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五小组(卢爱华)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五小组(卢爱华)

选题:武汉市地名传说
地名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一步步迈进,很多原有的地名都被更改成简单易记的名字,如建设一路、工业二路。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悠久的地名,年轻一代人除了觉得有趣、搞笑、土气之外,也无法再说出地名的由来了。所以,还原武汉市地名传说有着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我们只剩下半个多学期的时间,武汉地名数量庞大,我们只能选取其中一类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我们的第一步任务是整理归类武汉市各地地名。

TOP

一、        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武汉市内不少传统的特色地名都被更改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简单明了的地名,如建设一路、工业二路等。但是,地名作为城市文化的名片之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名中包含了大量传统文化特色、民间智慧、人文风俗。关于武汉市地名传说故事的调查研究除了能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武汉的历史,了解武汉的特色文化,还能尽可能地还原武汉市地名的由来,激发人们对于武汉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
1、        还原武汉市地名传说故事,给大家展现一个有历史纵深感的武汉。
2、        了解武汉当地的特色文化,了解武汉的历史。
3、        深化对民间文学的理解。
三、        研究方法
收集现有资料,进行实地调查。
四、        研究内容
武汉市地名中包含的传说故事
五、        研究步骤
1、        对武汉市各地地名进行梳理、归类,选出最有代表价值的地名深入研究。(3人)
2、        收集有关的文本文献。(1人)
3、        做研究综述。(2人)
4、        设计调查方案。(全组讨论)
5、        开展实地调查。(全组)
6、        整理调查资料。(1人)
7、        完成调查报告。(2人)
8、        做成PPT形式,进行小组展示。

TOP

六、        分工及时间安排
对武汉市各地地名进行梳理、归类,选出最有代表价值的地名深入研究。(窦瑜彬•武昌,赵青•汉口,宣扬•汉阳)
收集有关的文本文献。(鹿越)
做研究综述。(刘雨飞、卢爱华)
设计调查方案。(全组讨论)
开展实地调查。(全组)
整理调查资料。(何肖蓓)
完成调查报告。(辛辰、李敏)
做成PPT形式,进行小组展示。

11月15号之前完成步骤1、2、3。
12月上旬完成实地调查。
12月中下旬完成调查报告以及做好展示准备。

TOP

晴川阁,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代嘉靖26年至28(公元1547—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TOP

归元寺(Guiyuan Buddhist Temple),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得名于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与宝通禅寺、古德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

TOP

古琴台:
    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TOP

汉阳造:汉阳兵工厂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虽然创建时间晚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军工企业,但由于不惜巨资从德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连珠毛瑟枪和克虏伯山炮等成套设备,所生产的汉阳式79步枪(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均是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因此,成为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TOP

墨水湖:
    名称来源及传说有许多种,最主要的传说有三种:一曰湖色浓碧,因富含藻类和微生物,经千百万年不断繁衍死亡而存积湖内,致使湖水墨绿,故名。二曰古代有个秀才住在湖边,每日勤奋著书写字,常到此洗笔(也有说是五代十国时期,昭明太子写《昭明文选》后,在湖内洗笔),而把湖水染黑,致湖色墨黑而得名。
    第三种传说是一段神话故事:
    “在远古,从汉阳五里墩到七里庙一带是一片沼泽湖汊,芦苇蓬蒿丛生,有条乌龙经常在此兴风作浪,百姓深受其害。为制服恶龙,百姓们决定建筑一条长堤,把乌龙困死。他们日夜苦干,刚把堤筑起一人多高,就被乌龙一个翻身扫毁至尽。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见大家垂头丧气望着湖汊发呆,便站住脚,捻着胡须,对大家笑吟吟地说:“白天干、晚上挑,不如钢钉钉龙腰”。接着,老人同村民们一起干了七七四十九日,炼成一根三丈三尺长的大钢钉,让大家抬起对准五里墩、七里庙之间一处,猛地一插,让年青力壮的人轮流抡锤猛砸,顿时,地动山摇、狂风暴雨,地下传出翻滚嚎叫声,不一会,乌龙挣扎抬露出头,张口喷吐出一大股黑血后死去,这股黑血瞬间将七里庙外渍出一个黑沉沉大湖。原来这白胡子老头是玉皇大帝派的天神,来助人们斩龙除害的。令人惊奇的是,渍成的湖水墨黑可以写字、作画,附近的学子都来取湖水使用,于是当地百姓都叫它墨水湖。”

TOP

龟山风景区:
“龟山古名翼际山,又名大别山、鲁山。在汉阳城北,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龟山、蛇山、洪山之一,占地面积443亩。龟山南临长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状若巨鳌,和武昌蛇山夹江相对峙,形势十分险峻,为兵家必争之处。”
“民间传说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灵龟自空飞扑怪身始降服,治水遂得以成功,事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阳风景名胜》
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到毛泽东主席的“龟蛇静、风樯动”的诗词,龟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南临长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的自然景观也堪称绝唱。

TOP

禹王庙:
原名禹稷行宫。在龟山禹功矾上。为纪念大禹治水成功而建,故名。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元大德、明成化时两次重修。明天启年间(1621-1627)再修,易为今名。清顺治九年(1652年)又修。原供奉大禹像,后增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像。旧时丹廊碧殿,金窗玉槛,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今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1986年按原风格修缮。其正殿,左右廊庑,门厅等,朱棂秀户,檐角舒展,端庄雅丽,古粹飞奕,与晴川阁前后紧邻,互相媲美,各呈特色。宫内还陈列有大禹治水文献,以及关于纪念大禹的遗迹记载等。

TOP

关于汉阳的旅游景点的地名来源如上。【反正会在word文档里汇总,这里忽略吧。】刷屏完毕。

TOP

【六渡桥】

六渡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相交的地带,原有一桥,名六渡桥,又有六度桥、绿豆桥、六道桥、六斗桥、陆渡桥等多种称呼。名源亦不止一说。一般认为是三百多年以前成河的玉带河上的三十多座渡桥中的一座。当时的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为便交通,多处建桥。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TOP

【宗关】·【水厂】

宗关和水厂都是汉口汉水铁桥至江汉三桥一带的泛称,几乎是同意语,但又名有自己的来历、所指。
宗关俗称上关,与下关汉口汉关对称,和武昌关,汉阳朝关一起,同属旧江汉关监督署,是过去的征税机构。名源"江汉朝宗"的"宗"字。清代在这一带没关收税。民国以后,征税作用渐小,三十年代以后仅为码头、渡口。
水厂即宗关水厂。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汉口巨商宋伟臣等筹办既济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意),在宗关兴建水厂,是武汉市最早的自来水厂。水厂建成后,四周多为农田菜地或荒地,只有水厂较为显著,人们便以水厂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相沿至今。

TOP

【姑嫂树】

姑嫂树是汉口新华下路与京广铁路相交处以北至张公堤一带的泛称。这一带是汉口后湖地区的高地,附近有陈家河。1521年,明兴献王世子朱厚璁从钟祥赴京继承帝位时,曾乘船经过此河,后人便将此河改称为接驾河(后又谐音改名捷径河)。有个姓刘的船民在接驾河上以撑船为生,他和他的妻子、妹妹在此筑墩建屋居住,称为刘家墩。刘家姑嫂在家,除种地外,还在农闲时到墩西的余家塘埂上摆摊卖茶、卖稀饭。为了便于过往行人歇息,她们在塘埂上种了一棵棠梨树。此树长大后,枝繁叶茂,粗壮高耸,不仅可为行人歇息时遮荫,而且成为这一带水陆通道的显著标志。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姑嫂树,而不再称刘家墩。
哈哈  这名字很好玩哈

TOP

【舵落口】

舵落口地处桥口区与东西湖区的接壤线上,在解放大道西端汉水堤脚内,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一名拖落口,古时为水陆交通码头,明清之际属汉阳县凤栖里,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在此驻防兵四名。1920年出版的《夏口县志》说,"舵落口在桥口上十六里。东带汉水,为西通德安府(今安陆市)之大路,铺面数十户。现设有警察,以资保卫。"舵落口正街仍有部分麻石路面和市瓦板房等集镇旧貌保留至今。
舵落口之名源于当地流传的一则神话:数百年前,这里原有一湖,湖边有一仙翁,一日伫立船头,从一只葫芦里放出一股黑气,霎时一声雷鸣,其船沉于湖底,仙翁腾空而去。当地渔民捞起沉船,不见其舵。一年大早,湖水干涸,渔民在沉船处的泥沙下发现脱落的船舵,忽然变成一条红龙,腾空降雨。人们感念仙翁脱落于湖中的船舵化龙降雨的大恩,便称这一带为舵落口。

TOP