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结课感言

本学期小组调研很开心。
也了解了许多关于民间文学的知识,学到了很多东西。
同时,进行《白雪公主》表情包研究时,搜集了好多表情包呢。
(以后斗图不愁啦(~ ̄▽ ̄))
也通过阅读,了解了许多关于家乡的民间故事。
尝试对一个文殊院轶事进行了小说改编。
虽然比较粗糙,但改编的还是……很嗨~
谢谢大家,期待下次合作!

TOP

重庆市大足县卷`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重庆市大足县卷
(一)大足的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和形式品种齐全,反映了人类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纵向上,有原始的创世神话,也有反映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社会生活与观念形态的故事和传说;横向上,既有幻想性强的传奇故事,也有幽默而又诙谐的笑话。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生活图画。
(二)本土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和地方名胜风物,形成了大足民间故事浓厚的地方特色。如象余蛮子三打教堂的故事,刘天成的系列故事,大足石刻的系列传说以及民间习俗传说等等,都带有这一代地域所特有的生活色彩和人民的思想愿望,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为它更能牵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为人民所热爱和传颂。
(三)大足民间故事中现实性较强的故事多于幻想性较强的故事。在大足境内,现实性强的故事多于幻想性故事,这些故事一般属于近代和现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这些故事更直接地反映现实的阶级关系和日常生活,与劳动人民的爱憎、愿望、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

TOP

重庆市大足县卷民间歌谣

《中国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重庆市大足县卷民间歌谣
大足的民间歌谣数量大,种类丰富。从类别上分为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情歌、礼俗歌、儿歌等等。从总体来看,大足歌谣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重点介绍劳动歌、
(一)        劳动歌,是大足流传最广的一类歌种。尤以石工号子和薅秧山歌最为普及,也最具特色。集体劳动中,为减轻劳动的疲劳,协调动作,进行更有效的劳动时所唱的歌。其形式是一领众和,声调高亢、悠扬,前呼后应,声传数里,很有气势。歌词内容有唱传统段子的,但为数不多。绝大部份都是根据当时劳动情绪即兴创作。因而它具有粗犷、通俗、乡土味特别浓厚的持点。对歌词不太讲究修饰,相对地说文学性要差一些。当然,其中也不乏形象、生动的歌词,一经出现,群众认可,便很快在各地流传开来,成为劳动群众喜闻乐唱的保留山歌。
(二)情歌、生活歌,是大足歌谣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而且有相当部分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完美的作品。这些歌谣,生动地记录了大足人民的斗争生活,记录了他们的苦难和辛酸,同时也记录了他们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在表现手法上,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比兴适当,有的还具有幽默、含蓄等特点。
(三)大足民歌的曲调具有特色。大足民歌,尤其是沿西山一带的神歌,拾万、协和等乡的薅秧山歌以及中敖区的天山、麻杨、高坪等乡的陪歌,更是独具特色,有较强的音乐性、此外,大足陪歌的曲调种类之多和拾万山歌独具特色的尾腔处理。

TOP

重庆市大足县卷民间谚语

《中国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重庆市大足县卷民间谚语
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生产等七个类别,其中农谚居多。这说明大足的民间谚语是植根于农民生产、生活土壤之中的、这也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于气象、时令、耕作、种植等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至于总结社交、事理经验的谚语数量要少一些,但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深邃的思想哲理,对于今人来说,仍不失为具有教育作用的箴言。当然,就某些谚语的思想内容而言,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

TOP

重庆民间歌谣改编《歌儿还在绣花房》
川东盆地濑溪河往上,一个小镇依偎在山坳之中,静静地沉睡着。
一弯新月斜挂在树梢上,东方渐渐泛起了蓝,山的轮廓浅浅地印在空中。镇子隐藏在夜色中,唯有亮光一点。细看那亮处歌堂,歌堂大门虚掩着,悠扬绵长的歌声门缝中溢出来,延宕在镇子上空,消散在泛起一阵白雾的夜里。
歌堂中,一对红烛明晃晃地亮着,照亮了四方桌上的喜饼喜糖,也照亮着了坐在桌旁的两个女子。两人都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年纪稍大一点的女孩子叫穗穗,身着一身深红发赭的婚服,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红色绣饰,十分隆重。年纪稍小的叫秧儿,穿着蓝靛染花的粗布大对襟,配着一条百褶裙。两人就这样拉着手在歌堂里唱着歌。
秧儿看天亮还早,接亲的人一时半会也不得来,这娘家这边都去睡了,她打着呵欠问姐姐要不要也休息一下。
穗穗脸上满是红晕,她一想到马上嫁给意中人,就一点儿都不困。”
秧儿问穗穗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在歌堂听新娘子们唱歌,一听听到半夜,新娘子撵也不走,躲在歌堂背后也要听。那个时候好喜欢听新娘子在歌堂唱歌,还喜欢看接新娘子。一转眼,她们也都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穗穗听着秧儿的话,想到自己从有记忆开始好像田大哥就已经存在。田大哥的小名叫站站,意思是庄稼地里扶丝瓜、苦瓜、豇豆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竿子,他还没生下来爹就死了,田大哥妈把他当唯一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像地里的田大哥一样支撑起家来。
小时候,田大哥留了个偏达达,自己留了个倒马马。两个人一起牵着去放牛,去河边割猪草,去竹林里躲猫猫……可是爹妈不让我和田大哥一起玩,是女娃不能和男娃一起玩,还是因为田大哥家穷?有一次自己偷偷跑出去找田大哥,被爹妈抓回来一阵打,从此再也不敢偷偷跨出门槛,天天守在家里纺棉花,从正月纺到腊月,年复一年,自己只盼着田大哥长大能找媒人来把我聘下,用花轿把我抬回家。如今媒人来了,自己又不知道在烦恼什么。爹说是田大哥家来下聘,娘支支吾吾,说嫁过去就知道了……

TOP

秧儿听到唢呐和锣鼓的声音,激动地从长凳上站起来,秧儿的动作也将穗穗的思绪拉了回来,她慌慌忙忙地把盖头盖好,坐回到自己床上,等着新郎来床上背自己,因为在出嫁到娘家的过程中新娘子是不能沾地的。
一阵喧嚣随着花轿进到了院子里,唢呐声、锣鼓声和看热闹的人声突然静止,一个穿着天青色道袍的道士作法,对着花轿先是洒米,然后又用事先准备的鸡血点在花轿上,对着花轿念了一阵经……在一阵混乱中,新娘子头上盖着盖头,被背着出了门,又被送上了花轿。
花轿颠颠搡搡一路到了婆家,到了婆家拜了菩萨。穗穗坐在床上,眼前是一片红,她透过红盖头,能看到房间中亮着的烛光。她就一直在房间里等呀,等着新郎来揭盖头。已经入夜,新郎终于来揭盖头。揭开盖头,穗穗看见一脸麻子的新郎,望着自己傻笑。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心里想到爹娘为了聘礼,把自己嫁给这个麻子,就是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可是花轿也坐过了,菩萨也拜过了,现在还有反悔的余地吗?穗穗心里难过,难道田大哥也不知道吗?心下难过只怔怔地唱起:
柑子树儿,柑子黄啰,顺手接尝柑子裳哟。柑子好吃十二瓣勒,情人好耍要分散勒,柑子好吃要剥皮也,情人好耍要分离也。

TOP

家乡民间文学——走马镇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风格

1.蕴藏着独特的文化信息
由于走马民间故事是旧时的人从重庆出发到走马已是人马困乏,于是,人民都选择在走马住宿,各路客人便交流着旅途的见闻和故事,如此一来就汇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多种文化。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除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般类型,如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和生活故事等外,还蕴藏着独特的文化信息,诸如巴人图腾龙蛇的传说等。作为古代巴文化的重要遗存,这类故事的数量相当大。
2、 讲述时机和场合的多样性
走马民间故事的讲述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场合,刘远扬主要是在茶馆街巷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讲述,即吸引外来游客 ,也对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 故事构成的多源性
由于走马民间故事由多种文化构成,也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因素,因此故事的构成就有着不同的来源。
4、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存性等特征。
走马民间故事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融合多种文化色彩,随着时间的延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排异逐渐减少,走马故事已经成为了文化的 熔炉,在故事当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重庆本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外来文化对于其发展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的走马镇民间故事。
5、融汇民间文艺,不断创新传承形态
刘远扬精通曲艺,在讲故事的时候将曲艺与故事融合为一体,丰富了故事展示形态,赋予了故事更吸引人的魅力。另外,还将故事改编成为小品等其他的文艺形式,增强故事的融合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变迁,追随时代潮流,永葆活力。
6、刘远扬的故事大多来源于人民群众口头创作;
他的故事中所表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语言形态,都是重庆地区民众所特有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民众精神、愿望和情感,以及审美情趣和艺术智慧,也是巴蜀文化生活和艺术的真实反映,具有浓厚的巴蜀地方区域文化特色。
7.走马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讲述者众。主要包括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这些类型故事的内容十分广泛,蕴藏的文化信息厚重,诸如对巴人图腾龙蛇的传说,乃古代巴文化的重要遗存。全镇民间故事家共316人,其中能讲1000则故事的有2人,能讲500至1000则的有3人,能讲200至500则的有10人。

TOP

家乡民间文学——走马镇民间故事

走马镇民间故事产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个镇子,在这里流传着一种由以“走马”(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走马故事”。旧时,从重庆出发到走马已是人马困乏,于是,人民都选择在走马住宿,各路客人便交流着旅途的见闻和故事,久而久之,就融进了当地的记忆中。山歌故事、野史趣闻代代口耳相传,造就了今日的“民间故事之乡”。由于“走马”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创作和讲述的故事与众不同,内容庞杂、类型多样,蕴含着多种文化遗存。2006年,走马镇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八十岁的刘远扬是走马镇民间故事唯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仍活跃在小街茶馆,继续着他的“走马故事”。

TOP

家乡民间文学——走马镇民间故事调查现状

关于走马镇民间故事的研究现状
走马镇民间故事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自1983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83年全国开展民间文艺三套集成的普查工作开始,至1997年止,这是走马镇民间故事的集中辑录整理期。研究者致力于走马故事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大量口头讲唱的故事、歌谣、谚语被整理成文字资料,收入民间文艺三套集成,其间还出版书籍有《魏显德民间故事集》(1991)和《走马民间故事》(1997)。
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0年,这一阶段是走马镇民间故事的保护宣传期。对部分濒危资源再次进行了抢救性收集采录工作,并对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其间2006年走马镇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命名了一批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人,另出版书籍有《九龙故事》(2009)。
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走马民间故事的研究发轫期。大量的采集整理工作已完成,2011年李建宏在《大众文艺》发表《重庆走马民间故事历史起源的多元文化探究》一文,从此,走马民间故事进入了研究的视野,但发表的研究文章多是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方面,例如张琰《探析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表达——以走马古镇民间故事为例》(2013)、罗敏《数字化技术在重庆走马镇民间故事中的应用探讨》(2016)等,立足于走马镇民间故事文本的文学研究寥寥无几。

TOP

走马镇民间故事中历史的讲述与正史记载关系

通过对《魏显德民间故事集》与《走马镇民间故事集》文本细读,我们发现两本故事集中均有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与相关的史书记载相对比,我们发现以下三点:
第一,走马镇民间故事中的历史叙事与正史完全相符合。民间历史故事讲述与正史记载在基本情节和情感倾向上完全一致。比如《走马镇民间故事集》中的《夏禹王疏通九河》等都与正史书写相同,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尚书·益稷》中有详细的记载
第二,走马镇民间故事的历史叙事与正史叙述相悖。民间故事中的关于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被不同的人进行不断的改写,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民间故事中的历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走马镇民间故事集》里的《石达开招女婿》中的叙述就与历史记载不太相同。关于石达开的死,在不同的文献中记载的是,石达开被包围之后凌迟处死。而在民间故事中,石达开女婿假扮石达开替他去死,而后又死里逃生去与石达开和妻子团聚。
第三,走马镇民间故事中的历史叙述在正史的框架下延伸。正史对于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往往是一笔带过,甚至受到官方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或者某种政治需要会有一定程度的人为介入。例如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陆军一级上将刘湘,根据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的《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里的记载刘湘出川抗战,1938年在汉口因病去世,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而在《走马镇民间故事集》中的《刘湘之死》,讲述的是刘湘不愿意出川抗战,被迫出川,抗战后装死后被蒋介石钉死棺材,闷死在棺材中。在民间故事的叙述中,带有很多的传奇色彩,在此篇中有吃了可以闭气假死十五天的神药,显然这种药是不存在的,故事带有极其浓重的民间色彩,但是民间叙述的,在正史的框架之下可以进行拓展想象。

TOP

走马镇民间故事中历史故事与官方记载中差异原因

历史故事在民间叙述与官方记载中差异现象出现原因(结合地域民间特色分析原因)。
(1)历史文化的渊源。走马镇旧时是重庆到成都的大道上的一个驿站,又因西临壁山,南接江津,因此是交通要道,旧时,从重庆出发到走马已是人马困乏,于是,人民都选择在走马住宿,各路客人便交流着旅途的见闻和故事,久而久之,山歌故事、野史趣闻代代口耳相传。各地的人往来,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都在走马这个地方汇集,以走马的独特历史文化为背景,逐渐形成了走马独特的故事风格和特色。
(2)“补憾”心理。“补憾”往往是贯穿于中国人文化心理中的一项,镌刻在民间文学的长河里,源远流长。民间叙事中大多都是一些圆满美好的故事,而在正史当中的记载则大多都是悲剧,人们不满于原来结局太过悲哀以及对于圆满的期望,因此在民间叙事中历史人物大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3)愿望寄托。民间故事当中还承载着人们意愿的实现、心理需求的满足。在民间故事的叙事中,为了实现人们某种主观意愿,可以背离生活的客观规律,完全按照实现某种意愿的强烈需求来重新安排故事的情节结构,虚构出某种相应的合适的充要材料。因此愿望的寄托也是造成民间叙事独特的原因之一。
(4)社会生活的需要。民间故事的发展创作动力主要就是其社会功用。人们通过民间故事的建构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教育、娱乐等等。通过民间故事,人们可以自主进行创作,根据不同的目的对故事材料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

TOP

走马镇民间故事中民间叙事的意义和价值

(1)正史之下对于历史的补充。历史不仅仅是由官方撰写的,普通的民众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在民间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到民众对于历史的一个集体记忆与集体书写,有利于当代的人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也是对于历史官方垄断的冲击。正史的叙写带有很浓厚的政治性色彩,当权者可以改变正史的叙写,但是民众的创作是从最底层人民的视角看到与正史与众不同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史也是残缺不全的的,正史是记忆与遗忘的复合体,民间叙事的使命就是对遗忘的打捞,填补正史的缝隙,感受民间风俗的韵味,不仅具有审美学层面的意义,更具有历史层面的意义。
(2)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民间文学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启发作家奇妙的思维及灵感,在民间叙事当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在严肃的正史当中看不到的形象,而这些都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文学创作的结构更加精巧,人物更加生动。
(3)对民间文化记忆的认同和传承。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中断的危机,民间叙事是对民间文化的书面文字留存,不至于让独特的地域文化消失,同时文化记忆的留存也更能够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整合资源,发展传承民间文化。

TOP

简单介绍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是由印度导演塔西姆·辛执导,莉莉·柯林斯、茱莉亚·罗伯茨等主演的一部魔幻冒险喜剧,也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该影片讲述了讲述了邪恶的皇后为了夺取国家政权,通过施展黑魔法使国王变成了一只吃人的怪兽,而又因天性挥霍使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臣民流离失所,白雪公主为了替父报仇,拯救本国子民,在七个足智多谋的小矮人的帮助下打败皇后重新夺回属于自己权利的故事。
影片于2012年6月被搬上银幕,而该影片虽然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但它并非是一部纯粹的儿童电影,很多人甚至认为,它是不适合给儿童看的。另外,相比于原著,无论从主题、人物还是情节上来说,该片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而带有很强烈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TOP

创作背景
后现代往往把创新作为作品的最大价值,所以,作为当代导演的塔西姆·辛“想方设法不落窠臼,努力找到摆脱文学传统影响的办法,那就是站在这些影响中击败这些影响”。《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正是通过对经典故事《白雪公主》的戏仿,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由美国相对论传媒公司出品,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影片对原版的《格林童话》进行了巨大的颠覆,但塔西姆·辛声却称《魔镜
魔镜》“不是要去颠覆什么经典,这一切都是为现在的观众的审美口味在考虑”。   
当片方找到塔西姆·辛时,塔西姆·辛决心拍摄一部适合全家欢的视觉系电影——既然要适合全家观看,必须要符合现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是阳光、健康向上的主题,这样,励志版的白雪公主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据有人推测,美国相对论传媒公司之所以会出版《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也是为了抢占《哈利·波特》终结篇之后“魔幻题材”电影的真空地带。

TOP

主题思想
原版《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主题主要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强调善恶有报,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当中,不仅王后,甚至连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都带有那么点儿恶的色彩,它的主题,也并非像原版那样简单。
1、对男权主义的颠覆和对女性的推崇
“电影和电视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欧美电影中,男性才是主动者,而女性长期以来作为“景观”和“配角”,处于支配性地位(比如美国好莱坞影片中的邦德女郎等)。而在以往的童话当中,女性要么是“天使”,如“白雪公主”,要么就是魔鬼,如“王后”,女人总是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而存在的。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王后和公主的形象都更为丰满立体,王后不再那么邪恶,她更像一个普通的女人,而白雪公主也不像原来那样柔弱,她美丽、俏皮、纯真,具有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美,但同时,她也勇敢、独立、坚强。另外,在许多童话中,女性总是被动的,她总是处于“等待”之中,是需要一个男性来拯救的角色。而在影片中,白雪公主占据了传统上由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男性所扮演的角色,她不仅能“自救”,而且能“救人”,她救了王子,帮助小矮人改邪归正,也救了自己的父王,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整个王国的人才脱离了王后的魔爪。在传统的童话叙事当中,男性是机智的、理性的,而女性则是愚蠢的,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当中,却正好相反,白雪公主机智而聪慧,王子却有勇无谋,在决斗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主的武艺明显不如王子,但她最终却依靠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胜利,而当王后骗王子服下魔法药水的时候,王子很轻易地相信了王后的话,服下魔法药水,导致丑态百出,影片最后,在婚礼的现场,白雪公主却没有吃王后送来的红苹果。
在叙述当中,也有着女权主义的色彩。影片采取多结构交错叙述,以恶王后念念有词、转动水晶球开始,王后宣称这是“她”的故事,强调“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她以第一人称叙事挑战男性作为叙事者的权威,与女性主义呼吁女性书
写的诉求相契合。公主在与王后决一死战之时,对王子说:“关在城堡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书。我看的很多故事都是以王子救公主做结尾。我现在想改写故事结尾了。”这之后,白雪公主义无反顾地扑向自己的使命,改写了经典叙事。
2、对时代伦理的塑造
在传统的性别伦理下,女性不需要受教育和拥有智慧与能力,女性只需要是善良、温柔、顺从的天使和淑女,女性必须依赖男人、受到男人的保护才能获得幸福,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女性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女性需要独立自强,她们应该不必依靠男人,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正是在新时期伦理的要求下,影片才塑造了白雪公主这样一个健康向上、独立奋斗的女性形象。
3、一个励志的故事
白雪公主的扮演者指出,“每个女孩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白雪公主的影响。拍的时候我也觉得和白雪公主一起成长,从天真懵懂逐渐发现自我,变成坚强的女人”。
在《魔镜》中,被禁闭在宫里多年的柔弱的白雪公主在18岁生日那天大胆走到继母问政的宫廷,进而还在女仆的鼓励下走出宫殿,面对欢乐不再、凋敝贫穷的民间,她第一次对自己身处的王国有所震悟。震悟中的她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在舞会中寻求王子的帮助,终于引来了继母王后的杀身之祸。侥幸逃到七个小矮人那里的白雪公主巧妙地化解了七个小矮人和村民的误会,恢复了尊严的小矮人因此认同、赞赏白雪公主,并无私地教会了白雪公主各种人生谋略和武艺。聪明而勤学苦练的白雪公主有一天在技艺和谋略上均超越了七个小矮人,成了七个小矮人的领袖,在王子领队前来的“剿匪”行动中大获全胜,又领导七个小矮人去破坏皇后与王子的婚礼,劫救出王子并一吻吻醒被皇后下魔的王子。紧接着,识破并打败皇后幕后操纵的傀儡和恶龙的追杀,在割断恶龙身上的星月项链时,解救了被魔咒成恶龙的父王。最后,白雪公主在父王的主持下,在万民的祝福声中与王子成婚,成为了真正的、强大的白富美。这样的柔弱女子坚强成长记无疑正契合当今时代对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教育导向。
4、对现实的抨击与反讽
在影片当中,王后像一个现实社会当中的“拜金女”与“花痴女”。作为一个充满贪欲的女人,她在夺取她心爱之物时,充满了疯狂、蛮横和任性。当王子赤裸着上半身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语无伦次,目光竟久久不能从王子身上离开,并暗下决心要嫁给年龄与自己并不相称的王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搜刮民脂不惜得罪举国臣民大办舞会,为了在舞会上艳压群芳,她忍受着鸟粪面膜、蜜蜂蜇唇、蚕蛹去死皮的美容。从王后的身上,我们可窥见现实中一些女性的影子,影片这样设置,也许有一部分也是为了对这些女性的不当行为进行反讽和抨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