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征文活动】“讲故事的人”民间叙事暑期有奖征文活动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征文活动】“讲故事的人”民间叙事暑期有奖征文活动

美丽的广西飘逸灵动,山水相映,色彩缤纷,滋养了独特的南方民族,孕育了纷呈悠远的灿烂文化。广西师范大学所在的桂林更是风景甲天下,拥有众多的古迹,丰厚的文化。为了更好地感受、宣传广西民族文化,暑期借“岭外风雅颂”公众号平台,举行民间叙事有奖征文活动。致敬念之意于灿烂文化、美丽山水的同时,期待新生力量在网络时代的文化表述!

一、征文要求

1、主题:
本次征文围绕广西“民间叙事”展开,请您为我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特设以下主题:
(1)描述一场您亲身经历的民族节日、仪式活动
(2)讲一个您在家乡听到的老故事
(3)讲一个校园流传的故事
(4)讲一个您朋友圈里的故事
(5)介绍一个您所认识的会讲很多故事的人
2、字数:2000-3000字
3、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二、征文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所有本科生、研究生  

三、评奖办法

活动组织方将邀请广西师范大学校内、校外相关专业的优秀专家进行评选,从中遴选优秀文章,向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选取优秀作品刊发在“岭外风雅颂”公众号,并向相关刊物推荐发表。

四、奖品设置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
奖品为:与我们的研究团队一起外出田野调查的机会、《广西侗族文化的现代解读》、《桂学研究》、获奖证书、公众号订制文具。

五、投稿方式及时间

邮箱:lingwaifengyasong@126.com
邮件标题及提交的文件请以“征文投稿+文章题目+作者姓名+院系、年级”的格式命名
时间:2016年7月10日——2016年9月15日

如有问题请随时跟我们联系!
咨询方式:请在“岭外风雅颂”公众号留言


举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壮学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文化研究院

承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教研室

[ 本帖最后由 黄河下游 于 2016-7-4 11:07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qq:975025843

TOP

【征文英雄榜】“讲故事的人”民间叙事暑期有奖征文活动结果公布

暑期前岭外君发起了“讲故事的人”民间叙事暑期有奖征文活动,截止至9月15号,岭外君的邮箱收到200余篇各界来稿,感受到了民众对生活满满的热情,在此岭外君真诚的感谢各位来稿。

经过激烈角逐以及评委老师们长达十几日认真筛选,今日将公布本次征文活动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状元   
唐云娜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二年级

榜眼   
林李华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
黎莹莹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

探花   
韦海丹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
曾雅琳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理工系2015级
qq:975025843

TOP

【征文获奖作品选登】宝兰花

我自幼在桂林长大,对桂林山水神话传说耳熟能详,桂林山水神话传说流传于世的大约一百多篇,许多故事大家都没听过,就让我一拍惊堂木给大家讲讲一个比较冷门的故事。
从前,由桂林城里过河,主要靠一座浮桥。(今解放桥)那浮桥是用四五十只并排的木船在上面铺起木板做成的,船的两端由两根又粗又大的铁链子镇压着。这座浮桥横跨在漓江上,就像一条被束缚住的苍龙。特别是在春夏水涨的时候,它在奔腾澎湃的浪涛中挣扎着,咆哮着,就像一条活龙似的。
    但是这条苍龙并不是永远桀骜不驯,每当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它便服服帖帖地伏在水面上,任凭行人在它的背上行走。
    浮桥不仅是交通要道,而且还有一样妙处。原来龙王也喜欢这座浮桥造的好,用处大,便在头尾两只船的江底下放了两盆兰花,使得来往的行人能闻到那幽静的兰花香。
    不过这却奇怪,只有心地好的人能闻到兰花香,坏心眼的人是绝对闻不到兰花香的。因此,穷苦人个个都能够闻到兰花香,每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便三三两两来到浮桥上乘凉,坐在木船两端欣赏那美丽的山水,享受那阵阵的兰花香气。至于那些官老爷呢,他们是闻不到兰花香气,所以他们过河的时候常常不走浮桥,总是过渡船的多,因为他们怕别人问起有没有闻着兰花香,由此知道他们的心地坏呀!
清朝初年,广西有一个孙将军的老婆叫做孔四贞的,曾经走过浮桥过。这个孔四贞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孔有德的女儿,她的老公孙将军曾经背叛过清廷,后来给她唆使依旧归顺了清廷。像这号的女人哪里能闻到兰花香呀!等她过桥以后,别人问她,你闻到兰花香吗?孔四贞当然不好说没有闻到,就信口说:“当然闻到了,好香的兰花呀!”既然说开了嘴,她索性在官吏中间大吹起来,逢人就说浮桥下的兰花如何如何地香。穷苦人们听见了,暗地里觉得好香,因为大家知道:头一层,象她那样的人是不会闻到兰花香的;二一层,她讲的兰花香和大家闻到的香味不一样,大家知道她在扯谎。
    孔四贞吹嘘自己闻到兰花香的消息,传到了柳州一个姓马的提督耳朵里,他半信半疑,就跑到桂林来,有意从浮桥走过,当然象他这号人物也是闻不到兰花香的,但是他却比孔四贞乖巧,不等别人问他,他一面过桥一面说:“好香的兰花!好香的兰花!”事后,他也在官吏中间宣传说,孔四贞闻到的兰花香是假的,他才确实闻到了兰花香,还说兰花香是怎样怎样的,穷苦人听到了,知道他也和孔四贞一样,是在扯谎。
    马提督扯谎倒不要紧,这一来却把孔四贞的面子丢尽了,孔四贞恼羞成怒啦!她要找马提督算账,马提督已经溜之大吉了。这时候,老百姓背地里说她假装闻到兰花香的事也传到她耳朵里,她更加恼怒啦!她破口大骂老百姓可恶,敢在背地里说她坏话。她躺在孙将军怀里哭得死去活来要他答应将浮桥烧去,她知道,烧了浮桥以后,老百姓不但没有地方闻兰花香了,而且来往谋生也要增加许多困难。她心里说:哼,烧掉了浮桥以后,你们才知道老娘的厉害,看你们还敢说老娘的坏话不!她又在人面前扬言说:“谁说我没有闻到兰花香,我叫人把兰花捞上来给你们看”。其实,她是想把两盆宝兰花独占了,不让大家再闻到兰花香。
    孙将军要烧浮桥和捞兰花的消息传了出去,穷苦的人们愤怒了,轮着日夜守护着浮桥,并且宣言:谁敢损害一条船,拿走一根宝兰花,我们就和谁拼命!因此孙将军才不敢贸然动手。
可是,桂林浮桥底下两盆宝兰花的名气,从此也就更大了,过了很多很多年后,近代时期,连外洋也知道了。一些贪心的洋鬼子知道桂林有这样的宝物,于是纷纷远渋重洋,来到桂林准备把宝兰花偷去。
    这些洋鬼子到了桂林,他们化装成教士的样子,说是到桂林来传教的,暗地里却悄悄地策划着偷宝的事。
    当时,有个姓梁的广西抚台,也是个贪财的家伙,他对那两盆宝兰花起心也很久了,只是看见先前孙将军捞宝不成反受气的事,才迟迟不敢动手。这下打听到洋人正在打宝兰花的主意,眼看宝兰花保不住了,他便连忙和心腹商议,决定在这天半夜里,到漓江底下去捞宝兰花。
  这天晚上,守护浮桥的老人家喝了两杯酒,有点醉意了。模模糊糊看见一条龙对他说:“老人家,留心一点呀!今天半夜有人要来偷宝兰花呢!”老人家醒了,振作精神,在浮桥上巡逻了好几遍,都不见动静,于是他又回到桥边的小房子里喝了几杯酒,这一喝就昏昏地睡过去了,在半醒不醒的时候,忽然听到水响,他吃了一惊,说:“不好!”练吗跑出房来,只见浮桥上几个人抬着两盆宝兰花向西岸走去。那兰花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老人借着这点光亮看去,知道那偷兰花的,正是他平日警惕着的那帮洋鬼子。于是,他一面追,一面喊:“捉强盗呀!洋鬼子偷宝兰花了呀!”
    守浮桥的老人家刚追上西岸码头,就遇到梁抚台和他的心腹来啦。梁抚台问出了什么事,老人家将洋鬼子偷宝兰花的事说了,梁抚台听了,知道给洋人占先了,便好像挨雷劈了一样,又惊又呆,但表面装着很严肃的样子说:“兰花又不是你的,你管那么多闲事做什么?”老人家再要理论,却被梁抚台的心腹拖拖扯扯地赶开了。
    梁抚台气的很,懊悔自己怎么不来早点,偏偏来盗取兰花的时候就给人家先偷走了,去找洋鬼子和他平分吧,他哪有那样大的狗胆!皇帝都怕洋鬼子呢!况且梁抚台还得过洋鬼子一点好处,更加不好说话了。他想来想去,气还是没有消,但又退一步想,宝兰花虽然得不到,总要另外弄一样宝贝来补偿,才不虚此行!于是,他想起开元寺的舍利子来。
原来,开元寺在桂林南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宝塔上有一颗金的舍利子。这颗舍利子日夜放射着金光,将半边天的云霞映射得金灿灿。梁抚台一想起这个宝物,便立即派人转到开元寺,派人爬上塔顶,将舍利子偷下来,他盗得这颗舍利子,心满意足,也就不去过问洋鬼子盗宝兰花的事了。
    从此以后,东门的浮桥上再也闻不到兰花的香气了,南门的开元寺宝塔顶上再也看不见舍利子的闪闪金光了。
撰稿: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唐云娜
转载自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教研室微信公众号:岭外风雅颂
qq:975025843

TOP

【征文获奖作品选登】故乡的那抹朦胧

故乡的那抹朦胧,带着神秘色彩的土地孕育着许多农村风俗,它们中保留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成分,寄予着对丰收的祈盼还有亲人的祝福,世世代代延续着生命的强力,彰显着淳朴的民风。难忘那金黄的稻田,难忘那充满趣味的童年,难忘故乡的一缕缕乡魂。
渐渐模糊的画面在脑海里清晰,那涂抹着浓绿的山还有养育我的土地,都幻化成童年的记忆,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故乡,总在最近的梦中,那一抹抹挥之不去的乡情,藏不住过往的人儿和土地里的秘密都在心里开了花,结了果,绚烂了那年芳华。
     闷热的夏天鼓着腮帮子,喘着气,燥动着村庄。那在树梢上的蝉鸣,增添了一丝丝热闹劲。在村口,远处突兀着游走的人儿,鲜艳的衣服颜色辉映着那尊被抬高的菩萨像,慈祥的面容又夹杂着严肃的神情,那一双双黝黑色的手在有节奏的敲打着身前的大鼓,沉着有力的咚咚声,响彻整个村庄,应和着的是金属敲击的回音,清脆而震撼人心。
    那时,不论是在田里匍匐着腰的农民还是在杂货铺前磕着瓜子闲聊的妇女们都会赶过去看看,小孩子们也都一个个放下手中的玩意跑过去凑热闹。他们在人群堆里拼命往前钻,探出一颗小脑袋,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人儿戴着个滑稽的孩童面具,举起那把破破的棕榈扇,在黄红点缀的舞狮面前摆弄,时而把扇子凑到狮子面前,等到他靠近又拿走,那狮子也配合着舞动着身躯,两个一唱一和,不禁让围着的人们捧腹大笑。
    那个带面具的人也会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逗大伙笑,时而挠头,时而摆动身姿,好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鞭炮声中夹杂这谈论声、磕瓜子的声音还有嬉笑声。表演者中大多都是中年人,偶尔有几个小孩子过来帮忙。
    在旁的那尊菩萨像在被搁置在地上,一个背着个红色布包的白头奶奶,就开始站在那里喃喃着一串有带有古朴气味的唱词,那速度极快,但依稀可以知道那是祝福的话语,在唱完之后,便开始吆喝道:"小孩子穿过菩萨像底,保佑身体健康,读书聪明伶俐"的话,当然这个活动是需要收费的,但家长们也都纷纷掏出了口袋的钱,让孩子钻过去。孩子们手里拽着钱,一边排队,有的顽皮的男孩子就冲着跑过去。那里也有一些其它的东西卖,比如平安符、桃核等等,价格也比较公道。在驻足了一会之后,那浩浩荡荡的队伍也开始向另一个村庄出发。刚刚热闹的村口也没有了人影,大伙也散了,妇女们也聚集着讨论家常,生活也恢复了平静。
记忆晕染的地方,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忆起初二放假时,和母亲、弟弟一起游都峤山,因为那时正赶上寺庙开佛光,便去沾染一下佛光,祝愿明年中考顺利,也当去旅游放松一下心情。一路上人潮涌动,虽然无力顾及周围风景,在爬上新建好的寺庙楼梯时,我已经在不停地喘气了,望着红漆涂抹的建筑和烟火缭绕的祠堂,那大门里透出的一隅佛像还有跪在蒲垫的虔诚者,都深深吸引了我。
    那时,偶然看见人们在排队领粥,我们便过去询问,原来是寺庙提供的免费素粥。那楼梯转角的撞钟配着那朵鲜艳的大红花,似乎尘封着未来的期许。在每个楼层拜过之后便下楼了。远处青葱的山前刻着一个很大的佛字,金黄色的涂料在戴青色的底色下熠熠生辉,聚集着万物的灵气和缥缈于云间的水气,仿佛从笔墨中走出的山水画。在山底是一片片玫红点缀的青翠,辛勤的蜜蜂留恋于花丛中,时而亲吻花蕊,时而翩翩起舞。空气中漂浮着甜蜜的味道,分散在各个角落的闪光灯聚集在了那一片花丛,荡漾了游人的心。在感受了明媚的景色后又爬上了另一座山峰,那里汇集了五百尊的罗汉铜像,形态各异,我们不禁在脸上浮现惊讶的表情,铜像巧妙地摆放在溶洞的各个位置,彰显着德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金黄色的镀层包裹的面庞,有的表情严肃,穿着威武的盔甲,手里握着锋利的大刀,而有的则仅有憨态可掬的笑容,没有武器,慈祥而朴素。各个罗汉的姿势、神态各异,构成一幅绚丽的风景图。都峤山一游,感受着地道的岭南特色,在烟雾缭绕的佛教圣地,感受朦胧况味的故乡。
在时光的长河中淘洗着历史的沉淀,儿时脑海中定格的图像,都汇集成了故乡的缩影,深深打上了思念的烙印,在梦里一遍遍呼唤着远方的她,还有思念的人儿。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在的故乡,或许也渐渐淡化了那抹朦胧,少了一份信仰。对于那份神秘的敬仰,也只是在回忆中渐渐远去。又忆起小时候,大家一起跋山涉水去有名望的寺庙朝拜,沾染灵气,奶奶用松弛的手拉着我的小手,在佛像前作揖,喃喃着对我的祝福,又是何等的幸福时光。如今,我们仍旧会在过年时挑着装有熟鸡还有猪肉的竹篮,去祖辈的祠堂祭拜,洒上一杯杯酒水,祭奠逝去的亲人和祖宗,祈祷来年亲人一切顺利。似乎这已然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神秘,或特别,抑或信仰。
故事,一个沉淀历史的代名词,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一代代的血脉中传承。我热爱那深沉的土地和朦胧的美。在黄昏,我依稀望见布满皱纹的脸颊优雅地挂上了弧度,步履蹒跚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故乡的田野里,消散那丁香的芬芳,拥抱着这片土地,增添了故乡朦胧的意蕴美。
在昏黄的灯光下敲打着文字,笔墨晕染的情感,扩散到了空气,在空气中不断碰撞,此刻蛙声还在耳边高低起伏地奏起。今夜,思绪翻滚,掀起波澜,扣动心弦。
         故乡,那抹挥之不去的朦胧,这里有故事,有酒,还有真诚聆听的风儿,一起相约岭南,感受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撰稿:黎莹莹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
转载自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教研室微信公众号:岭外风雅颂

[ 本帖最后由 黄河下游 于 2016-11-5 10:40 编辑 ]
qq:97502584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