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人文摘】田兆元:古镇的乡愁是什么?

【学人文摘】田兆元:古镇的乡愁是什么?

古镇的乡愁是什么?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古镇一般来说是没有山的,尤其是上海的古镇;当然有水,自然就有乡愁。
       什么是古镇的乡愁呢?
       这首先是要看得见的东西,那就是古建筑了,民居,街道,桥梁,店铺,庙宇,戏台,纪念物等,那些物质的外观。当然是年代越早越好。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现在大家都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乡愁的代表性物品,会有各种项目集中到古镇街道上去,显然,这一定是乡愁。也是正确的。
       但是,真正的乡愁不仅仅是这些东西,它应该是曾经的生活形态,在延续着历史,活态地保存着。我们在古镇上能够看到当年的生活形态。
       去年我在日本千叶县的一个古镇叫佐仓的地方呆了一个多月,感觉那里真是古镇。这个古镇的房子倒是不怎么古的,因为日本要防止地震,都不会用很结实的砖瓦,因此也就是时常在更新,但是新建的房屋并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不断翻新。也就是说,古镇并不是说古建多就是。
       前些年,我们会把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导致找不到回家的路视为发展的胜利,加以宣传,这是发展初期的不成熟。虽然这些年已经感到再这样讲不是很恰当,但是把前人的成果弄掉,换上全是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习惯我们还是保留着。我们传统上在政治上讲究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一换,什么都变了。商业上也是的,换上一个高管,班子就要大换血。网站也是的,换一个人后就重新搞,花很长时间,搞出来还不如以前的,然后再换人。就是这样的循环,所以中国的企业,除了极少数以外,很难做大。这样一种风气,便塑造了这样的人群。大家也是比较喜欢跳槽,据说中国人的跳槽比例很高。其结果就是忠诚度不够,主人意识缺乏。这跟古镇保护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在日本的经验,他们似乎很在乎跟过去一样。我在一家叫“大津屋”的小店买了一包花生,感觉做得很不错,于是再次来到该店。时间正是日本的秋祭时光。在附近的一家神社贴出了大幅舆神庆典的广告,在这家叫大津屋的店里,我竟然发现了前几年的这种海报,一般都是几年前的祭典历历在目。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家有一张90多年前的佐仓地图,上面标着“大津屋”,而地址就在今天的地方,也就是说过了接近一百年,这家小店就没有动过。这是不是很神奇啊?我觉得这就是古镇,古镇不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那种,古镇得有那么一点一尘不变的东西。他们的佐仓古城是都没有了,只有一些护城壕沟和城址基脚,一些石墩子。他们也没有重修,因为这在百年前就是这样子了。
佐仓秋祭,他们是下了功夫。他们找到了明治时期的照片,并且对于那些山车加以细致复原,这功夫下得很大。他们现在浩大的秋祭仪式,几乎是按照过去的样子来办的。据熟悉这一风俗的朋友说,京都和奈良的秋祭比这还要古朴。
       有百年不变的店铺,百年不变的风俗,这才是古镇。于是我们认为,古镇之古不在古建,而在百年老店,百年风俗,百年不变的淳朴的心灵。不要太追新求变。世界之本在变,更在不变。我们在某省的古镇调查的时候,那时还没有开发,人人都请你到他家里去,可是开发以后,你连一杯水都讨不到了。这样的古镇还是古镇吗?尽管还是百年前的建筑,可是人心变了,这就根本不是古镇了。
       所以,我们说古镇要的是“古风”,即古老的风俗习惯。为什么古风好呢?原因很简单,古风是淳朴品格的代名词,我们现在太需要了。不是说古代就没有刁钻,而是说现在更加稀缺,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古镇。古镇是现代风俗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那种失去了传统生活的古镇已经不是古镇了。
       古代有没有古镇呢?可能有新城旧城的概念,但是一般没有古城古镇的概念,因为风俗习惯大致没有改变。中国的传统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都是农业社会,社会流动有限,整体上风俗变化有限,但是社会并没有一直保持良好的风习。到社会变乱的时候,就会风俗不纯。比如杜甫感慨当时社会混乱,提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主张。说明当时也是有些风俗不纯了,即人心不古。看来,古风是人们一直追求的一种风尚,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今天追求的古镇风貌,不是建筑,而是人心。
       城镇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记得住乡愁,要“记得住”。记得住就应该跟过去差别不大吧。可是我们为什么记不住,结果差别大得很呢?
       第一是观念,我们总是觉得新的好。如果不是有什么奇绝处,一般般的新的东西,意义是有限的。创新应该是一种质变,而不是量变却造成面目全非。为什么忘记过去反倒创新很难,原因很简单,传承下来的现在,是经验的积累,不对现状进行研究就加以变革,就会回归到一种简单的感觉状态,可能是一种不如过去的折腾;
       第二是我们对于过去就不怎么去记录记忆。比如我们谁会保留一张90年前的地图?当然更是很少90年了,一个家族还是原封不动住在那里。这就是一个问题,历史是垃圾还是资源?答案是明显的,但是我们做不到去保留去记忆。所以我们现在想要恢复到过去的样子,做不到了,因为我们已经忘记了,连资料都没有了。在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我们看到丰富的明治维新以来的图画文字,其中关于中国的上海的也复不少。如上海的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广告画,文革的标语。那里藏有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史记》版本,即宋本《史记》。完整的宋本史记实际上只有一部,就在日本,是日本的国宝,这让我感激而又感慨。
       保存记忆,记录历史,是古镇保护的重要工作。保存古镇的生态,而不是仅仅存在几栋房子,那是最为重要的保护。这些都是嘴上说没有用,希望有实实在在的机构,场所,费用来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更多的是这样的意识。
       乡愁的核心问题是记住。

TOP

乡愁的核心问题是记住。

保存记忆,记录历史,是古镇保护的重要工作。保存古镇的生态,,而不是仅仅存在几栋房子,那是最为重要的保护。这些都是嘴上说没有用,希望有实实在在的机构,场所,费用来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更多的是这样的意识。
    乡愁的核心问题是记住。

TOP

不只是古镇保护,其他的遗产保护也一样,不能浮于表面。
古镇的外在复原很容易,可是那并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内在的精气神,是需要沉下心去感受的一种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