普洛普关于民间故事结构形态的研究成果之后,对民间故事的功能 与结构就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我从小喜欢阅读《一千零一夜》、《阿凡提故事集》等民间故事书,而如今能够以更专业的方法看待、研究它们,这给了我一种成就感。
       最感到惊喜的是,孙老师提醒我们去看民间故事全集和歌谣集成中的家乡卷,这让我发现了我的家乡湖北咸宁的许多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那些我从未听说过的古老的民间故事与歌谣似乎又在重新焕发生命力了,也使我对家乡的民间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我校编写的民间文学课本中,我也看到了家乡的名字,咸宁的《双合莲》与《钟九闹漕》作为近代汉族咸宁长篇叙事山歌和民间叙事诗,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原来,在咸宁这片沃土上,长篇叙事山歌一直回响在田间地头,咸宁也因此被誉为国家级“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 。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对家乡的认同感也更上一层楼了

TOP

我家乡的闯王传说

李闯王传说

        闯王李自成殉难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是历史的事实。据史料记载,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自成率部自襄阳仓促退至武昌,屡占不利,又欲图金陵,遭清将阿齐格、多铎等追击,李自成只“自率一股”,几经周折,退至通山,谋占九宫山。在九宫山脚下李家铺,李自成遇清兵追击,“单骑突脱”,甩掉了清兵的追击,但由于对山形地理不熟,以致误走葫芦造,独自徒步高湖牛迹岭。后因“乞樵者食”,被乡勇头目程九百等杀害。事后,有“乡人怜之,草葬之”。300多年来,当地人民不仅按乡俗年年正月为闯王坟上挂灯,岁岁清明节在闯王墓前祭扫,还代代口传心授,塑造出一个永远不死的李闯王。
  李闯王殉难九宫山,给通山劳苦大众留下了极为强烈的道德震撼。一代农民起义领袖被毁在一个“傻不傻,乖不乖”,仅凭有股蛮力而横行乡里的败类手里。这一令人痛苦而又不能甘心的现实,令当地劳动人民悲痛欲绝,见景生情的联想,使得李闯王遇难后,在当地产生了大量与之有关连的传说。
  传说中,李闯王的宝剑、金印、白龙马等,常被附以某种“灵气”,幻化出一种超人威力;与闯王有关的树木、山峰、禽鸟、山洞也施以“人性”,被神奇夸张,旨在达到一种神化英雄、惩恶扬善的目的,这些传说饱含了当地劳动人民对农民起义领袖的爱,讴歌死后的李闯王。在当地传说的故事有“神马哭坟”、“马踏官衣”、“黑夜拜坟”、“砸金字匾”、“闯王送子”、“米脂人祭坟”、“怒踢铁菱角”、“程九百做官”、“钦差察访坟墓”、“华楚相楚为何没做官”等。
  在一些传说中,一些事情虽被“夸张”,甚至“神化”,但并非随意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例如,凶手程九百的确被清廷升官调任,而且最后当真没来得及赴西安任职便病死家中,才能由此发出他受“李闯”惩罚而毙命的鞭苔之声。正因为李闯王深得民心,所以当程九百在杀害李闯王后,才那样的心神不灵,虽被封官而遭人唾骂,连史籍也不得如此实录下他“不敢出认”的丑态。
  在“正史”的记载里,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被污蔑称之为“闯贼”。但在“李闯王传说”中,广大群众却对“李闯”加以热情歌颂和赞扬,把他传颂为见义勇为、为民谋生的英雄。传说中,他虽死犹生,同当地山民休戚与共,替民除害,为民造福,甚至百姓的病痛缺嗣、难产这些无所求告的疾苦,也在他关怀范围之内。
  李闯王传说,真实生动描述了李闯王饮恨通山九宫山的始末,涌现“闯王遇难”的悲壮历史画面,对考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殉难地起到了佐证作用。后来,有些传说还被验证,如当地流传“李闯睡的石棺”。1975年,通山县李自成陵墓破土修建时,那埋藏于地底下三百余年的石棺材,无意中被掘出土,从而使一个曾被人们误为无稽之谈的“幻想故事”得到实物验证,使之恢复了历史本来年面目。在不违背历史真实前提下,通山劳动人民还将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融汇到了一起,使李闯王传说具有离奇曲折的传奇色彩。这是艺术的升华,旨在抒发对李闯王的深情,以便引起联想,得到共鸣。
  李闯王传说,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达到了历史性与传奇性的高度统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思想文化及艺术和开发价值。

TOP

湖北咸宁的汀泗桥传说

我的家乡湖北咸宁有一座著名的桥梁,叫做汀泗桥,曾经是北伐战争的重要简直,现在成了湖北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桥建于1247年,是湖北省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关于这座桥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
        大约在唐朝末年,镇仅为武昌——长沙驿道上的一个驿站,依山傍水,住着三五户人家。南北走向的汀泗河将东西向的驿道截为两全段。过往行人与客商必须渡船才能到达彼岸,风雨季节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古人也曾集资搭过两次竹桥,但因河水太深,水流又急,楠竹达不到实底,所以竹桥都是摇摇晃晃,除大晴天,胆大的青年壮汉扶着竹扶手勉强可过外,一般风雨季节,老弱病残仍无法过河。加之竹桥基不稳,到发大水季节便冲垮了,还是只得靠摆渡过河。就在这三五户农户中,紧靠河边的有一户姓丁的人家父子五人到河西做事,就因过河不幸遇上大风暴而船毁人亡。仅剩丁四一人在家打草鞋幸免于难。丁四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父母和三个哥哥,从此孤身一人度日。他想着            

        一家人和过往客商的遇难惨境,想到过河的艰难,便下定决心在这一生中要积蓄一笔钱,建一座坚固的石桥。
忠厚的丁四别无所长,仅仅打得一手好草鞋,他打的草鞋又快又结实又好穿。于是他每天从早到晚打草鞋。丁四把草鞋穿成一串串,晴天用竹篙挂驿道边,雨天挂在草房屋檐下招览顾客。不久,丁四草鞋远近闻名,分外畅销。丁四把卖草鞋的钱一吊吊地积累起来,都装到坛子里,埋到床铺下。一些农户慕名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丁四手里当学徒。丁师傅带徒弟,不收学师费,一般为八个月出师,第一月搓绳打杂,第二月练手、看花(看师傅编草鞋讲解安鞋耳和插花);第三月再上草鞋耙。徒弟上了草鞋耙,丁师傅要求徒弟编的草鞋只能是“十双废、十双坏、第三个十双才能够卖。”在求质量的基础上再加速度,直到每天能编十双合格草鞋才能出师。由于他对学徒要求严格。每双草鞋都要经过亲自验收。丁四草鞋在咸宁蒲圻、嘉鱼一带十分走俏。

        丁四转眼进入中年。一天,他暗地挖出坛子清点一下铜钱,暗算一下修桥的造价,发觉积蓄的钱离桥工程差距太远。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凑足建桥费,按此速度十辈子也凑不齐。于是,他决定扩大规模,在草鞋式样上做文章,在销售市场上下工夫。他挑了几个精干的出师徒弟入伙,其中首徒(他的族侄丁刚,为人正直,是他的好帮手)在内。就地取材,又研制出笋壳亮草鞋,苎麻草鞋。这比原来的草编草鞋更结实,更好穿,更耐磨。后来又发展到布片草鞋,绣花草鞋,女式草鞋等。每双草鞋上都编上“丁”字标记。派人用木船,上岳州、下武昌、出天沔,各处推销。丁四草鞋由此畅销两湖。丁四床铺下坛子里的积蓄也成倍增加。丁四把小铜钱换成大铜钱,把大铜钱又换成纹银,还是埋在床铺下。
       丁四打草鞋卖草鞋,从青年到壮年,又从壮年到古稀之年,草鞋样式越来越多,草鞋销路越来越广,鞋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床铺下的银两也越来越多。
        宋朝初年,丁四老人已届暮年,他开始盘算着如何邀约众乡亲请匠师修建石拱桥。谁知天有不测之风云,这一年的洪水提前降临。这天,正当他外出请工匠设计桥样,徒弟、伙计在各地推销草鞋时,突降狂风暴雨,雨仗风威,风助雨势,山洪陡涨,平地起水三尺。丁四老人连夜冒雨摸黑赶回家,他四下一望,哪里还有家呀:全村屋舍被洪水冲毁。屋基上的洪水已有齐肩深。乡亲们挤在山腰上的几间临时草棚里。老人没有停步,他扑向自己草鞋铺的洪水中。乡亲们以为丁四老人要寻短路,连忙把他扯住。老人一边挣脱大家的手一边喊:“乡亲们,快把我房中床铺下的坛子挖出来。那是我一生积攒准备修桥的钱币呀!”乡亲们听后感动万分,青年男女全部下水,一面挖银,一面叫老人放心,并把老人抬到山腰的临时棚里。不一会,大家七手八脚抬来了八坛钱币,其中有五坛银锭,三坛铜币,大家把坛子贴上封条并派专人看守。丁四老人由于年老体弱,又突受风寒,病势一天天加重。等伙计徒弟们赶回,老人已入弥留之际,大家把老人唤醒,老人拉着族侄丁刚和其它徒弟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本想在有生之年建起一座石桥,可是……不行了……你们……一定要……”,不等说完,老人便撒手而去了。
       徒弟丁刚和乡亲们饱含热泪安葬了丁四老人,并立即着手建桥。四乡八岸乡民听说丁四老人一生打草鞋是为了修桥,都自 发地涌向河两岸,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按老人生前遗愿在山里运来青石,在湖南丁字湾运来麻石(花岗石),并请大量石匠、桥匠设计施工,挖基、车水、搬运等小工完全是乡亲们无偿投入,经历一年半,一座长十丈、宽一丈五尺的四墩三孔拱桥终于建成。为确保安全,桥面两旁还做起了三尺高的拦护墙。为纪念丁四老人一生的功绩,乡亲们在离桥50米的河北侧山腰上建了一座五层塔。(可惜日军侵华,将此塔炸毁。后来群众又在原址修一个小塔,文革时遭破坏)。
作为永远纪念,这座石拱桥就取名为“丁四桥”。因为是河上的桥,因此后人又在“丁四”两字旁各添三点水,为“”,桥下的河为“汀泗河”,也称“泗水”,桥旁建纪念塔的山取名为“塔山”。

TOP

我的结课感言

经过一学期的民间文学学习,我对汉族民间的叙事诗和家乡民间故事、歌谣等有了新的认识,简直是刮目相看 不仅填补了知识体系上的漏洞,还提升了我对民俗的兴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去挖掘、了解民间文化的内涵。
      另外,孙老师上课时讲到的华师鬼故事与武汉的都市传说也让我十分难忘

TOP

回复 71# 的帖子

关于皮皮鲁和鲁西西潜水的故事感想是我写的

TOP

回复 73# 的帖子

我不仅参与了关于《白雪公主》对儿童的成长影响调查问卷的发放与设计,还自己填了一份问卷,简直是自问自答哈哈哈
        倒数第三条回答也是我写的
        为了提高调查样本的数量,四处发红包求填问卷也是很辛苦哈哈

TOP

回复 129# 的帖子

没错,你撰写的是第2小组研究报告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我写的是小组调研的重点、难点、研究目的以及部分小结,而黄宇嘉同学写的是整个研究报告的总结,并加入了表情包研究的成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