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40课堂李雅欣小组讨论帖

现在我来补充几个大家没提到的小吃故事吧。
首先是毛脚女婿与吊子煨汤
武汉人特别讲究煨汤,逢年过节家中贵宾来访,特别是“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必煨汤相待。女婿上门时,还要在汤中下细粉丝或鱼圈,表示情意绵长和婚姻圆满。煨汤一般多用u形陶罐俗称吊子,故得名。陶罐煨出来的汤汤鲜味美,回味悠长,让人胃口大开。

TOP

再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昌鱼了~
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时代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镬。武昌鱼头小颈短,身扁体宽,本地人称之为“缩颈仙人”。早在三国时期.武昌鱼即已得名。据史料记载.吴甘露元年东吴末帝孙皓迁都武昌时,江南世族不愿离开繁华的建业(今南京),对迁都表示不满。“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便开始流传。这就是武昌鱼的最早得名。自那以荆楚大地便将樊口带出产的独特鱼类樊口编鱼,习惯地称作“武昌鱼”。

TOP

回复 98# 的帖子

 在资料整理的现状来看,有一些关于户部巷的研究
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久远。明朝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里有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这条狭窄的小巷。由此看来,这条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东临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藩署(直属京城的户部)而得名。小巷临江靠码头,汇集江汉地区的丰富物产和南来北往的天下过客,便形成了以鲜、香、快、热为特点的汉味小吃。

  吃早餐在武汉方言中被称为"过早",市民喜欢到外面"过早",其中最常见的豆皮、面窝可追溯到清代,热干面则产生于民国年代,都可谓经久不衰。户部巷之所以能形成集中过早的地方,正是这种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并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汉味"特点。

  "汉味早点第一巷"扬名以后,吸引了一批百年老字号小吃企业扎堆于此,如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德华酒楼、老谦记豆丝等;近年来已声名远播的汉味小吃品牌,如精武鸭脖、周黑鸭、新农牛肉、盈喜客中式快餐等也来此安家落户;还有户部巷本土孕育的石记热干面、陈记牛肉面、徐嫂糊汤粉、真味豆皮等。

  近年来,山西肉夹馍、长沙火宫殿臭豆腐……一批外地知名小吃,也入住此间。目前,户部巷各类经营门点约达600个,其中从事小吃经营近400户,经营品种千余个,传统汉味品种近百个。户部巷不仅成为品尝汉味小吃的首选之地,也成为遍尝天下美食的地方

TOP

东坡肉是古黄州一带的名菜.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后传入武汉。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在此期间他常亲自烹制各式菜肴与诗友、棋友对酌。一次他同客人下棋.直至局终才想起锅里的肉,急忙跑进厨房觉香气扑鼻揭开锅一看但见肉色红艳他尝了一块满口醇香糯而不腻,客人们更是交口称赞。后人为怀念苏东坡便把他创造的这道菜取名为“东坡肉”。

TOP

采访进行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08# 的帖子

补充1
户部巷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原来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百年老巷与武汉现代文明的发展差距明显。2002年,武昌区政府在重塑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按照"汉味早点第一巷"的定位,对户部巷进行了整体打造。2003年9月18日,重新打造的户部巷正式开街,小吃经营户由最初的12家增加到43家。自开街以来,武昌区先后5次共投资8000余万元,对巷内环境面貌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改造和文化景观设计。

  2010年的最近一次整修,武昌区政府将其定位为“体现老武昌缩影,融合新时代气息,展示民俗文化,吸纳民众休闲,且具备旅游功能的文化特色园区”,主要体现“传统、文化、特色、休闲”四大特征。“武昌区政府在打造这片景区的时候,从建筑风格上有意无意地引导着游客:从‘明清古街’品尝汉味小吃,然后来到‘清末风情街’休闲、购物,感受当地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沿着‘近代都府堤’来到红色景区,踏访血与火的革命足迹……”

TOP

引用:
原帖由 何莉 于 2014-12-15 14:33 发表
东坡肉是古黄州一带的名菜.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后传入武汉。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在此期间他常亲自烹制各式菜肴与诗友、棋友对酌。一次他同客人下棋.直至局终才想起锅里的肉,急忙跑进厨房觉香气扑鼻揭开锅一看 ...
我觉得东坡肉不算是咱们研究的范围吧,他是武汉的小吃吗

TOP

回复 108# 的帖子

补充2
  户部巷推动文化、经济、旅游发展

  2011年,以盛产汉味小吃的户部巷成为了武昌民主路小学课程关注的对象。据校长夏艳蓉介绍,民主路小学和户部巷仅一墙之隔,很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条巷子里。同时,户部巷作为武昌区乃至武汉市的一张“名片”,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值得孩子们去学习研究。

  从去年开始,学校就组织老师编写有关户部巷文化的教材。目前,教材已经完成了“户部巷和我们学校”、“我爱热干面”、“户部巷的昨天和今天”、“户部巷里的经典小吃”等内容的编写。学校不仅开设《户部巷文化》课程,还将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户部巷”、“我说户部巷”等活动,让孩子们到户部巷“上课”。

  一面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一面是江南金融商务中心,作为武昌区的两张王牌,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就诞生了如今户部巷餐饮文化的模式。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艳国认为,“文化底蕴上对经济的支持,起到了商业广告无法比拟的作用。”

  前有首义园、上有黄鹤楼,背靠都府堤红色首义风景区,户部巷将这些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旅游文化餐饮一站式服务。其中,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为户部巷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发挥了文化的社会角色,整合了文化功能,让这种文化与餐饮互相促进,用历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构建经济、文化、旅游金三角,成为全国典范。

  一路采访下来,更多的武汉市民表示,户部巷历史底蕴浓,应该尝试搬上银幕,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户部巷这张城市名片将会更将闪亮。

TOP

回复 108# 的帖子

除了户部巷这条举国闻名的小吃街,武汉还有许多著名的饮食街呢。
首先是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一条街——吉庆街
汉口的吉庆街是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一条街。特别夜晚10点钟以后,灯火通明,愈发地热闹。吉庆街的菜肴大抵以本地出产居多,虽然也有外来的风味(比如新疆的羊肉串)。最风行的就是 风靡大江南[的鸭脖子,每张餐桌都会摆上一盘。此外还有通红的大龙虾、墨绿的小田螺、焦黑的臭豆腐、乳白的莲花藕……当然更少不了赫赫有名的武昌鱼。

TOP

武汉鸭脖子一条街——精武路
精武路位于武汉新华路长途汽车站附近,这条原不起眼的平凡小巷,如今却是名扬四方。这一变化,都源于小小的鸭脖子。在这条小巷里,数十家经营鸭颈的小店一字排开,老远就能闻到浓 郁扑鼻的香气,叫人垂涎。据说,鸭脖子源自于精武路上一个经营靠背酒小摊九九,真名汤腊九的突发奇想,将一份川菜中的卤方用在了卤鸭脖子上,没想到一举成功,卤出来的鸭颈被食客 一抢而空。

TOP

闻香一条街——首义园
首义园小吃街,坐落在武昌首义文化公园附近,它是江城品尝美食的另一好去处,相比户部巷,闻香更爱这里。街内有很多特色的风味小吃,四季美汤包,吕氏烧麦,孝感米酒,蔡林记热干 面,XX老字号糊汤粉,三丁豆皮,五芳斋……

TOP

蔡林记门口的雕塑,应该是根据李包的故事刻画的吧,跟故事描述的很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12# 的帖子

在《武汉美食纪》《武汉小吃趣闻》里面都有提到东坡肉,我想这应该也算是在范围里的吧

TOP

回复 114# 的帖子

吉庆街原来是挺好的吧,不过现在好像发展较慢了,听同学说那里不怎么热闹,我也没去过,但是有机会还是想去看看

TOP

发一些调查的照片~

调查的照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