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吉生:黄现璠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介评

陈吉生:黄现璠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介评

黄现璠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兼论世界古代奴及其社会形态》介评


作者:陈吉生


       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问题,是一个可以进行讨论的学术问题,改革开放后史学界出现的有关这一问题的大量学术讨论,即从一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以往的历史学家,已经习惯于认为中国先秦史上存在一个奴隶社会,黄老早年同样持有相同史观,他的认识与其学友陶希圣、郭沫若先生大同小异,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2月他在兼任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讲授《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程期间,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开始对历史学家主张的中国历史存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说”产生了怀疑,自己原来的认识和观点逐步动摇并开始了转变;进而他精研马列,边学边写,托思于文,陆续撰成了一些文稿,文中主张“中华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他的这一主张,早在1957年出版的自著《广西僮族简史》中已有一些表露。只可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反右运动和文革十年中他均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以致所谓“黄现璠的反动理论”再也没有市场了。加之昔日动乱年代的政治环境,迫使黄老的许多重要学术研究成果难以公开发表,只能束之高阁,等待时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议召开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在党中央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改革开放思想指引力,黄老敏锐地意识到史学界的春天已经来临,于是他不顾年高,开始重整旧作,将他对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的问题思考近四十年以及主张“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而为此断断续续研究和撰述二十余年的一些文稿进行修改完善,并于1979年冲破重重阻力,最终发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长篇论文。这是我国史学界在改革开放后公开主张“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第一篇论文,可说最初实现了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贯穿于史学界的理念转化。由此再次掀起了史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热议和学术争鸣,继而逐步形成了由一些共同主张“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历史学家群体构成的“无奴学派”,黄老从而被尊奉为“无奴学派”奠基人,可谓实至名归。

       黄老所撰《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名作,发表后在史学界产生的一些共鸣和深远影响,自不待言。在该文基础上,黄老进而将旧作全面整理修改后完成《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书稿,成上、中、下三编大作。鉴于改革开放初期学术上的“凡是派”尚受政治上的“凡是派”的影响从而导致史学界和出版界思想解放仍然存在局限的时代环境,黄老认识到其所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书稿难以出版,便将“上编”部分内容托广西师范学院教材科油印成册后散发公表,进一步深入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该书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第一部主张“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专著。

       1982年黄老病逝后,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他生前撰述的大量史学文稿一直无人整理。现经其家属整理后的黄老遗作《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兼论世界古代奴及其社会形态》(以下简称“遗作”),内容从原来的三编调整为四编,共十六章,可以说是前著的完整版。出版社现已定出版,在我看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作为具有“批判史学”特征的一位历史学家,黄老于“遗作”中并没有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终审“是非”和裁定“胜负”的历史裁判官,他只是用熟能生巧的历史文笔和剖辨详明的考证语言,向读者直言不讳地陈述了先秦的社会形态,笔触直击先秦社会史深隐的层面,笔意旨在全面揭示出一个真实的先秦社会实态。可以这样说,黄老向来执著于挖掘史料而竭尽全力叙写信史的实证主义方法和信念,在该“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从中体现出“遗作”及“黄现璠史学”的一些特点随处可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黄老于“遗作”的篇首“绪论”中所言,可知“遗作”构思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稿起草于1955年,完成于1981年底。如果以“遗作”中纳入的起草于1947年的《殷代社会史》和起草于1950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史》两部书稿中的部分内容而计,“遗作”构思之久和研究时间之长,可谓一目了然,这是“遗作”的一个特点。“黄现璠史学”在“史思”上的厚重性以及治学的严谨性,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们反映,从而体现出他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深思熟虑性和严肃性。这是他能跳出教条主义思维的陷井从而创建中国古代史新体系思维的前提条件,亦为他能摆脱“五种形态论”的单一思维模式束缚而建立史学研究多元化思维模式的认识基础。

       其次、黄老于“遗作”中运用中国传统训诂学和西方历史语义学的方法,立足于文献、古文字研究和考古学成果,深入系统地考证了“ 奴”词及其由它衍生而来的相关词组“奴隶”、“奴婢”、“奴仆”、“农奴”等世界性术语古来的不同词义及其所包含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同时解析了由这些术语演变而来的“奴婢制”、“农奴制”与“奴隶制”等三种奴役制的异同,由此尝试解明世界文明古国的古代社会大多未经历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的实态,旨在恢复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本来历史面目。黄老从“考”世界文明古国象形文字中的“奴”字入手,引出与此相关的世界性词组、术语、概念、制度和社会形态之“论”。这种论述体例或著述形式,具有创新性,开辟了历史文本叙述的新范式,突显出对繁复历史解构学的革新性重构;亦属黄老提出“民族语义学”概念并将“历史语义学”用于学术实践的新尝试,这是“遗作”的又一个特点。从中反映出“黄现璠史学”放眼于世界古代社会的宏观视野及其“史眼”具有的世界广泛性特征。这是他能突破以往主流史学研究“公式化”的格局以及摒除宗派主义“规律至上论”从而建立独具一格“无奴跨越论”的前提条件;亦为他能破除中国古代史和民族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观”或“欧洲中心观”的藩篱从而树立学术研究“中国中心观”思维的基础。从中彰显出黄老撰著“遗作”的一个“野心”或“雄心”——以有力的史料可靠依据和佐证为自己提出和论证“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这一史识史观史论作为参照来建立一个具有适用于世界文明古国古代社会的“普遍性法则”。显而易见,“黄现璠史学”与“主流史学”背道而驰;“主流史学”从引进“欧洲中心论”出发,而“黄现璠史学”则从拒绝“西方中心论”开始。“主流史学”立足“欧洲中心观”,习惯于用教条主义史学的思维方式将欧洲文明古国的社会形态发展史全盘照搬套用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建立世界适用的“规律至上论”的政治信仰和宗教式学说;而“黄现璠史学”则反其道行之,它从“中国中心观”思维出发,尝试以充分论证“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历史事实作为参照,由此证明世界文明古国的古代社会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这种历史现象具有“普遍性特征”,以建立一种世界通例的“普遍性法则”。毋庸置疑,“主流史学”与“黄现璠史学”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但两者对待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态度不同,前者完全忽视历史辩证法,迷信“规律至上论”;后者重视历史辩证法,崇尚“科学实证论”,从而导致了两者在认识古代社会形态史的问题出现了教条主义的主观性与实证主义的客观性差异,形成了阶级斗争论与科学历史观的区别。

       再次,“遗作”以历史辩证唯物史观为导向,于论证说理中不仅运用了中国传统训诂学和西方历史语义学的研究方法,还运用了历史考古学、历史考证学、历史人类学、历史心理学和历史比较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对甲骨文;苏美尔的图符文字、楔形文字;巴伦比楔形文字;印度古文字;希腊古典文字;罗马拉丁文字等词语中的“奴”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和论证。“遗作”中除使用了大量中文文献和考古学成果外,还使用了大量外文文献和考古学成果,运用史料之丰富可说难以找到相关的同类作品,这是“遗作”的又一个特点。从中可见“黄现璠史学”的“史识”渊博和“史才史功”的深厚及其“史德”和“师德”与众不同,表现在:黄老于“遗作”中穷积史料,殚研往籍,冥思孤虑,详实论证,抉精指误的宗旨在于揭示先秦社会的历史真实,力求建立可靠的“信史”。探觅真实意味着拒绝“虚假”,而反对和试图阻止“虚假知识”或“伪事实”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传播,正是长期从事师范高等教育的黄老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撰著“遗作”的初衷和动力。从中彰显出作为史学家和教育家的黄老具有卓然独立的“史德”和“师德”。

        黄老于“遗作”的最终结论认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演变轨迹应该是从尧舜时代的“族国”→夏禹时代的“氏国”→殷商时代的“城国”→周代的“王国”→秦代的“帝国”这样一个演进过程;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制度为“奉公制”→“上贡制”→“贡役制”→“贡赋制”→“赋税制”。这一史观富有创见性。概而言之,黄老一生追求治史所欲到达的将“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辩证统一的最高境界,通过所撰“遗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不言而喻,“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有关黄老的生平、他早年接受专业史学学习的长期经历以及他在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壮学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成就,世人多有介评,不再赘述,于此只想说明一点,通过我对“黄现璠史学”的一知半解,自认为黄老史学的风格突显出“实证史学”和“批判史学”的特征。而“遗作”可说是其史学风格的集大成,其中秉笔直书的史家人格跃然纸上;不畏政治权威的史家勇气与穷究真理的理性实证批判精神一目了然。在中国当代史学研究中,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价值的吗?

       有关中国先秦社会形态研究的课题,无论当今已成明日黄花也好,还是兴趣锐减也罢,从中一方面反映出史学界部分同仁已经认同“无奴学派”主张的实态,另一方面则体现出部分同仁刻意回避的表象,归根到底这一切并非意味着中国古史有无奴隶社会的问题在当今史学界已经完全达成共识以及在官方历史教科书中已经得到完全澄清。因而,如今出版黄老的遗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如果说黄老生前公表的前作《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油印本属20世纪中国史学界第一部主张“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专著,那么,即将出版的这部《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兼论世界古代奴及其社会形态》完整版大作,则可以说是“无奴学派”硕果累累论著中的集大成。有关“中国历史有无奴隶社会”的学术讨论,长期存在着肯定论与否定论分庭抗礼的两派,孰是孰非,我深信读者通过精读黄老这部“遗作”后必然会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梁崩哲萎,文今犹存,实属幸事。借此简介黄老“遗作”及“黄现璠史学”的一些特点之际,略叙对“遗作”原稿的读后感于此。



(原文载黄现璠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兼论世界古代奴及其社会形态》代序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 本帖最后由 孟英 于 2015-11-10 18:0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