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冯骥才向慈城捐赠344件宝贝 支持家乡文化建设

冯骥才向慈城捐赠344件宝贝 支持家乡文化建设


       今天上午11点,在天津大学内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了一场“冯骥才向家乡(宁波慈城)文化捐赠仪式”。
  为了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丰富建设中的家乡博物馆的馆藏、陈设,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品位,冯骥才向家乡慈城捐赠了344件物品。冯骥才说:“我们中国人特别看重根脉,我们对于故土、对于家人、对于母亲、对于母校、对于祖国,有最深挚的感情。因为我们的根扎在土地上,我们吸收土地里的水分、氧气、然后生芽、长大、开花、结果。植物结出了许许多多的果子之后,它要回报大地,盛情、加倍地回报大地,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所以别认为今天我是赠给家乡一些物品,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情感的表达,我要把那些源自这块土地的东西送回去。”

 (捐赠证书。)



(江北区长丁晓芳向冯骥才颁发捐赠证书。)




       冯骥才说,昨晚想到宁波来了这么多乡亲,一激动,又拿了一幅字,在捐赠目录之外,送给家乡慈城。
  冯骥才认为,“没有细节的历史空间是不会有生命感的”。此次冯骥才对家乡祖居博物馆的文化捐赠都是已经成为历史和正在成为历史的“细节”。
  这批捐赠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计有甲类图书194册,乙类书画24件,丙类实物60件,丁类音像66件,共计344件。
  甲类图书包括冯骥才作品的中文版本、外文译本、书画作品、主编之民间文化遗产成果、学院学术成果等五项,都是他文化、艺术、文化人生各个阶段的经典图书。乙类书画既有冯骥才先生现代文人画的代表作,也有早年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和宋人小品的手工复制,更有特地为家乡创作的《雨竹图》和书写的匾额。丙类实物中有冯骥才先生自用的各类文房用品,书桌、手稿,祖父、父亲的椅子,承载他与家乡情感的文物、纸媒,另外还有许多陪伴其多年的工艺品。丁类音像中涵括冯骥才的家乡、家庭、生活、工作、文化抢救、多次返乡的视觉资料,还有根据他文学创作改变的影视、文化访谈视频等。
冯骥才平时用的书桌和父亲、祖父的椅子,都是独此一件
冯骥才的书稿
   

冯骥才为祖居博物馆书写的匾额
    捐赠目录册

捐赠目录册

  说起捐赠的初衷,冯骥才表示来自内心对家乡的情感。“慈城太拿我当回事了,对我宠爱有加。我想我应该为慈城的建设添砖添瓦,文化人没有别的,只有拿出自己的文化成果来,就想到用捐赠的方式。我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也做了一些创作。我还有这样的一份心,就是把我的书桌搬回去,把我书桌上用的东西都带回去。也把我在那个书桌上用的那支钢笔和写的那个文章带回去,我让我的原生态回去,让我有生命性的东西回去。”冯骥才表示,“从精神的生命的层面来说,家乡给我的,远远比我给家乡的要多。我会一直做下去,今天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会把我的关切和目光放到我的家乡宁波,和我的天津。”


      记者了解到,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位于江北区慈城内中华路与民主路交互处,县衙西侧200米,占地面积1460平方米,将在下个月与市民见面。
  (机者 林旻 ;来源:中国宁波网 ; 文章链接: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6/03/25/008485617.shtml

[ 本帖最后由 孔军 于 2016-3-25 17:3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