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一直很喜欢民间文学的调研活动~希望本学期能和本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去书店或者寺庙进行调研啊

TOP

既然我们的主题是“儿童”,就可以前往书店做实地调查,采访一下小朋友,他们喜欢哪些民间故事,为什么?

TOP

另外也需要对“儿童”做一个鉴定,多少岁算儿童?是小学还是未成年?

TOP

回复11#的帖子
    尼采的思想博大而宏富,但酒神精神却是他思想的源泉。尼采全部思想的起点都可以在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中找到。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二元对立的美学思想。这个二元对立的观点他终生都未放弃。在后来为“重估一切价值”而写的断片中他说:    阿波罗式的——狄奥尼索斯式的。艺术本身表现于其中,就像自然力表现于人之中一样。不管人愿意与否,都要支配人一方面发生幻象,另一方面发生纵欲。这两种状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则是:梦境和醉境。梦境释放的是想像力、联想力、诗之力;醉境释放出的是言谈举止之力、歌舞之力。    酒神精神是尼采在研究希腊悲剧时与狄奥尼索斯相遇时闪现的。在比希腊悲剧更古老的时代,狄奥尼索斯是本能之神和酒神,是醉后狂喜和狂乱之神,也是音乐之神。他使葡萄在春天死而复生,使所有参加节日的人享受酩酊大醉的欢乐。在酒神祭祀中,往往有对酒神所具有的男性之无限生殖力量的崇拜,并爆发出本能的狂迷。    公元前3世纪前后,希腊理性思想发达起来,酒神祭祀变成了秘仪,后来逐渐被理性所淹没。但尼采对酒神精神的开掘则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昭示了人的原初状态:被本能冲动所驱使的生命存在。    尼采发现在古巴比伦和罗马都有酒神节,但尼采认为这种癫狂式的性放纵是“天性中最凶猛的野兽径直脱开缰绳;肉欲与暴行令人憎恶地相混合”,因此不是酒神精神。只有到了希腊人那里,这一本能冲动才以个体化原则的崩溃为契机而成为艺术现象。

TOP

回复11#楼
在中国的神仙中我最喜欢十二花神。
    十二花神是中国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因此中国民间便有一个花朝之庆。而随着季节时令的替换,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浪漫情趣。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在百花的传说中,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与司十二月令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花的美原是浑然天成,无可比较。
    中国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从而造就出12个月的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了。
    《红楼梦》中,美丽刚强的晴雯逝世后变成了芙蓉花神,在怡红院群芳祝酒中各个美丽的少女还抽取了花牌,花神,象征着女性美丽可爱的一面,是女性的使者与化身。

TOP

十二花神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最终被王子拯救的故事。
    老师在讲授这篇文本提到“继母”原本是“亲生母亲”,很难想象亲妈会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文中,白雪公主美丽善良,她的美丽让皇后嫉妒,最终是她遭受着命运的考验,她勤劳勇敢,为七个小矮人打扫房屋。但是她太过于天真美好,轻信她人,以至于皇后扮演的老太婆很容易就让她上当并吃下毒苹果死亡。每次谈到这里,家长(如我妈妈)都会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这在我们现代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白雪公主一直是一个等待救援的形象。她手无缚鸡之力,吃下毒苹果之后在王子的亲吻下才得以苏醒,王子象征着男权社会、是传统的权力话语,这里有一种隐藏的观点:女性要获得幸福和自由,只有依靠男性,自己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小时候似乎都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是等我们长大之后,才发现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否定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能力、并且在现代,迪士尼童话中《冰雪奇缘》的女主爱莎已经不是被动等待救援,而是主动抗争,体现了童话的时代性。
    但是,我还是很欣赏白雪公主的善良与勤劳勇敢,她用智慧赢得了森林动物们和小矮人们的喜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改编分析

一、从农业社会的群体无意识到工业社会的文化制造———卡通片《白雪公主》的产生
《白雪公主》这个故事原型由格林兄弟采自德国民间, 刊行于1812年的圣诞节, 此时距离德国遭到拿破仑占领只有六年。德国人民为了尽快统一, 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努力首先在语言文化上进行统一。格林兄弟为了给德国人民提供日耳曼民族历史、神话、传说, 努力开掘民间的故事, 搜集民间童话传。格林兄弟在1812年至1857年, 先后出版了七版《格林童话》。国外翻译引介的版本, 多半都以第七版为主。在出版家和评论家眼中, 初版的《格林童话》是一本“母亲念给 女 儿 听 时, 会 不 由 得 羞 愧 脸红 的 故 事集”。由于原来的故事过于原始、鄙俗, 不合当时的文化规范, 迫于压力, 格林兄弟先后在不同时期, 对故事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调整, 以便使这些童话故事可以被19世纪的德国社会接受。总而言之, 原始的德国民间故事在19世纪变成“童话”后, 已经面目全非。格林兄弟的这些修改, 不尽是删改了一些鄙俗的情节和细节,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以现代精神审视传统, 赋予这些德国童话以一种现代精神。《白雪公主》的原版采写的原始故事中, 真正想置白雪公主于死地的皇后并非继母, 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在第二版, 格林兄弟将生母的身份改成了继母, 白雪公主的母亲生下她之后死去, 然后父王迎娶了继母。亲生母亲之所以会放逐白雪公主, 有没有可能不是因为嫉妒, 而是希望能斩断父女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呢? 根据格林兄弟于1808年的笔记, 前去寻找玻璃棺的其实不是王子, 而是白雪公主的父王。欧洲各国在当时流行着许多类似传说, 有国王向公主求欢, 或是称赞公主的美貌, 导致夫妻感情生变的情节。这些传说都暗示着美丽女儿和父亲之间的不寻常关系。布尔诺·贝提罕分析认为, 白雪公主与后母的争执起源于母女都想占有父亲的伊拉克底帕斯情结。从第二版开始, 格林兄弟便将生母的身份改成了继母, 取消了国王, 添置了王子, 彻底改变了故事主题, 把它从乱伦转向人类同情与真、善、美的赞扬。正如艾伦·金指出: 所有的童话, 本质上都是成人童话, 它们与中世纪巫术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童话所包括的并非儿童的心理需求, 而是成年人社会的心理隐喻。无论是格林兄弟从德国民间搜集到的原始形态的童话, 还是连续修改多年形成的德国现代童话, 包括迪斯尼编创的现代卡通片, 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 从本质上讲, 它们都是成人童话, 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TOP

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情节改造

二、卡通片《白雪公主》的情节改造
卡通 片 《白 雪 公 主 》根 据 格 林 童 话 改编, 影片的开端, 是一本打开的格林童话书, 引用了这篇童话开头的几句原文: 白雪公主的皮肤像雪一样白, 嘴唇像玫瑰一样鲜艳, 头发像乌木一样黑……但是, 影片对童话的情节进行了很多意味深长的改变。卡通片的改编, 有一最突出的地方: 把继母妖魔化。影片有意回避了家庭伦理内容, 将母女的关系, 变成妖魔与天使的冲突。
1.继母迫害白雪公主的情节。在格林童话中, 讲述了皇后多次杀害白雪公主的情节。在动画片中, 省略了一些比较血腥的画面, 如那颗代替白雪公主心脏的猪心, 并没有在画面上出现, 影片还删节了王后用腰带勒杀白雪公主的情节。白雪公主吃苹果中毒倒下的画面, 也被编导有意的回避了。不过, 影片有几个渲染恐怖气氛的场景: 皇后的地下牢房, 骷髅的手骨伸出铁栏去抓水罐, 皇后踢翻罐子, 从中爬出一只毒蜘蛛……皇后因为贪婪, 而由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丑陋、可怕的女巫, 涂了毒药的黑苹果, 丑恶的面容, 狰狞的笑声……影片编导认为, 这些刺激性的场面, 还是可以被孩子们看的。
2.皇后最后的下场。《白雪公主》的故事结尾, 皇后被套上烧得赤红的铁鞋, 跳舞至死。这一情节从初版到最后一版都没有改变。动画片的编导认为, 皇后的结局如果太过悲惨、可怕, 不适于儿童观看, 如果过于平淡, 又缺少动作性。最后, 编导决定让皇后自己跌下山崖, 然后被滚下的巨石砸死。这是灌输给孩子们一个道理,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3小矮人和王子的新形象。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的原典记载, 白雪公主进入森林后, 每晚轮流与七个小矮人同床, 小矮人不过是农民的转喻, 地位极其低下的农民要与高贵的公主同床, 可以说是一种痴人的梦想。这一可怕情节的设置, 显然是贫苦农民意淫的产物。迪斯尼影片的编导, 将七个小矮人, 设计成七个矿工, 他们性格淳朴、天真, 他们热爱白雪公主, 纯真的保护她, 他们成为反抗邪恶势力的群体, 可以说, 他们美国劳工阶级和工会形象的折射物。同时, 影片还用大量的画面, 描述了白雪公主与森林小动物, 以及七个小矮人和平、友好关系。把整个世界的自然万物, 定性为和谐、美好的关系, 反映了影片编导对美好社会未来的憧憬。格林童话的改编中, 把王子写成, 不但英俊, 而且富有。显然, 金钱是格林兄弟认定的一个“好王子”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迪斯尼影片的改编却恰恰恰相反, 把爱情描写成一种可以超越财富和门弟的伟大情感, 这完全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念。
在迪斯尼影片中, 骑着白马的英俊王子, 听到白雪公主的美妙歌声, 寻音而来,她破烂的衣衫, 显示她只是一个女仆, 他不顾白雪公主的卑下地位, 一见衷情地爱上了她。最后, 他又用爱情的吻, 唤醒了白雪公主, 然后带着她远去。这一种现代式的爱情, 所以立即受到了当代人们无保留的欣然接受。

TOP

动画片《白雪公主》与现实背景

三、《白雪公主》———罗斯福“新政”的
颂歌在《白雪公主》中, 我们可以看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子, 经济大萧条、工团主义、罢工潮等等。剧中人物在“群体无意识”的改编创作中, 可以与社会现实相互影射。皇后———代表着资本主义的贪婪; 白雪公主———代表着妥协和爱的精神, 真理、道德和美好的化身;王子———代表罗斯福“新政”, 他神奇的一吻, 使美国经济复苏。七个小矮人———他们是美国工人阶级, 正义和善良的化身, 憧憬着和平、美好的生活。影片的结尾, 七个小矮人追赶皇后, 可恶的皇后仓皇中摔下山崖,被滚下的巨石砸死。七个小矮人的团结斗争, 正体现了美国工会的斗争精神。影片既赞许了白雪公主的妥协与爱的品德, 又强调了森林中小动物们的互爱互助, 同时又肯定了对邪恶势力进行必要的反抗与斗争。最令观众感动的是小动物和小矮人对白雪公主无私的关心与爱护。影片用美丽的森林、可爱的小动物以及美好的歌声, 赞美了温馨、甜美、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抒发了美国大众对一个和平、谐调和富足、幸福的现代化社会的向往。如果说, 格林将反映民间现实生活的寓言, 变成了适于初步工业化的社会生活, 专门供家庭教育的育儿读物, 将原始素材雅化、道德化。那么, 迪斯尼则将童话改编成了, 卡通片在道德上更纯正, 情节上更具温馨, 场面更优美, 适于工业化社会的美国社会, 成为专门供孩子和家长共同观赏的影片。《白雪 公 主 》是 迪 斯 尼 里 程 碑 式 的 作品, 通过这部影片, 迪斯尼走过了一个充满企图和挑战的阶段, 逐渐完成了以中产阶级观众品味为主的风格定位。迪斯尼公司的文化定位是与美国中部社会的需求相互共振的结果。

TOP

后现代主义对动画片《白雪公主》的反讽

四、后现代主义对《白雪公主》的解构、反讽
如果说, 《白雪公主》在30年代被迪斯尼公司进行了现代主义的改编, 半个世纪后, 《白雪公主》又遭遇到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解构的命运。在 80 年 代 , 美 国 各 地 掀 起 一 场 PC( Political Gorrectness) 运动, 以“政治正确”为标准修正有歧视性的偏见和言论, 例如批判“欧洲白人和男性中心”的观念, 支援弱势群体和少数族群。在这场“政治正确”的运动中, 《格林童话》也受到了批判, 社会学家、文艺批评家列举了这部童话中所包含的一系列错误: 维护皇权统治, 克制人的自然冲动, 性别歧视, 父权主义, 异性恋主义的性偏见等等。《白雪公主》自然首当冲, 有人提出抗议“看了白雪公主后的小孩会变成歧视女性”。他们提出, 只有“清洗”《白雪公主》在内的传统童话中的偏见, 才能把这些童话安全、无害地交给母亲和孩子们, 从而有益于她们的心理健康。

TOP

小组展示体会

在本次小组展示中,我主要负责完成三个电影简介的制作,小组调研视频《七位勇士的童话探险》和PPT主讲,
本来打算用视频介绍电影,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和技术原因采用了比较简单的PPT自动放映,很感谢前面几位同学提供了文本、录音、剧照,大家都非常认真的想把任务完成好,在这次展示也学到了很多,还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经历都是有限的,只有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七个勇士的童话探险》是临时作的,因为感觉想把我们的过程展示给大家,视频的形式也比较活泼。
最后的PPT展示个人还是比较满意,虽然得分上没有最高,但是尽力了就问心无愧

TOP

广西民间故事《达妍与勒驾》分享

《达妍与勒驾》是我选择的改编作品,流传于广西西北部东兰。黄革、马永全搜集整理,载《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龙员外独龙女达妍与长工勒驾在圩场对歌相爱后,达妍长了一身疮疖,勒驾爬崖采草药,跌下崖底腿骨折断,后来成了跛子。达妍并不嫌弃,治好疮疖后更爱勒驾。龙员外限期写文章、射桃花、找雷鼓,招婿上门。勒驾不畏山高路远,去找雷鼓,射杀了老虎、狗熊,为老阿公排忧解难,得老阿公的指点,腾云驾雾到雷山,找见了雷岩,射死了大蟒,用喊泉洗脚,治愈了跛脚,战胜了对手日八、日犬,背雷鼓回来,赢得龙员外的喜爱。勒驾与达妍终于结成一对,拜堂成亲。

TOP

《纸伞》——改编自广西民间故事《达妍与勒驾》

《纸伞》——改编自广西民间故事《达妍与勒驾》节选    秋分后,池塘里只剩下些残荷,稀稀拉拉的立在湖上,下雨的时候,滴滴答答的打着雨声,屋前屋后的竹叶沙沙的作响。爷爷不上山,便倚着竹摇椅,坐在天井的屋檐下,满意地“吧嗒吧嗒”的抽着水烟,端详晾晒在屋角的青青的竹筒,不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摇着大蒲扇。
这雨来得急,平日里一起掏鸟蛋、捉野味的小混混们也一时没了兴趣,勒驾便索性留在家里陪爷爷。说是陪爷爷,他可不愿乖乖坐着,而是摆弄着不知从哪里拾掇来的剑,煞有其事的在大堂里舞着捉摸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习得本领,行走江湖。爷爷可不喜欢舞刀弄枪,他年轻时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凭着自己上学的记忆一直给勒驾教书启蒙,虽没有老师指点,但勒驾却很机灵,什么都学得很快。“勒驾啊,趁这几日农闲,去打点酒咱爷孙俩好好喝一盅吧。”爷爷打断了勒驾的念想。眯着眼,用蒲扇指了指挂在墙上的酒葫芦的方向,又自顾自摇头晃脑的唱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
勒驾也舞乏了,眼看天色快暗,便一把用木剑提溜着酒葫芦,一手拿起廊柱下的大纸伞便往外走。“记得要‘六合斋’二十年的三花酒。”爷爷的声音远远从后边传来。“知道啦!”不等说完便一跃出台阶向桂林郡奔去。
     家距离桂林郡还有一大段距离,勒驾边跑边用剑一一砍向路旁的野草,还高兴得哈哈大笑,又一把揪起狗尾巴叼在嘴里。淅淅沥沥的雨打在竹纸伞上。
“刘掌柜,来三两二十年三花酒,二两猪头肉,要新鲜的。”“好咧!请您稍等!”“再要一份红烧秀玉狮子头,芡粉少放。”勒驾想起爷爷平日惦念已久,不管日子多贫乏每年总要吃上几回六合斋的镇店之宝,忙添上一句,便径直坐在门前的酒桌上,抖抖身上的雨水,嘴里还叼着那一路的狗尾巴草。“勒驾,近来可好啊?”刘掌柜打完手上的账目,笑盈盈的问他。“刘伯,都好。”“哼,没爹娘的野孩子。”刘福轻哼着说,一边不屑的把打好酒的酒葫芦和包好的菜往桌子上一放,发出“嘭”的一声。刘掌柜不作声,只一眼神怒瞪儿子刘福。勒驾那愿受这羞辱,立马站起来,攥紧了拳头刚要挥出去,忽想到天色已暗,爷爷还在家等着,便只怒瞪着他。刘掌柜见势不妙,忙走上前递上酒葫芦和一众打包的菜,赔笑到:“勒驾,今日是我刘伯的不是,这便算是我给你谢罪,代我给你爷爷问好啊。”“不必了!”说罢掏出银两一甩在桌上,拿起东西便往雨里走。“爹,我又没说错,你干嘛向他赔罪!”刘福愤愤的白了一眼他爹。“诶,勒大爷家与我们祖上也曾是故交,想当日勒家是如何的钟鸣鼎食,谁知道竟然在十年之间破败。勒驾这孩子也是勒家落败后勒大爷才捡来送终的,你下次再提这件事,我就打断你的狗腿!”刘掌柜想起往昔不禁拭了一下眼角的泪。

TOP

小议广西民间文学特征







除了改编民间故事,我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等书目整理了广西民间文学特征:


广西民间文学是广西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多山地丘陵,山水志特征明显,具有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各族人民世代以耕田为业,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点;又由于多民族杂居,汉族人口来源的多样性,壮、毛南等土著民族和外族文明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民间故事具有多元性和交融性;另外,由于广西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时间比较晚,创世神话中呈现出众多歌颂女神神绩、远古母系社会的沉淀。


一、广西民间文学的农耕文化特点
广西民间文学是广西人民劳动生产、日常生活的提炼和总结,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广西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探索,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及取向。广西属于南方水田农耕稻作文化、珠江流域中华文明古源之一。农耕作为广西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决定着广西人民的生存模式,必然会在广西各族民间文学艺术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姆洛甲》和《布洛陀》是壮族流传至今的解释自然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作品,它们都对农业的起想都作了幻想性的解释,不仅颂扬了姆洛甲、布洛陀疏理江河、造田造地、开创种植事业的丰功伟迹,而且道说了他们教人种植五谷、饲养鸡鸭、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挖渠引水等农耕事业的艰苦历程。苗族物种起源神话也有《五谷种子的来历》这类关于谷种来源的内容,另外,“‘抗旱神话’和‘洪水神话’在壮族征战自然神话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说明农业在远古时代便是壮族先民赖以生存之根本”[ 李富强:《壮族民间文学艺术中的农耕文化特点》[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一期,P74],也说明农耕文化在广西民间故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除了民间神话,还多有《秧鸡鸟》[ 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M].北京:北京冠中印刷厂,2001年12月第一版,P304](壮族)、《摘桑姐》


二、广西民间文学的交融性与民族性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据考证,“壮、仫佬、毛南、侗、水族为骆越后裔,属于广西土著,其他各族于不同历史时期由湖南、广东、贵州及福建、江苏迁入”[ 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P2]。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修建灵渠、逢中原地区战乱(如南北朝、五代十国、明末等),都有部分汉族人迁入广西。1949年解放后,外省军队干部南下,后为支援边疆,有大量外省科研人员、大学生来到广西定居。这些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相结合,共同进步发展,最终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广西地域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智慧交相辉映,为民间文学的交融性和互补提供了可能。
例如汉族造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在壮、毛南、苗族中均有流传,且都生动形象,真挚感人。同样是上古时代,天和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天地一片混沌。在壮族神话《布洛陀》[ 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P30]中,托起天地的人物变为壮族始祖布洛陀,他是壮族三王(另外另个为雷王、龙王)中的一个,智慧过人,神力无限。除了托起天,布洛陀还担任了西方神话中上帝的作用,他给天地间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安名定性,还规定了万物生长繁衍的规律;而在苗族神话《纳罗引勾开天辟地造人》[ 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P24]中,纳罗引勾同样担当起了开天辟地的重任,还承担起女娲造人的职责,不过相比女娲捏土造人,纳罗引勾还需要进行烧制,在窑中烧一百零八个时辰之后,泥土才便成人。这个神话起初来源于汉族,随后逐步传入各个民族中,并加以改造,添加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情节和名称,从而显现出民族交融的特色。


三、广西民间文学的女性崇拜特点
在远古时期,广西地处边疆,被称为“南蛮之地”,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时间比较晚,因而留存有较多的关于母系崇拜的特点,尤其体现在民间神话中。
在瑶族“盘古王神话”中,盘古王的母亲开天圣母制锤,凿令儿子战洪荒,盘古王遵从母命开天地,制十日八月,日月太多,开天圣母教儿子制箭射日,留下一日一月照亮人间。而在苗族“密洛陀”神话中,大风生出女人密洛陀,她造天地日月,江河湖海,草木花果,禽兽鱼虾,用蜂蛹造人,造街市和百货,是至尊的创世女神。另一个苗族创世神话《纳罗引勾开天辟地造人》中,即使是男生担任创世重任,也需要得到女性天神务罗务素的关键性指导。总之,在壮、瑶、苗各族的创世神话中,女神都居于突出地位,这是远古母系社会文化积淀,与其他地区的创世神话相比,更具有母性崇拜的特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