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外学者研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

中外学者研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报 2015年10月23日

  本报讯 (记者李翠)  10月18日至19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纪念费孝通先生大瑶山调查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承办,来自国内外的70余位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指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要从三个方面学习费孝通先生:一是“志在富民”的担当意识;二是思考调查的方法,让人类学研究方法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三是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介绍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宗旨:一是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讨,总结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方法并推动其创新发展,二是为了纪念费孝通赴大瑶山调查80周年、缅怀费孝通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党委副书记莫慧军回顾了费孝通先后五次赴金秀县调研考察的经历。他指出,费孝通先生对金秀县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为金秀县几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在主题演讲环节,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对田野调查在法律人类学研究中  的运用的介绍,首尔大学名誉教授、山东大学一级教授金光亿对“当代中国”人类学研究方向的论述,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周大鸣对当代瑶族研究现状的总结及展望,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教授横山光子从日本传统建造物群保护政策出发对费孝通“文化自觉”理念的阐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孔迈隆对台湾高雄市美浓区50年来家庭变迁的考察,以及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以“金秀瑶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篇章”为题的演讲,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好评。

  此次论坛设有“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纪念大瑶山调查80周年、缅怀费孝通先生”、“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文化遗产与文化自觉”四个分议题。

  围绕“理论方法创新与发展”,专家学者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新田野——当代人文社会条件下的实地研究”、“人类学视野中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范式转变”等话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通过对传统田野工作的回顾和现代人文社会条件的分析,认为在新的人文社会环境中,当代社会田野工作应在坚守优良传统的前提下,体现新特点、新原则,保持田野工作的新活力。

  围绕费孝通先生生前所作调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作了题为“山海之间:费孝通先生与南岭民族走廊研究”的发言,论及三方面的内容:从费孝通“南方丝绸之路”理念出发,讨论了南方山地区域的发展;从费孝通“和而不同”的全球理念出发,讨论了环南中国海区域文明与社会,选择了“山海之间”的一个个案——海南岛,探讨了海南岛的开发、挑战与机遇。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都永浩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小民族”与“大家庭”的辩证思考、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费孝通先生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关注和研究及其对人口较少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贡献。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杨文炯指出,费孝通对中国民族研究的人类学思想启发我们,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有着多样的现代性和多条的发展路径,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超越同化式的单一现代性而寻求因地制宜的多元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现下解困民族问题、实现和谐发展的一把钥匙。

  围绕“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剑锋、助理研究员杨春宇,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杜树海等学者发表了“当前西藏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民国社区研究与民间角门——以西镇圣谕坛为例”、“清代边疆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等会议论文,关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治理实践,打开了当下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视野。

  围绕“文化遗产与文化自觉”,来自大连工业大学的曾慧、广州体育学院的罗红从具体载体出发,探讨了“文化自觉与满足服饰文化保护”、“社会性别结社中的白族传统体育”。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成艳从概念阐释出发,论述了“‘原生态’概念在中文学术中的生成”。

  此外,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赵萱,基于以色列东耶路撒冷橄榄山地区阿拉伯家族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家族与社会”的思考:在国家并不是万能的前提下,家族制度是社会中与政府管理并行的一套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作为一种多元的社会管理体系一直被保留和完善,这就是家族之于社会的意义所在。

[ 本帖最后由 放牛班的课堂 于 2015-12-25 05:50 编辑 ]

TOP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