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广西新年习俗分享

今年是在武汉度过的第三个新年(新历),我想起自己农历新年家乡的一些习俗,觉得很有趣,特来分享。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 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TOP

关于《小议广西民间文学特征》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2.贾芝:《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马学良:《中国谚语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4.马学良:《中国谚语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5.李富强:《壮族民间文学艺术中的农耕文化特点》[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一期
6.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编印:《广西民间故事资料》[M].南宁,1980年9月
7.农冠品:《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次印刷
8.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9.梁彬、王天若:《苗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10.柯炽:《广西情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第一次印刷
11.李肇隆、郭金良、秦焕艺:《桂林山水的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1年

TOP

关于《小议广西民间文学特征》的总结

有着悠远历史传统的广西是祖国南方的明珠,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花丛中的一朵。除了以上归纳的几点,广西的民间歌谣特别突出,数量众多,仅从现有的《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来看,数量篇幅几乎是其他省份的两倍,所以说到“歌海”,大家就会想到广西;另外,广西秀美的山川河水也是广西民间文学描写的重要对象,呈现出人物传说与山水志相结合的特点,如《桂林山水的传说》[ 11.李肇隆、郭金良、秦焕艺:《桂林山水的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1年]中,不仅仅是地方风貌的传说故事,还都具有核心的人物,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与丰富性;广西土特产相关的传说也比较多,能自成一类,如《桂林三花酒的传说》、《米粉》、《糯米酒》等。相比其他省份的民间故事,广西卷的智慧人物故事也较多,还具有崇高美、悲剧美、风光美、幽默美、哲理美的特点。具体到民间文学的每个分类则又各有侧重,广西民间传说主要集中为山水志和人物志,广西民间歌谣则有较多的风俗刻画,如礼仪歌、婚嫁歌;广西民间谚语则突出显示哲理性和农谚。
       民间文学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习和传承应该是我们光荣的使命。衷心希望这块中国南疆的璀璨明珠能在未来继续保持生命力,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